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1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15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84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的瓦斯抽采,一直以来都是矿井瓦斯治理的主要技术瓶颈,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难题之一。为解决钻孔密度大、预抽时间长等瓦斯治理技术难题,本文采用井下钻孔、地面压裂、井下抽采(UDFD)技术,对贵州龙凤煤矿9号煤层进行了压裂和抽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LF9-1孔压裂控制面积达到19200m2,在历时123天抽采中,单孔抽采总量达523366.2m3,有效抽采半径增加了近10倍,瓦斯抽采效果显著。该技术的应用,为同类地质条件的矿井瓦斯治理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3.
刘世涛 《江苏陶瓷》2012,45(5):27-27
设计一把器型完美的紫砂壶并非易事,古今制壶大家极尽心智、巧思佳构、穷极变化,才能精品迭现、群星璀璨,使紫砂园地百花竞放、美不胜收。为了在设计的完美上下功夫,古今的紫砂大师把其他姐妹艺术的精华借鉴过来,作为自己作品的组成部分,如雕塑、彩绘、陶刻、印章、陶瓷器等等,其中雕塑就是用得较广泛的一类技艺。  相似文献   
44.
叙述了龙凤纹样的起源与发展演变,分析了龙凤纹样作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所包含的精神特征和象征意义;并结合实际,进一步探讨了龙凤纹样在现代烟草、酒、婚庆喜糖等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使中国传统文化渗入到现代包装设计中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
翡翠龙凤壶     
原玉 《中国宝石》1999,8(2):90-91
  相似文献   
46.
余平 《珠宝科技》1999,11(4):24-25
三、龙凤佩的雕刻特征除了龙与凤分别雕刻的玉雕佩饰之外,几千年的中国玉文化中还流传着另一种更为玉器爱好者所喜爱的雕件,即龙与凤合雕在一块玉上的龙凤佩。龙与凤的组合形象,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另一种图腾,人们称佳偶为龙凤配,希望子女成才为“望子成龙”。从帝王到平民百姓,无不对龙凤文化关爱倍至。帝王自称自己为“真龙天子”,明清统治者更以龙凤自称。龙为男性的化身,凤则象征女性,皇后一切用品皆冠以凤名,定陵出土的万历两个后妃的四个凤冠,冠上龙凤数多至九龙十二凤,龙凤都衔着长串珠结……。就单独玉龙与玉凤而言,如前…  相似文献   
47.
对龙凤矿采空区近30年的瓦斯抽放问题进行了研究.叙述了采空区瓦斯的来源.提出了采空区抽放瓦斯的技术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8.
本文以辽宁省抚顺市龙凤矿井厂址为例,对抚顺工业遗产以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分析和解决老工业建筑在废弃之后如何与城市发展建设之间产生的问题。具体分为发展背景、价值要点、保护策略、模式与方法等几个方面,层层递进深入。在参照国外相关成熟案例以及抚顺龙凤矿井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的前提下,探索龙凤矿井的保护与可适应性利用探索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49.
以龙凤公园为例,从构成要素、构景方法及意境的营造三方面,分析了龙凤公园的造园手法,总结了中国古典造园术在当今公园建设中的应用技巧,对我国古典文化的传承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
线在传统中国古代绘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当代,研究线的艺术性和功能性对于整个中国画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当代世界多元化的格局开始谈及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试图引发出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线的地位及其影响的思索。正因为线在中国画中不可忽视的地位,对线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可以为中国画,尤其是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探寻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