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45篇
  免费   1315篇
  国内免费   446篇
电工技术   226篇
综合类   658篇
化学工业   5042篇
金属工艺   253篇
机械仪表   302篇
建筑科学   563篇
矿业工程   127篇
能源动力   477篇
轻工业   2062篇
水利工程   146篇
石油天然气   354篇
武器工业   52篇
无线电   45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14篇
冶金工业   161篇
原子能技术   150篇
自动化技术   269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402篇
  2021年   548篇
  2020年   471篇
  2019年   401篇
  2018年   390篇
  2017年   434篇
  2016年   502篇
  2015年   532篇
  2014年   654篇
  2013年   752篇
  2012年   780篇
  2011年   760篇
  2010年   567篇
  2009年   627篇
  2008年   513篇
  2007年   643篇
  2006年   571篇
  2005年   528篇
  2004年   359篇
  2003年   359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3篇
  195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唑螨酯是一种高效、广谱、非内吸性的苯氧基吡唑类杀螨剂,广泛用于果蔬害螨防治。但近年来因为不合理使用导致残留及安全性问题。笔者综述了唑螨酯的应用、残留、代谢降解及毒性研究进展,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传统的静电纺丝法使用单一的毛细管状喷头喷丝,通常用于制备实心且表面光滑单一组分的纳米纤维,无法得到具有多种功能性结构的复合材料,应用范围较窄。以酞酸丁酯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成功制备了TiO2/g-C3N4复合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Brunauer-Emmett-Teller (BET)分析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通过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溶液(MB)研究了不同g-C3N4添加量对TiO2/g-C3N4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结合500℃煅烧工艺成功制备了大比表面积及高光催化性能的TiO2/g-C3N4复合材料。当g-C3N4添加量为0.15 g时,TiO2/g-C3N4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溶液(MB)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可达93.8%,且经过5次重复实验后降解率仍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83.
84.
李明  杨岩  张黎君 《无机盐工业》2021,53(11):66-70
主要研究了不锈钢/PbO2电极和掺杂的不锈钢/Fe-PbO2电极的制备,用其对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来评价该电极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恒流阳极电沉积技术制备的PbO2电极,掺杂和不掺杂铁的电极主要成分都是β-PbO2;两电极外观都没有明显的裂纹等缺陷,掺杂铁的二氧化铅镀层颗粒大小镶嵌,很好地清除了内应力,保证了基材与镀层不易脱落,未掺杂铁的二氧化铅镀层颗粒细小、均匀,内应力有些大;将Fe(NO32添加至电沉积溶液中,致使PbO2电沉积层的析氧电位向正方向移动,改善了PbO2电极的电催化活性,以至于更有利于氧化降解有机物。用改性的Fe-PbO2电极和常规的PbO2电极分别降解初始浓度相同的邻苯二酚和苯酚有机物废水,改性的Fe-PbO2电极对苯酚和邻苯二酚的去除率均高于常规的PbO2电极。掺杂铁的二氧化铅电极较未掺杂电极有更好的电催化活性,更高的析氧电位,更适宜于用作电催化阳极。  相似文献   
85.
介绍了高pH值污水细菌含量状况,研究了高pH值污水细菌生长与抗药性的变化规律,研制出针对高pH值污水应用的高效杀菌剂。  相似文献   
86.
以Fe(Ⅲ)离子交换改性膨润土,制得一种多相Fenton催化剂;以4-氯苯酚为模型污染物,研究不同反应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主要含SiO2及α-Fe2O3两种晶型,Fe是以高催化活性的α-Fe2O3形式存在。复合催化剂在H2O2及紫外光的协同作用下,经60 min反应后对4-氯苯酚的降解率约100%,TOC去除率约70%,且其循环使用性能较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控制溶液体系的pH值为6以及H2O2与4-氯苯酚浓度比约15较为适宜;在4-氯苯酚的降解过程中,C—Cl键持续断裂,Cl-被释放出来,降解过程生成了一些不含氯的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87.
铁矿石冶金性能实验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对铁矿石的还原度实验方法进行改进。改进后每个实验时间缩短3~4.5h,且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88.
The attack of nickel, cobalt, iron, and alloys of these metals containing chromium and aluminum, by gases containing sulfur-oxygen, carbon-oxygen, and nitrogen-oxygen has been studied at temperatures of 600 and 900°C. The degradation of these metals and alloys was characterized by using standard analytical techniques with emphasis on optical metallography. Three types of accelerated degradation were identified for the attack of alloys by gases containing another oxidant in addition to oxygen. One type of degradation occurred be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reaction products composed of mixtures of phases involving both of the oxidants. Another type resulted from the reaction of second oxidant phases with oxygen. The third form of degradation involved the development of less protective phases due to thermodynamic instabilities. Thermodynamic stability diagrams are used to help account for the effects produced by different elements in the alloys.  相似文献   
89.
负载型光催化剂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光催化技术应用于有机废水处理具有广阔的前景,负载型光催化剂以其独特的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在简述普通未负载光催化剂降解有机废水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相似文献   
90.
In the present work tracking phenomena were studied with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 materials under dc voltage, with NH4Cl and acid rain as contaminants.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tracking time of the material depends on the conductivity and flow rate of the contaminant. Furthermore, physicochemical analysis by wide‐angle X‐ray diffraction studies,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luminescence spectroscopy was carried out, whereup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tracking process is a surface‐degradation process.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83: 2843–2849, 2002; DOI 10.1002/app.102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