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48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2篇
建筑科学   3篇
轻工业   296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5年   1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FKS作为1,3-β-葡聚糖合成酶基因家族,对维持酿酒酵母细胞壁有重要作用。为探究FKS家族基因对酿酒酵母细胞抗逆性及其合成乙醇的影响,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分别构建了FKS1、FKS2和FKS3基因的缺失菌株,并比较重组菌株和原始菌株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FKS1缺陷菌株细胞壁的1,3-β-葡聚糖含量低于原始菌株60%,生长性能、抗胁迫性以及合成乙醇能力都较差。FKS3缺陷菌株的生长性能和胁迫性能与原菌株相似,在发酵环境中抵抗外界环境能力和合成乙醇能力优于原始菌株。因此,FKS1基因对维持酵母细胞活性和抗逆有重要作用,而FKS3基因对抗逆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62.
为有效利用藜麦资源,采用超高压-超声波协同法提高藜麦β-葡聚糖的提取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超高压-超声波协同法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并与水提法、超声波法、超高压法的提取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最佳参数为: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15 min,超高压压力300 MPa,超高压时间4 min,水提pH=10,水提料液比1∶18,β-葡聚糖得率达到1.66%。水提法、超声法、超高压法的β-葡聚糖的得率分别为0.64%、1.16%、1.34%。由此可见,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超高压-超声波协同法提取的β-葡聚糖得率显著提高。超高压-超声波提取方法是藜麦β-葡聚糖提取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 通过28 d经口毒性试验研究,对β-葡聚糖生物强化大米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将断乳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2.5、5.0和10.0 g/kg BW),每组22只,雌雄各半。按照10 mL/kg BW经口灌胃,连续给予28 d,实验前后对大鼠进行眼部检查,处死动物后进行尿常规、血液学、血生化、脏器系数测定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动物外观、体质量、食物利用率、脏器系数、血生化和尿常规检测均没有明显差异;雄性中、高剂量组和雌性高剂量组在第4周的进食量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但均无时间上的延续性,认为无毒理学意义;雄性中、高剂量组的血小板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无剂量-反应关系,仅限单个指标异常,且均在实验室参考值范围之内,认为不具有毒理学意义;高剂量组病理学检查未见与受试物有关的病理性改变。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SD大鼠短期经口摄入β-葡聚糖生物强化大米未见毒性作用,但长期食用的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4.
为提高啤酒酵母泥中β-1,3-葡聚糖的得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酸碱法提取葡聚糖的工艺条件,对NaOH质量分数、碱提温度、碱提时间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中心组合试验,以葡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NaOH溶液质量分数2.05%、92.70℃处理2.50h条件下,β-1,3-葡聚糖得率实测值为15.76%,模型预期值为15.82%,响应面优化法提高了β-1,3-葡聚糖的得率。  相似文献   
65.
该研究以青藏高原特色作物青稞为原料,采用藏灵菇进行液体发酵,对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料液比、接种量等4个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测定青稞发酵液中β-葡聚糖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研究藏灵菇发酵对青稞中营养物质的提质作用。结果显示:藏灵菇发酵富集青稞中β-葡聚糖的最佳料液比为1:25、接种量为5%(m/m)、发酵时间为36 h、发酵温度为37 ℃;藏灵菇发酵富集青稞中γ-氨基丁酸的最佳料液比为1:30、发酵时间为8 h、藏灵菇接种量与发酵温度同上。在此优化工艺下,藏灵菇发酵青稞中β-葡聚糖的得率为48.26%,较发酵前提高了1.93倍;γ-氨基丁酸的得率为54.56%,较发酵前提高了1.8倍。综上,藏灵菇发酵青稞可以有效提高其β-葡聚糖及γ-氨基丁酸含量,实现青稞中营养成分的提质化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66.
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因素的不同水平对水提燕麦成分β-葡聚糖的工艺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β-葡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0℃、液料比25:1(ml/g)、pH11、提取时间4h,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pH值、液料比和提取时间,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得率达17.30mg/g左右。再将提取的粗β-葡聚糖进行纯化,纯度为75.30%,由此可用高效凝胶色谱测定其分子量,得到其平均分子量为9.697×105,平均分子半径为83.8nm,分子构型接近于球状。  相似文献   
67.
燕麦β-葡聚糖的凝胶质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山西产燕麦为原料,提取并分离纯化燕麦β-葡聚糖,以X-T21型质构仪为主要研究设备,重点研究了β-葡聚糖凝胶性能和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β-葡聚糖的浓度和分子质量大小会直接影响其凝胶的形成。同时,其凝胶性能受β-葡聚糖浓度、分子质量、pH、溶剂种类和盐等因素的影响。提高β-葡聚糖浓度、分子质量、降低体系pH和添加适量的盐、尿素及硼砂等均有助于其凝胶质构性能的改善;而提高体系pH、增加溶剂种类的极性则会降低其凝胶质构性能。  相似文献   
68.
燕麦、大麦中β-葡聚糖的酶法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耀昌  王强  赵炜  邓万和 《食品科学》2005,26(1):180-182
用从纤维酶中提纯的β-葡聚糖酶测定了燕麦、大麦样品中的β-葡聚糖。和控制样品的示值相差不超0.1%:和用AOAC方法测定的结果相比,相差不超过0.2%,本文介绍的方法具有和标准方法相比拟的准确度,且费用较少。  相似文献   
69.
本文对青稞进行发芽处理,主要探究发芽过程对其β-葡聚糖含量、分子量、抗氧化及抗炎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发芽过程中,β-葡聚糖的含量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子量从275.74 kDa持续降至114.63 kDa;和未发芽青稞β-葡聚糖相比,FRAP值、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抑制率等三项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指标分别上升了35.63%、248.64%、80.57%;此外,通过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结肠癌细胞(Caco-2)炎症模型发现,发芽青稞β-葡聚糖能明显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促炎因子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的分泌水平,降低丙二醛(MDA)生产量并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含量从而改善细胞炎症期间的氧化应激水平。综上得出,发芽处理能显著增强青稞β-葡聚糖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从而缓解肠道在炎症受到的损伤。  相似文献   
70.
采用碱提醇沉法制备猴头菇 β-葡聚糖(Hericium erinaceus alkali-extracted polysaccharide,HEAEP),系统研究了不同条件(抗坏血酸浓度、金属离子、温度、pH值等)下抗坏血酸对HEAEP表观黏度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抗坏血酸对HEAEP结构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