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8篇
电工技术   14篇
综合类   24篇
化学工业   65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28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9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7篇
自动化技术   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将聚磷酸铵(APP)的高效阻燃特性与硅凝胶的吸附和催化转化特性有效结合,有可能实现木材在火灾条件下的不燃烧、不冒烟.通过真空-加压浸注和真空干燥法制备的APP硅化泡桐木载药率达到20.2%(质量分数),在锥形量热试验过程中没有点燃,760℃灼烧下不燃烧,总热释放量稍高于APP阻燃泡桐木,总烟释放量和CO产量远远低于未处理泡桐木和APP阻燃泡桐木.结果表明:APP硅化泡桐木中原位生成的APP-硅凝胶体系不仅对木材具有很好的阻燃作用,而且对火灾烟雾毒气具有极好的转化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2.
为实现对车载OBD数据的采集与显示,设计一个以16位MC9S12XEP100作为主控制器,以Android手机为移动终端的数据采集显示系统。在主控制器中,以KWP2000作服务层,以TP2.0作传输层,按OSEK通信标准实现双向传输通道的动态分配,采用CAN总线技术实现与OBD的数据传输;同时,主控制器通过蓝牙设备与Android手机的APP连接,实现车辆运行数据的在手机上的显示。通过在试验样车上进行测试,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可为车联网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研究在高压条件下以磷酸-铵和缩合剂三聚氰胺为原料生产聚磷酸铵(APP)的合成工艺条件,制备了平均聚合度为580的聚磷酸铵(APP—Ⅱ)。结果表明,n(三聚氰胺)抗(磷酸-铵)=1、反应温度280℃、反应时间90min、反应压力100MPa、热处理温度250℃、热处理时间120min、湿氨气反应气氛为制备结晶Ⅱ型高聚合度的聚磷酸铵阻燃剂的最佳工艺条件。合成的产品通过IR、XRD分析与商业APP—Ⅱ进行了对比,两者在结构与晶型上一致。  相似文献   
84.
目的 研究维生素A缺乏(vitamin A deficiency, VAD)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模型APP/PS1小鼠认知功能和补体系统的影响,探索补体因子影响APP/PS1小鼠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0只雄性APP/PS1小鼠随机分为维生素A缺乏组(VAD)和维生素A正常组(vitamin A normal, VAN),进行45周的特殊饲料干预。45周后,进行新物体识别实验和Y迷宫实验以检测小鼠的认知功能,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皮质中的补体系统起始因子C1q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检测小鼠海马中C1q以及其他补体因子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新物体识别实验和Y迷宫实验的结果显示,维生素A缺乏使APP/PS1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加重。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与VAN组相比,VAD干预45周后皮质中的C1q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RT-qPCR结果显示,VAD干预45周后,海马中C1q和C1r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C4、C4BP和C5的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C1s、C2、C3和C5aR1的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长期缺乏维生素A会加重AD模型APP/PS1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并影响大脑中的补体系统,且补体因子可能参与VAD影响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5.
膨胀型阻燃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玉杰 《山东化工》2011,40(4):29-33
将丙烯酸钠与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三聚氰胺(MEL)三膨胀型阻燃组分的溶液体系进行混合,采用自由基引发体系,将丙烯酸钠进行溶液聚合,生成聚丙烯酸钠,将阻燃组分原位包裹,然后分别在300℃、400℃、500℃氮气保护下高温烧结。研究发现MEL的添加量为膨胀阻燃剂质量的3%,APP:PER质量比在4~5.67之间时剩炭率最高。扫描电镜(SEM)结果发现剩炭率较高的膨胀型阻燃剂的泡沫炭层泡孔较均匀,泡孔壁较厚,隔热、隔质效果好。13C-NMR发现了当碳以芳香碳和杂环芳香碳存在时表现出强烈的成炭特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为跨过药物基因组学基础研究至临床便捷应用的鸿沟,作者提出了基因电子身份(形象称之为“基因脸谱”)概念,并基于此开发了一款集“基因-药物”信息解读、用药指导等于一体的个体化用药基因电子身份应用程序(即“基因脸谱”)。方法:“基因脸谱”以自主开发的“精准用药知识库”为数据基础,采用Java平台上的开源应用框架Spring Boot及Uni-APP跨平台技术构建APP,该知识库内容取自目前证据级别高的药品说明书、指南或重要文献等。结果:“基因脸谱”APP具有基因检测预约、基因知识介绍、个体化用药建议、用药记录、基因脸谱解读和精准用药知识库六大功能。个人通过一次检测300多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型,结果导入形成个人用药基因“身份证”。用药时,通过“基因脸谱”扫描或输入药物名称,自动给出针对个人的用药建议,包括: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可能疗效降低甚至无效的风险、可能需要调整剂量等,为安全用药增加一道基因防线;通过“基因脸谱”还可获取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和药品基本信息。结论:基因脸谱是一款可快速实现药物基因组学到临床应用、可提高用药安全度的数字疗法产品,将开启促进个体化医学加速落地临床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7.
