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6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1篇
化学工业   57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6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394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19篇
自动化技术   3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油茶籽油甘三酯在优化条件下得到良好分离,在14种甘三酯中含量水平前三的分别为OOO+SLO(74.21%)、OOP(10.64%)和OOL+SLL(5.19%)。方差分析表明来自不同产地的油茶籽油甘三酯分布情况存在差异。油茶籽油在深层煎炸过程(180℃)中甘三酯的总体损失率为47.85%,ECN40、ECN_(42)、ECN_(44)、ECN_(46)、ECN_(48)和ECN_(50)区的甘三酯损失率分别为86.73%、91.52%、75.97%、45.01%和55.30%。LLL和PPL历经40 h煎炸后完全降解。与深层煎炸油样相比,加热(180℃)样品中甘三酯的降解程度相对降低。偏相关分析表明油茶籽油甘三酯在深层煎炸过程中的降解速率与极性组分的生成速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2.
油茶果壳是油茶籽油生产过程中最大的副产物,对油茶果壳的不合理处置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为了促进油茶果壳的充分利用和开发,总结了以油茶果壳为原料制备生物燃料及生物碳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油茶果壳在其他工业原料制备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油茶果壳可通过热解转化为生物炭、生物油和燃料气,作为生物燃料应用。油茶果壳生物质衍生碳材料可以作为电极材料、吸附材料和催化材料应用。油茶果壳还可以用于制备半纤维素、寡糖等工业原料。油茶果壳生物质应用研究有助于未来油茶产业链的延伸,实现油茶籽油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23.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一种可以同时检测茶油8种儿茶素类物质的分析方法。使用Waters T3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0.1%(V/V)甲酸水溶液和甲醇和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正扫描方式下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在优化的条件下,8种儿茶素类物质线性关系良好(r~2=0.9966~0.9995),方法检出限为0.2~1.1μg/L。在不同浓度水平的添加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6.4.%~93.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3.0%~8.9%。应用本方法可以检测出茶油中儿茶素(C)、表儿茶素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等的含量。结果表明,茶油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的含量相对较高。本方法结果准确可靠,方法快速,简单易行,可为茶油中儿茶素类物质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油茶肉质果和肉质叶开发价值及食用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油茶肉质果和肉质叶营养成分及食用安全性。成熟的肉质果(叶)各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水分91.36%(91.58%)、蛋白质7.81%(6.56%)、脂肪3.7%(2.90%)、还原糖30.41%(21.83%)、总糖37.23%(29.28%)、茶皂素2.44%(1.46%)、灰分3.45%。(4.55%)、酸度0.35%(0.46%)。测定的矿物元素中,肉质叶、果的钙含量分别为411.3mg、359mg;锰的含量分别为31.35mg和33.06mg;含有16种氨基酸;所测的6种维生素中,维生素C和叶酸含量较高。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样品为无毒野生果。微核试验和致畸试验结果表明:小鼠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小鼠精子致畸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明显。该野生果基本无毒、无致突变物质,证明油茶肉质果、肉质叶是一种食用安全的野生果和食品资源。  相似文献   
25.
