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3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4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422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39个粳性、糯性糜子品种的品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糜子品种的红绿值a*、粗脂肪、灰分、直链淀粉、溶解度、膨胀度、DPPH·清除率和糊化特性差异较大。糜子的平均淀粉含量73.91%,蛋白11.37%,粗脂肪4.02%,灰分0.55%,直链淀粉11.81%,支链淀粉62.10%;糜子的多酚、黄酮含量分别为8.20 mg/g、59.00 mg/100 g,对DPPH·和ABTS+·有一定的清除作用。糯性糜子较粳性糜子色泽鲜黄,具有较高的吸水性、溶解度和膨胀度。除破损值外,粳性糜子的各糊化指标值高于糯性糜子。聚类分析将糜子品种分为4类,可满足不同的加工需求。  相似文献   
102.
为明确小米粉添加量对生鲜面条品质和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将小米粉(未挤压小米粉与挤压小米粉质量比为1∶1)按不同质量比例(30%、40%、50%、60%)添加到小麦粉中制作面条,测定了小米-小麦混合粉面团流变学特性、淀粉糊化特性和生鲜面条蒸煮特性、品质特性以及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小麦粉面团相比,混合粉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均显著降低,吸水率、总弱化度显著升高,混合粉品质显著下降;随着小米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面团之间的面筋强度差异较小,糊化特性差异显著。小米粉添加量低于50%时,小米-小麦混合粉面条(简称小米面条)烹调损失率、熟断条率变化不显著,但高于50%时,小米面条烹调损失率、熟断条率分别增加了8.5%和87%;随着小米添加量的增加,小米面条亮度L*降低,黄度b*和红度a*升高,色泽变差。与小麦粉面条相比,小米面条硬度、弹性显著下降,但各添加比例小米面条质构特性差异较小;小米面条中强结合水峰比例A21减小,自由水峰比例A23增大,面筋网络结构形成不紧密。小米面条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小麦粉面条,随小米粉添加量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增加,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等指标显著增加。综合考虑蒸煮特性、品质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等因素,50%是小米生鲜面条的小米粉最适添加量,可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既增加生鲜面条的保健功效,也扩大小米使用范围和用途。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分析在不同的贮藏条件下,随贮存时间的延长,"张杂谷"系列小米总酚含量的变化,探讨贮藏条件和总酚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张杂谷"系列小米总酚含量和贮藏条件有着显著的关系,为有效保留多酚类物质,增加抗氧化活性,"张杂谷"系列小米在进行大规模仓储时,以25℃条件保存效果较好,且要进行良好的通风,控制中心温度、环境湿度与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04.
采用酶法提取小米麸皮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并使SDF在弱碱性条件下与三价铬离子(Cr3+)发生配位反应,生成SDF-Cr(III)配合物。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对小米麸皮SDF和SDF-Cr(III)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运用常温凝胶渗透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比较改性前后小米麸皮SDF分子质量分布及其单糖组成;通过测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比较改性前后SDF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小米麸皮SDF-Cr(III)配合物表面结构疏松,呈现出多孔状;岛屿状突起聚集度有所下降,分子间变得更加分散。两种SDF官能团差异较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小米麸皮SDF-Cr(III)配合物活性官能团(羟基、酯基、羰基等)伸缩振动减弱,特征吸收峰位置发生蓝移,在530.27 cm-1处有Cr—O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说明SDF与Cr3+结合形成配合物。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结果显示,SDF的数均分子质量(mn)为0.195×104 Da、重均分子质量(mw)为0.940×104 Da、分布宽度指数D为4.81;SDF-Cr(III)的mn为0.742×104 Da、mw为4.708×104 Da、分布宽度指数D为6.35。由HPLC分析结果可知,SDF-Cr(III)单糖相对含量高于SDF。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SDF-Cr(III)比SDF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性。综上,小米麸皮SDF-Cr(III)配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具备开发成为具有降糖功效保健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5.
为了解种植地点和加工精度对小米营养及安全品质的影响,选取4个种植地点的济谷19谷子,分别加工成糙米和精米,粉碎测定水分、脂肪、淀粉、黄色素、氨基酸、矿质元素硒、铁、铅、镉等指标。结果表明种植地点对小米脂肪、淀粉、黄色素含量影响显著。加工精度显著影响小米脂肪、淀粉、氨基酸含量,对黄色素含量影响不显著;脂肪、氨基酸含量精米显著低于糙米;淀粉含量精米显著高于糙米。不同种植地点小米矿质元素硒、铁、铅、镉含量差异显著;加工精度显著影响小米铁、铅、镉含量,铁、铅、镉含量精米显著低于糙米。控制加工精度可以减少小米脂肪、氨基酸、铁等营养成分损失;利用自然禀赋条件可以生产营养强化型小米。  相似文献   
106.
