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3篇
  免费   579篇
  国内免费   114篇
电工技术   29篇
综合类   153篇
化学工业   1087篇
金属工艺   66篇
机械仪表   65篇
建筑科学   49篇
矿业工程   32篇
能源动力   65篇
轻工业   3238篇
水利工程   21篇
石油天然气   49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9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2篇
冶金工业   73篇
原子能技术   42篇
自动化技术   155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1.
对新疆马铃薯种薯进行了贮藏研究,确定了最佳贮藏条件,并对贮藏过程中的干物质、淀粉、还原糖、蛋白质和Vc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贮藏条件是低温3~5 ℃ 套袋处理,在此条件下贮藏的马铃薯失重率、腐烂率和发芽率均最低.贮藏过程中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始终遵循着淀粉-还原糖-淀粉的可逆动态平衡;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马铃薯Vc含量逐渐降低;蛋白质、干物质含量变化不明显;淀粉含量呈先下降,到了末期有所回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2.
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紫苏籽油,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_2流量对主要脂肪酸组分含量的影响,并以亚麻酸萃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棕榈酸、硬脂酸含量与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负相关,因萃取温度与CO_2流量的变化趋势是先降后升;油酸、亚油酸含量因CO_2流量的变化趋势是先降后升;亚麻酸含量与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正相关,因萃取温度与CO_2流量的变化趋势是先升后降。超临界CO_2萃取紫苏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0 h、CO_2流量20 L/h。在该工艺条件下亚麻酸萃取率为88.09%。所得紫苏籽油符合食用植物油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93.
对莲心水提取液和其中沉淀物的保健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莲心这一天然保健产物的水提取液中易产生的沉淀物进行了研究,采用多种溶剂及溶液检测沉淀物的溶解性,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层析法和Dragendorff试验,定性检测莲心中的主要保健组分分别在莲心水提取液中及生成的沉淀物中的存在情况,并初步确定在莲心液中生成的沉淀物基本不含有莲心的主要保健成分,进而说明在莲心的水提取液中出现沉淀物后,并不影响其药用及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94.
刘永衡  陈彬  王学英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24):251-255,320
研究了葡萄籽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测定了两种葡萄籽油的化学成分。以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两种酿酒葡萄的葡萄籽为原料,通过微生物抑菌圈实验,测定了葡萄籽不同极性有机溶剂提取物、两种葡萄籽油对三种细菌的抑菌活性;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联合质谱法(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了葡萄籽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葡萄籽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由强到弱排列如下:正丁醇萃取物(N-butanol part of 95% ethanol total extracts,TEN)>95%乙醇总浸提物(95% ethanol total extracts,TE)>石油醚萃取物(Petroleum ether part of 95% ethanol total extracts,TEP)>乙酸乙酯萃取物(Ethyl acetate part of 95% ethanol total extracts,TEE)>两种葡萄籽油(Oil-1、Oil-2);TEN样品在0.20 g/mL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显示出强抑菌效果,对枯草芽孢杆菌也显示出较强抑菌效果。此外,两种酿酒葡萄的葡萄籽油化学成分种类相似,Oil-1、Oil-2中分别鉴定出11个和10个化合物,主要组成成分为脂肪酸和酯类,但各成分含量差异较大,Oil-1、Oil-2的亚油酸含量分别为55.36%、43.97%,除亚油酸外Oil-1中其余相同成分的含量均低于Oil-2。本实验提示葡萄籽正丁醇萃取物可以应用于食品的保鲜防腐,为葡萄籽的药用食用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5.
对9个不同物种油茶果样品以及16个不同产地的油茶籽样品中的6种PAEs进行了检测,分析了油茶籽中PAEs的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各个物种油茶以及各产地油茶籽普遍存在PAEs污染,以DIBP、DBP和DEHP为主。油茶果在自然生长时已经受到环境中PAEs污染。油茶果不同部位对PAEs单体的富集能力不同,油茶籽壳中DIBP和DEHP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油茶果皮和油茶籽仁,DIBP在油茶果皮、油茶籽壳、油茶籽仁中的平均含量分别是0.051、0.120、0.027 mg/kg,DEHP在油茶果皮、油茶籽壳、油茶籽仁中的平均含量分别是0.035、0.195、0.053 mg/kg。各产地油茶籽的油茶籽壳中PAEs平均总含量3.72 mg/kg,明显大于油茶籽仁中PAEs平均总含量为0.154 mg/kg。  相似文献   
96.
采用索氏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对产自江西莲花县的油茶籽进行提油实验。对得到的油茶籽油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并采用GC-MS分析了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比较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油茶籽油的品质差异。结果发现: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存在差异,对油茶籽油的营养价值产生影响。从脂肪酸组成的角度评价,超临界CO2萃取法所得的油茶籽油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7.
葵花籽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葵花籽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其脂肪酸,再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由葵花籽中分离鉴定出4种脂肪酸,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是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98.
孔凡 《中国油脂》2021,46(11):1-6
以南瓜籽仁为原料,研究了微波预处理对压榨南瓜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压榨南瓜籽油的酸值变化不大;当微波功率为350 W和550 W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南瓜籽油过氧化值总体呈增长趋势,而微波功率为700 W时,南瓜籽油过氧化值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微波预处理能提高南瓜籽油中总酚、甾醇、总生育酚的含量,分别在550 W微波处理12、9、9 min时达最高,为1 352.7 mg/kg、2.54 mg/g和56.95 mg/100 g,比微波处理前分别提高了87.61%、29.59%和15.17%。同时微波预处理也能提升南瓜籽油的氧化诱导时间、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在550 W微波处理9 min时,氧化诱导时间、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为5.83 h、295.11 μmol/100 g和724.35 μmol/100 g,比微波处理前分别提高了57.57%、33.96%和64.46%。适当的微波预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南瓜籽油中油脂伴随物含量,提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9.
Seed coat fragments are a major source of cotton yarn imperfection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sruption caused by seed coat fragments in ring-spun yarn structure with a focus on three characteristics: the fragment's size, the amount of fibres attached to it and its position relative to the yarn core.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two experiments involving various types of yarn defects and a range of ring-spun yarn counts.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indicate that the three factors considered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intensity of the disruption the seed coat fragment causes in the yarn structure, and are determinant of the type of defect that this disruption engenders (short/long defect).  相似文献   
100.
研究了无患子油脂的提取条件、理化性质和以该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结果表明:油脂提取最佳条件:石油醚体积与种籽质量比5∶1,提取时间为2h,提取温度为70℃,无患子得油率为42.0%;无患子油脂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二十碳烯酸、山嵛酸、芥子酸等脂肪酸组成,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91.85%,其主要理化性质为酸值:4.1 mg KOH/g、皂化值:184.83 mg KOH/g、碘值:110.16 gI2/100 g、折光率:1.480 8,脂肪酸组成、质量分数及理化性质等符合生物柴油标准.应用L9(34)正交试验得出无患子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条件为:油醇物质的量比1∶6、催化剂用量为油质量的1.2%、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60℃,转化率为93.6%.并对无患子生物柴油性能进行了检测,它与0#柴油、国标GB/T 20828-2007《柴油机燃料调和用生物柴油》的主要性能指标相接近,它是一种理想的0#柴油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