对长林系列、湘林系列、赣系列等系列的50个油茶品种的油茶果实性状、经济性状和茶油品质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模糊隶属函数评价法,综合评价不同品种油茶果实品质,得到了综合表现较为优异的油茶品种。结果表明:50个品种油茶鲜果质量范围在11.03~28.38 g,鲜果果高为30.08~44.56 mm,鲜果果径25.60~40.30 mm,干籽含仁率52.81%~72.90%,干仁含油率为32.30%~52.47%,干籽出油率在16.68%~37.48%;50个品种油茶果实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88.45%~90.61%,油酸质量分数为77.33%~83.67%,亚油酸质量分数为5.17%~10.90%,亚麻酸质量分数为0.22%~0.44%。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不同油茶系列间均有表现较为良好的油茶品种,其中表现较好的5个品种为:湘林5号(6.81)>长林53(6.52)号>赣68号(6.50)>黄山3号(6.34)>长林4号(6.33),仅考虑果实性状可结合当地立地条件优先选择这5个品种引种培育。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比较防普、越南、大叶金花茶叶、花两个部位化学指纹图谱差异, 分析其化学成分类型及部分有效成分含量差异, 为合理开发和利用金花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建立防普、越南、大叶金花茶叶和花的化学指纹图谱; 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计算不同部位共有峰和相似度, 并分析各部位特征峰; 利用SPSS 23.0, 采用成对样本t检验, 对叶和花间不同化学成分含量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在320和210 nm波长下, 防普金花茶叶和花的相似度分别为0.504、0.054; 越南金花茶叶和花的相似度分别为0.151、0.478; 大叶金花茶叶和花的相似度分别为0.069、0.748, 3个品种金花茶的叶和花相似度均较低。各部位不同化学成分含量结果显示:防普金花茶花中金丝桃苷、叶中二氢槲皮素含量最高 且花和叶中绿原酸、二氢槲皮素、水杨酸、芹菜素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Sig<0.05); 越南金花茶花中牡荆素、叶中水杨酸含量最高,且叶和花中绿原酸、牡荆素、水杨酸、芹菜素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Sig<0.05); 大叶金花茶花中牡荆素、叶中二氢槲皮素含量最高,且花和叶中没食子酸、表儿茶素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Sig<0.05)。结论 3个品种金花茶叶和花化学成分和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叶和花在药理活性和功效上各有侧重, 药用和食用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筛选使用。  相似文献   
27.
Tea is one of the most heavily consumed beverages in the worl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 drinking and human health is becoming a subject of intense study by scientists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this paper, we first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medical literature on tea published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and then highlight some recent studies in China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 and several human diseases. During the period 1982–2002, 691 research papers related to tea and health have been published in 290 Chinese journals. These studies showed that tea and tea constituents have various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suggested that tea drinking might be beneficial to human health. Tea has potential in the prevention or adjuvant treatment of several diseases including cance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obesity. The trend and future direction in medical research on tea in China are also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8.
不同贮藏条件下油茶籽品质及生理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杨  徐俐  王凯燕  杨辉 《食品科学》2011,32(24):291-295
为了延长油茶籽的加工期限,将含水量为6%、13%的油茶籽分别贮藏在25℃、室温、4℃,相对湿度(RH)50%~65%条件下,观察贮藏期间品质及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所有实验贮藏方法,油茶籽贮藏90d后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劣变现象,贮藏品质下降。对不同处理贮藏效果的综合评价,最好的贮藏条件为温度4℃、油茶籽含水量6%,能明显抑制呼吸强度和脂肪酶活性,保持较高蛋白质、脂肪、糖等内含物质的含量,阻止油茶籽品质的劣变;其次为温度4℃、含水量13%,最差的为温度25℃、含水量13%。低温和低水分含量可有效提高油茶籽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29.
玉屏不同油茶种质含油率及油中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油茶优良无性系,利用核磁共振方法测定了玉屏38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种子和种仁含油率,采用GC-MS/MS方法检测了索氏提取的油茶种仁油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MZ-3、YP-1、6-57、6-48和GY的种子和种仁含油率分别在41%和56%以上。油茶种仁油中检测出6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烯酸,油酸含量高于83%的品系有5-35、5-37、6-49、XL-210和YP-1。这不仅为玉屏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可为油茶籽油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山茶油的功能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茶油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还含有角鲨烯、山茶甙、山茶皂甙等生理活性成分。山茶油烟点高,不皂化物含量少,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其品质可与橄榄油相媲美。而且山茶油具有其独特的功能特性,如抑制脂质过氧化、预防肥胖、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以及调节免疫功能等。综述了山茶油的功能特性,以便能更好的开发利用山茶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