探索最佳即食小米粥开发工艺及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筛选出适合开发即食小米粥的小米品种,采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和响应面法优化即食小米粥工艺,正交法优化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结果表明:东方亮小米适合开发即食食品;即食小米粥开发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40 min,料液比(g/mL)1:20,熬煮时间30 min,此时得到复水率为14.74,模糊感官评分为90.5;真空冷冻干燥最佳加工条件为物料填充高度3 cm,升华温度40℃,解析温度65℃,此时干燥速率为3.92%。  相似文献   
107.
为阐明不同品牌电饭煲对小米粥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分别对格力电饭煲、小米电饭煲、美的电饭煲、苏泊尔电饭煲和九阳电饭煲煮制小米粥中的小米汤、小米粒和小米粥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与分析,根据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究不同样品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从小米粥中共鉴定出33种挥发性物质,如醛、醇、酯、酮和杂环类化合物,以醛、醇和酯为主。同一品牌电饭煲煮制小米汤和小米粥的挥发性成分更加相似,且浓度较高,小米粒的挥发性成分种类较少,浓度较低。对于不同品牌电饭煲煮制样品中,小米电饭煲煮制小米粒中醛、酯、醇和酮类化合物浓度最高;格力电饭煲煮制小米汤中醛、酯和呋喃类化合物浓度最高;苏泊尔电饭煲煮制小米粥中醛和酯类物质浓度最高。GC-IMS联用技术可快速简便检测小米粥中挥发性成分,不同品牌电饭煲煮制小米粒、小米汤和小米粥中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明显,为研制新型电饭煲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8.
不同品种小米淀粉理化性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碱法提取的10种小米淀粉为原料,通过与玉米和马铃薯淀粉对比,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旨在为小米及其淀粉的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小米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在19.77%-35.69%之间,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溶解度显著低于马铃薯及玉米淀粉,其中九谷11号的溶解度最高;膨胀度在12.43%-18.77%之间,介于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之间;透明度显著低于马铃薯淀粉,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冻融稳定性显著优于玉米淀粉,比马铃薯淀粉差;凝沉性试验表明其稳定性显著优于玉米淀粉。  相似文献   
109.
Traditional and improved varieties of maize, pearl millet and sorghum were planted by small-scale farmers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Tropical Agriculture in two Nigerian agro-ecological zones: the Sudan Savanna and the Northern Guinea Savanna.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usarium infection and fumonisin (B1, B2 and B3) contamination. A previous paper reported Aspergillus infection and aflatoxin contamination of these samples. Fusarium infection levels, measured by per cent kernels infected, were modest with mean levels for the above cereals of 16% ± 11% (SD), 12% ± 7% and 13% ± 16%,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Fusarium species recovered from maize were predominantly the fumonisin producers F. verticillioides and F. proliferatum, together making an infection rate of 15% ± 10%, whereas these species were present to a limited extent only in the other two cereals, 1% ± 1% for pearl millet and 2% ± 6% for sorghum. Fumonisin contamination was variable but reflected the diversity of Fusarium producers in these three cereals. Mean levels were 228 ± 579 µg kg–1 (range < 5–2860 µg kg–1) for maize, 18 ± 7 µg kg–1 (range = 6–29 µg kg–1) for pearl millet and 131 ± 270 µg kg–1 (range < 5–1340 µg kg–1) for sorghum. Together with previous results on aflatoxin, this study confirmed the co-occurrence of aflatoxins and fumonisins in maize as well as in the traditional African cereals, millet and sorghum (89% co-occurrence across all three cereals). The low fumonisin levels may be ascribed to the use of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Of the Fusarium species present, those in maize consisted mainly of fumonisin producers, the opposite of what was observed in pearl millet and sorghum. It is concluded that replacement of maize by pearl millet and sorghum could improve food safety with regards to aflatoxin B and fumonisin B exposure.  相似文献   
110.
以雁黍为原料,对黍子醇溶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和提取率,得到黍子醇溶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6,乙醇浓度65%,温度75℃,提取时间1h.在该条件下,黍子醇溶蛋白质的提取率为78.65%,蛋白质的含量为87.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