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5篇 |
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篇 |
化学工业 | 22篇 |
建筑科学 | 3篇 |
轻工业 | 296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FKS作为1,3-β-葡聚糖合成酶基因家族,对维持酿酒酵母细胞壁有重要作用。为探究FKS家族基因对酿酒酵母细胞抗逆性及其合成乙醇的影响,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分别构建了FKS1、FKS2和FKS3基因的缺失菌株,并比较重组菌株和原始菌株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FKS1缺陷菌株细胞壁的1,3-β-葡聚糖含量低于原始菌株60%,生长性能、抗胁迫性以及合成乙醇能力都较差。FKS3缺陷菌株的生长性能和胁迫性能与原菌株相似,在发酵环境中抵抗外界环境能力和合成乙醇能力优于原始菌株。因此,FKS1基因对维持酵母细胞活性和抗逆有重要作用,而FKS3基因对抗逆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62.
为有效利用藜麦资源,采用超高压-超声波协同法提高藜麦β-葡聚糖的提取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超高压-超声波协同法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并与水提法、超声波法、超高压法的提取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最佳参数为: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15 min,超高压压力300 MPa,超高压时间4 min,水提pH=10,水提料液比1∶18,β-葡聚糖得率达到1.66%。水提法、超声法、超高压法的β-葡聚糖的得率分别为0.64%、1.16%、1.34%。由此可见,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超高压-超声波协同法提取的β-葡聚糖得率显著提高。超高压-超声波提取方法是藜麦β-葡聚糖提取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 通过28 d经口毒性试验研究,对β-葡聚糖生物强化大米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将断乳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2.5、5.0和10.0 g/kg BW),每组22只,雌雄各半。按照10 mL/kg BW经口灌胃,连续给予28 d,实验前后对大鼠进行眼部检查,处死动物后进行尿常规、血液学、血生化、脏器系数测定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动物外观、体质量、食物利用率、脏器系数、血生化和尿常规检测均没有明显差异;雄性中、高剂量组和雌性高剂量组在第4周的进食量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但均无时间上的延续性,认为无毒理学意义;雄性中、高剂量组的血小板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无剂量-反应关系,仅限单个指标异常,且均在实验室参考值范围之内,认为不具有毒理学意义;高剂量组病理学检查未见与受试物有关的病理性改变。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SD大鼠短期经口摄入β-葡聚糖生物强化大米未见毒性作用,但长期食用的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4.
65.
该研究以青藏高原特色作物青稞为原料,采用藏灵菇进行液体发酵,对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料液比、接种量等4个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测定青稞发酵液中β-葡聚糖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研究藏灵菇发酵对青稞中营养物质的提质作用。结果显示:藏灵菇发酵富集青稞中β-葡聚糖的最佳料液比为1:25、接种量为5%(m/m)、发酵时间为36 h、发酵温度为37 ℃;藏灵菇发酵富集青稞中γ-氨基丁酸的最佳料液比为1:30、发酵时间为8 h、藏灵菇接种量与发酵温度同上。在此优化工艺下,藏灵菇发酵青稞中β-葡聚糖的得率为48.26%,较发酵前提高了1.93倍;γ-氨基丁酸的得率为54.56%,较发酵前提高了1.8倍。综上,藏灵菇发酵青稞可以有效提高其β-葡聚糖及γ-氨基丁酸含量,实现青稞中营养成分的提质化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66.
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因素的不同水平对水提燕麦成分β-葡聚糖的工艺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β-葡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0℃、液料比25:1(ml/g)、pH11、提取时间4h,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pH值、液料比和提取时间,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得率达17.30mg/g左右。再将提取的粗β-葡聚糖进行纯化,纯度为75.30%,由此可用高效凝胶色谱测定其分子量,得到其平均分子量为9.697×105,平均分子半径为83.8nm,分子构型接近于球状。 相似文献
67.
燕麦β-葡聚糖的凝胶质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山西产燕麦为原料,提取并分离纯化燕麦β-葡聚糖,以X-T21型质构仪为主要研究设备,重点研究了β-葡聚糖凝胶性能和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β-葡聚糖的浓度和分子质量大小会直接影响其凝胶的形成。同时,其凝胶性能受β-葡聚糖浓度、分子质量、pH、溶剂种类和盐等因素的影响。提高β-葡聚糖浓度、分子质量、降低体系pH和添加适量的盐、尿素及硼砂等均有助于其凝胶质构性能的改善;而提高体系pH、增加溶剂种类的极性则会降低其凝胶质构性能。 相似文献
68.
69.
本文对青稞进行发芽处理,主要探究发芽过程对其β-葡聚糖含量、分子量、抗氧化及抗炎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发芽过程中,β-葡聚糖的含量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子量从275.74 kDa持续降至114.63 kDa;和未发芽青稞β-葡聚糖相比,FRAP值、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抑制率等三项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指标分别上升了35.63%、248.64%、80.57%;此外,通过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结肠癌细胞(Caco-2)炎症模型发现,发芽青稞β-葡聚糖能明显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促炎因子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的分泌水平,降低丙二醛(MDA)生产量并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含量从而改善细胞炎症期间的氧化应激水平。综上得出,发芽处理能显著增强青稞β-葡聚糖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从而缓解肠道在炎症受到的损伤。 相似文献
70.
采用碱提醇沉法制备猴头菇 β-葡聚糖(Hericium erinaceus alkali-extracted polysaccharide,HEAEP),系统研究了不同条件(抗坏血酸浓度、金属离子、温度、pH值等)下抗坏血酸对HEAEP表观黏度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抗坏血酸对HEAEP结构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