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86篇
  免费   7530篇
  国内免费   2663篇
电工技术   1042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814篇
化学工业   26245篇
金属工艺   10096篇
机械仪表   1292篇
建筑科学   1788篇
矿业工程   948篇
能源动力   1345篇
轻工业   12441篇
水利工程   311篇
石油天然气   1124篇
武器工业   335篇
无线电   266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327篇
冶金工业   3141篇
原子能技术   268篇
自动化技术   898篇
  2024年   505篇
  2023年   1728篇
  2022年   2437篇
  2021年   3228篇
  2020年   3100篇
  2019年   2632篇
  2018年   2956篇
  2017年   3353篇
  2016年   3381篇
  2015年   3419篇
  2014年   4098篇
  2013年   5417篇
  2012年   4667篇
  2011年   5853篇
  2010年   3931篇
  2009年   4249篇
  2008年   3526篇
  2007年   3846篇
  2006年   3547篇
  2005年   2712篇
  2004年   2641篇
  2003年   2256篇
  2002年   1840篇
  2001年   1255篇
  2000年   1143篇
  1999年   883篇
  1998年   784篇
  1997年   683篇
  1996年   508篇
  1995年   462篇
  1994年   340篇
  1993年   252篇
  1992年   253篇
  1991年   203篇
  1990年   243篇
  1989年   236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68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5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6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铝锂合金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亮  郑修麟 《有色金属》1996,48(4):82-88,96
针对当前困扰铝锂合金实际应用的各向异性问题,概述关于铝锂合金中各向异性的表现规律,产生机理及对于降低各向异性所采用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对铝锂合金各向异性表现与微观组织结构的关系以及目前克服各向异性所采用方法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就此提出,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则必须采用更先进的合金化方法及热加工工艺,研制新一代铝锂合金的观点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2.
本文针对结晶器与铸锭作相对移动的电渣重熔过程中对渣系的高温强度及塑性的要求,对10种CaF_2-CaO-MgO-Al_2O_3-SiO_2渣组成进行了渣的高温强度及塑性的测定,建立了渣组成—渣的岩相结构—渣高温强度及塑性间的对应关系,并选择出较合适的成分范围为CaF_2 35~60%,CaO 10~25%,Al_2O_3 10~20%,SiO_25~15%,MgO≈5%。对其中一个成分的渣进行了电渣热穿孔熔铸中空锭生产实验,并取得了良好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93.
林学丰 《铝加工》2003,26(4):19-21
就用双辊铸轧机(TRC)生产薄、宽铸轧带技术进行研究并优化铸轧工艺。研究结果表明:3mm厚的铸轧带不仅表面变形.而且整个厚度内部层都发生变形,表面层的铝基中具有较高的合金元素饱和度。  相似文献   
94.
材质对蜂窝纸板缓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兆军  鞠国良 《包装工程》2003,24(6):50-51,53
对两种不同材质的蜂窝纸板静态应力应变性能和动态缓冲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了蜂窝纸板力学性能对应变速度的敏感性及两种纸板的缓冲性能差异。缓冲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冲击应变率下蜂窝纸板的材质影响蜂窝纸板缓冲性能。  相似文献   
95.
核壳型铁钴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元醇还原工艺和自组装技术,在微米级Fe粉表面包覆纳米Co粒子,一步法制备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磁性微球,用SEM表征了其相组成和形貌,用VSM测试了磁滞回线,初步研究了磁学性能。结果表明:用该法制备的核壳型Fe/Co纳米复合材料表面包覆致密,其比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介于微米铁粉和纳米钴粉之间。  相似文献   
96.
用光学及电子显微镜(SEM.TEM)观察不同热处理的40Cr 钢的冲击及断裂韧性断口、及金相组织,阐明其间相互关系;断口结构可反映断裂特征,组织情况;细化晶粒提高强度、塑性和冲击韧性,但却减少脆断的特性距离 l 因而降低 K_(1c)模;减少碳(杂质)偏聚而使其呈较均匀地分布,从而减少可诱发塑坑的较粗大的碳(杂质)化合物的析出,即增加塑坑的间距 di 以及增加塑断组成物。从而都可增加断裂临界应变 ef,都可以提高 K_(1c)40Cr 复合热处理既靠先超高温淬、回火以减少碳(杂质)偏聚,改善其分布,以反增加位错马氏体从而提高 K_(1c),也靠后淬、回火细化晶粒而提高强度、塑性和冲击韧性,各自发挥长处达到强韧化。  相似文献   
97.
本文用不同的测试技术和方法测定了锗酸铋(BGO)单晶的比热(300~800K)热膨胀系数(100~1100K)和导温系数(140~700K),进而导出了 BGO 单晶不同温度下的导热系数、定容比热、德拜温度和格虑内森数。本文还对 BGO 单晶热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作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98.
M. Pavlova  M. Draganova  P. Novakov 《Polymer》1985,26(12):1901-1905
The present study deals with effect of the type and chemical character of incorporated polyester/polyether blocks on the hydrolytic stability of crosslinked polyurethane oligomers. Diffusion parameters of the investigated polyurethane oligomers, giving information concerning chemical changes taking place in neutral, basic and acidic aqueous environments, have also been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99.
ABSTRACT: To protect and transport iron, we investigated the trapping properties of a network formed from β-lactoglobulin. W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arameters—pH, iron, and protein concentrations—on gel properties (opt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C, and microstructure). For all conditions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e formation of a cold gel in the presence of ir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reveal that the elastic behavior and the strength of rupture increase with higher protein concentrations and decrease with higher iron concentrations. The water-holding capacity is high for low iron concentrations. The microstructure shows that, at low iron/protein ratios, a homogeneous filamentous network is obtained whereas, at high iron/protein ratios, more random aggregated particles are present.  相似文献   
100.
Historical developments regarding the realiz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reliable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data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are presented. The events leading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mposium on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in 1959 and the accomplishments of the symposia series since then are discussed. Contributions of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ndards to the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field are described.Welcoming address presented at the Ninth Symposium on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June 24–27, 1985, Boulder, Colorado, U.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