倪泰乐  冉然  祁娜  赵丽  陈彧 《包装工程》2022,43(22):125-133
目的 将数字化服务融入老年患者就诊流程,建立适老化就诊等待服务系统,在APP开发设计研究中实现软件流程优化。方法 依据ERG理论对老年患者在就诊等待过程中的需求点进行分类整理和层次划分。调研目标用户将分析结果融入服务设计理论,为指导软件开发所涉及的医院就诊流程、用户需求痛点,提出系统性的解决策略。基于交互设计原则展开APP界面设计。结论 构建了以老年患者为中心的就诊等待服务系统,帮助提升其等待过程中的自我效能。完善了基于产品使用方式层级的适老化就诊等待服务APP设计策略,为适老化、数字化产品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最终产出APP设计实例,提高了老年群体社会参与度,鼓励老年患者自主就诊,帮助其更加轻松地享受信息化时代带来的红利。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目前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数量逐年上升,为提升ASD儿童干预APP的训练效果、提高界面设计中合理决策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Kano-熵权法的ASD儿童需求分析方法。方法 首先,基于Kano模型收集ASD儿童干预APP的需求,并根据相对满意度系数将其分为基本型、期望型、兴奋型三类;其次,运用熵权法计算各项需求指标的客观权重值;然后,结合权重值大小与ASD儿童干预训练的相关性进行案例设计实践,并通过人机交互测试验证基于ASD儿童需求分析的干预APP是否有效地发挥了干预APP的效能。结论 融合Kano-熵权法的ASD儿童干预APP交互设计,将需求指标分为内容性、操作性和视觉性三个维度且内容性需求所占比重最大,在此基础上运用人机交互测试验证APP的干预效果,发现改进后的APP可以丰富界面内容、提升干预操作、增强视觉吸引力。基于ASD儿童需求分析的干预APP交互设计通过对内容、操作及视觉性需求的优化,能够增强指示性、延长训练时长,提升干预训练的有效性,为后续相关设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9.
目的 2013年至今,艺术品交易APP的数量迅速增长,但整体发展极不平衡,5G技术的发展为用户体验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厘清艺术品交易APP的用户痛点与用户需求,基于5G时代背景挖掘提升用户体验的机会点,对艺术品交易APP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网络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基于用户体验满意度调研与深度访谈的综合结果,归纳总结出提升艺术品交易APP用户体验的机会点、策略与方向。结论 艺术品交易APP用户在功能体验、环境体验与情感体验等方面都存在尚未满足的需求,设计者应秉承高效率、情感化、个性化的优化设计策略,为用户提供简单高效的功能操作、个性化的界面与服务、智能化的人机交互,并不断对艺术品交易APP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提升其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90.
目的 以学龄前儿童的视觉认知特点为基础,探寻教育APP角色绘图方式的设计评价方法,并对各绘图方式进行有效评价,为设计师进行角色设计提供参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和教育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提炼兴趣性、显著性和引导性3个维度,结合眼动数据指标构建学龄前儿童教育APP角色绘图方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获取各眼动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通过加权计算得到6种绘图方式的综合得分和排序结果,筛选出各维度和综合3个维度的最优绘图方式。结果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儿童对角色绘图方式的认知加工存在差异。单色平涂对低龄组儿童的兴趣性和显著性影响较大,明暗平涂对低龄组儿童的引导性作用较明显。三维渲染对大龄组儿童3个维度的影响有较大优势,同时二维渲染对大龄组儿童的显著性和引导性也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结论 将熵权法应用于教育APP角色绘图方式设计的研究中,能更有效评价角色的兴趣性、显著性和引导性,使儿童获得更深层次的交互体验,为学龄前儿童教育APP角色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