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5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6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Sulphur dioxide (SO(2)) addition and yeast inoculation are well-established practices in winemaking for restricting the growth of indigenous yeasts and bacterial populations. The effect of these oenological practices on wine microbial populations has been evaluated using culture-independent methods. These are quantitative PCR (qPCR) for the enumeration of yeasts,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and acetic acid bacteria (AAB), and PCR-DGGE to determine the yeast and bacteria species diversity. The PCR-DGGE method detected a low yeast and bacteria species diversity. On the contrary, the specificity of the primers designed for the qPCR allowed that minor microbial groups such as Hanseniaspora were accurately quantified regardless of a large presence of other microbial groups such as Saccharomyces. From an oenological point of view, inoculation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Saccharomyces vs. non-Saccharomyces in a shorter time. Hanseniaspora increased during the first phase and decreased during the latter phases of the process, especially in the sulphited fermentations. Both yeast inoculation and SO(2) kept the LAB populations at very low level, while the AAB populations were hardly affected by these two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22.
研究了从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菌体中获得的木糖还原酶(XR)的酶学性质。实验结果证实,C.tropicalis的细胞浆粗提液经盐析、透析及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后得到的酶液中木糖还原酶比酶活为9·3U/mg、最适酶反应pH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35℃;以木糖为底物时,Km·Xyl为64·8mmol/L、Km·N·X为0·0622mmol/L;以阿拉伯糖为底物时,Km·Ara为172mmol/L、Km·N·A为0·0375mmol/L。Zn2+是木糖还原酶的激活剂,Fe3+为抑制剂。固定木糖为反应底物,分别以NADPH及NADH为辅酶测定酶活,实验结果显示该菌体中木糖还原酶的活性主要依赖于辅酶NADPH。  相似文献   
123.
以豆腐黄浆水为原料,木醋杆菌为发酵菌种,研究葡萄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以及初始p H对细菌纤维素产量及总糖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细菌纤维素的适宜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为8%、发酵时间7d、发酵温度30℃、接种量6%、初始p H5.0,在此条件下,细菌纤维素的产量为1.21g/100m L;木醋杆菌对总糖的利用率达94.38%。   相似文献   
124.
巴氏醋杆菌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细菌纤维素产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并研究了其产细菌纤维素的适宜发酵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巴氏醋杆菌的优化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5g/L、蛋白胨10 g/L、酵母膏5g/L、玉米浆40mL/L、磷酸三钠3g/L、柠檬酸钠1g/L、硫酸镁2g/L、氯化钙0.2g/L、硫酸亚铁0.03g/L、乙醇10mL/L.适宜的发酵方式为:先以100r/min振荡培养10h,后静止培养10d.经验证试验,细菌纤维素产量可达3.69 g/L.  相似文献   
125.
以自然发酵的葡萄皮醋为样品,采用分离纯化培养、定性试验等方法,从中筛选出醋酸菌,再通过形态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等初步鉴定以及初筛试验筛选出6株优势醋酸,再经过复筛、产酸量、耐酒精度等试验后,最终筛选出一株产酸量为31.05g/L的醋酸菌。  相似文献   
126.
热带假丝酵母转化生产木糖醇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生物转化木糖醇工艺简单、能耗低并且产物稳定.该文研究了菌体培养时间、转化时间、pH值、初糖浓度、摇床转速、加入菌体量对转化率的的影响,从而确立了最佳条件,即菌体培养时间为16h、转化时间为10h、转化pH值为5.5、转化初糖浓度为20g/L、转化摇床转速为150r/min、加入菌体量为10%(v/v),优化后木糖醇生物转化率达90%.  相似文献   
127.
以具有优良醋酸发酵性能的巴斯德醋酸杆菌AC2005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的方法分别克隆了编码乙醇脱氢酶亚基Ⅰ和乙醇脱氢酶亚基Ⅱ的基因adhA和adhB。序列分析表明,adhA与GenBank已报道的序列(accessio nnumber:D13893.1)具有94%的同源性,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8%;adhB与GenBank已报道的序列(accession number:D13893.1)同源性为9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7%。利用TMHMM 2.0软件,对乙醇脱氢酶跨膜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乙醇脱氢酶亚基Ⅰ和乙醇脱氢酶亚基II均为膜结合蛋白。利用Swiss-Model在线软件模拟了巴斯德醋酸杆菌AC2005乙醇脱氢酶亚基I的三维立体结构。该研究对该酶的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分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8.
假丝酵母发酵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生产木糖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芯是廉价的可再生资源,利用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发酵生产木糖醇,具有工艺简单、能耗小、产品质量好等特点。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菌株经驯化后显著地提高了对水解液中发酵抑制物的耐受力,从而提高了木糖醇得率。确定发酵温度、初糖浓度、pH值、接种量、通气量等因素对发酵生产木糖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化,优化结果为接种量10%(v/v),种子龄24h,温度为30%,起始pH值为5.5,并且在发酵过程中补加适量氮源,木糖醇得率达61%。该方法大大降低了预处理的成本,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9.
纳塔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和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纳塔(nata)是一种由微生物经液态发酵形成于液体表面的凝胶膜状物[1],主要成分是纤维素[2,3]。目前在台湾和大陆的商品名叫“椰果”、“高纤椰果”,因其外形极象嫩椰肉,且最常用的发酵原料是椰子水。由于它持水性好,具有独特的凝胶状半透明质构,其最广泛的应用是加工成各?..  相似文献   
130.
醋酸杆菌的检测及其对碳酸饮料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培养基类型、pH、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对醋酸杆菌检测的影响及该菌对一般性碳酸饮料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