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553篇
  免费   10554篇
  国内免费   7970篇
电工技术   4980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8098篇
化学工业   39570篇
金属工艺   13631篇
机械仪表   4511篇
建筑科学   3106篇
矿业工程   2003篇
能源动力   5608篇
轻工业   8323篇
水利工程   951篇
石油天然气   5028篇
武器工业   814篇
无线电   1348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697篇
冶金工业   5523篇
原子能技术   1985篇
自动化技术   17762篇
  2024年   307篇
  2023年   2021篇
  2022年   3419篇
  2021年   4600篇
  2020年   3472篇
  2019年   3297篇
  2018年   3024篇
  2017年   3773篇
  2016年   4341篇
  2015年   4544篇
  2014年   6674篇
  2013年   7445篇
  2012年   8473篇
  2011年   11772篇
  2010年   9196篇
  2009年   10410篇
  2008年   8960篇
  2007年   10008篇
  2006年   8985篇
  2005年   7248篇
  2004年   6168篇
  2003年   5533篇
  2002年   4580篇
  2001年   3181篇
  2000年   2779篇
  1999年   2208篇
  1998年   1713篇
  1997年   1382篇
  1996年   1224篇
  1995年   998篇
  1994年   925篇
  1993年   720篇
  1992年   569篇
  1991年   436篇
  1990年   375篇
  1989年   291篇
  1988年   178篇
  1987年   126篇
  1986年   128篇
  1985年   111篇
  1984年   86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65篇
  1981年   61篇
  1980年   51篇
  1979年   37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22篇
  1975年   20篇
  1951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 毫秒
181.
胡一梁 《中国有线电视》2006,(17):1675-1677
论述数字电视系统的关键技术,对传输码流参数进行分析,提出码流分析仪在有线数字电视系统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2.
龚强 《信息技术》2006,30(8):1-6
访问网格(AG)是网络、计算能力和交互资源的整体。目前,第一代AG已经发展并形成有史以来最大的群体协作试验床。但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用户对A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需要普及。为此,Rick Stevens和Futures实验小组充分考虑Web和P2P设计了下一代AG2结构,并重点对虚拟场所服务、安全性、工作空间对接、节点管理、异步协作进行了研究。AG将向使用了几十年的桌面应用模式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183.
以亚欧海底光缆S2段为例,介绍亚欧海底光缆远供电源(PFE)的供电方式,以及其在正常运行时和故障维修时的维护管理方法。探讨在实际维护中如何贯彻落实及灵活运用系统联合维护文档,总结适合中国国情的远供电源维护经验,确保亚欧海底光缆远供电源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84.
针对均匀圆阵存在一般阵列误差的情况,提出一种信号二维方向角估计方法.基于均匀圆阵的阵列流形和阵列输出的协方差矩阵,采用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估计信号二维方向角.并给出了解整周期性模糊的方法.计算机仿真表明了此方法估计精度高,对阵列误差鲁棒性强,并且各项性能都接近于CRB.  相似文献   
185.
Diphenylzinc,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water and butanone as coinitiators, was used as a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 system for a variety of lactones at varying temperatures. The resulting data indicate that the course of the polymerization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lactone structure, as well as by the molar ratio of coinitiator to diphenylzinc. When used alone, diphenylzinc exhibited high activity as an initiator in δ‐valerolactone polymerizations, although it was less efficient when used in the β‐butyrolactone and the β‐propiolactone polymerizations. Activity in the polymerization of β‐lactones was increased by adding small amounts of butanone or water.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the diphenylzinc–butanone combination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diphenylzinc–water mixture in the polymerizations of β‐butyrolactone and β‐propiolactone. Copyright © 2003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86.
The microbial transformation of l‐menthol ( 1 )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12 isolates of soil‐borne plant pathogenic fungi,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Rs24, Joichi‐2, RRG97‐1; AG‐1‐IB TR22, R147, 110.4; AG‐1‐IC F‐1, F‐4, P‐1; AG‐1‐ID RCP‐1, RCP‐3, and RCP‐7) as a biocatalyst. Rhizoctonia solani F‐1, F‐4 and P‐1 showed 89.7–99.9% yields of converted product from 1 , RCP‐1, RCP‐3, and RCP‐7 26.0–26.9% and the other isolates 0.1–12.0%. In the cases of F‐1, F‐4 and P‐1, substrate 1 was converted to (?)‐(1S,3R,4S,6S)‐6‐hydroxymenthol ( 2 ), (?)‐(1S,3R,4S)‐1‐hydroxymenthol ( 3 ) and (+)‐(1S,3R,4R,6S)‐6,8‐dihydroxymenthol ( 4 ), which was a new compound. Substrate 1 was converted to 2 and/or 3 by RRG97‐1, 110.4, RCP‐1, RCP‐3 and RCP‐7. The structures of the metabolic product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spectral data. In addition, metabolic pathways of the biotransformation of 1 by Rhizoctonia solani are discussed. Finally, from the main component analysi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yields of converted product from 1 , the 12 isolates of Rhizoctonia solani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metabolites. Copyright © 2003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87.
188.
一种基于混沌渐近同步的数字保密通信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驱动-响应混沌同步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渐近同步的数字保密通信方法。通过设计对发射信号进行多级单值非线性变换,使得通过预测法的攻击完全失效,因而这种通信方法具有较高的抗破译能力。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证实了本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9.
采用超高真空电子束蒸发法制备了新型高 K栅介质-非晶 ZrO2薄膜.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中 Zr3d5/2 和 Zr3d3/2 对应的结合能分别为 182.1eV和 184.3eV, Zr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 Zr4+,说明薄膜由完全氧化的 ZrO2组成 ,并且纵向分布均一.扩展电阻法( SRP)显示 ZrO2薄膜的 电阻率在 108Ω@ cm以上,通过高分辨率透射电镜( HR- XTEM)可以观察 ZrO2/Si界面陡直,没有 界面反应产物 ,证明 600℃快速退火后 ZrO2薄膜是非晶结构.原子力显微镜( AFM)表征了薄膜的 表面粗糙度,所有样品表面都很平整,其中 600℃快速退火样品 (RTA)的 RMS为 0.480nm.  相似文献   
190.
邓义  陈立功  李阳  闫喜龙  曾涛  李江胜 《石油化工》2006,35(11):1078-1081
对癸二酸二甲酯与1,2,2,6,6-五甲基哌啶醇的酯交换反应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四异丙基钛酸酯、氨基锂、氧化二辛基锡3种催化剂的性能;采用氢核磁共振确定了产物的结构;考察了以四异丙基钛酸酯为催化剂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和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四异丙基钛酸酯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好;在癸二酸二甲酯与1,2,2,6,6-五甲基哌啶醇摩尔比1∶1.79、四异丙基钛酸酯催化剂的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31%、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6h的条件下,所得产物中单(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甲酯(简称单酯)质量分数为23%和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简称双酯)质量分数为73%,单双酯质量比为1∶3.17,产物收率为93.3%。该方法可得到理想的单双酯比例及产物收率,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