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3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4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449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本文以5种小米(红谷小米、绿小米、白小米、金苗小米、黑小米)为原料,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MS)和电子鼻(E-nose)对5种小米挥发性物质进行风味分析,同时运用质构仪研究其质构特性。结果表明:5种小米含有48种挥发性物质组分,乙酸乙酯(M)、苯乙烯是5种小米共有的含量相似的挥发性物质。绿小米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最多,所具有的香味最浓;而红谷小米所含挥发性物质含量及种类相对较少,白小米和黑小米挥发性物质种类相似,金苗小米挥发性物质种类仅次于白小米和黑小米。质构特性中,5种小米间的硬度与黏性差异极显著,回复性、弹性、胶着度和咀嚼度中5种小米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2.
摄入一定量杂粮可降低一些慢性代谢疾病的发病率,但目前杂粮摄入量没有统一的标准,尚不清楚杂粮摄入过多是否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以小米添加量为20%、40%、60%、80%的饲料喂养3周龄C57BL/6J小鼠,持续12周,采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不同摄入量小米对小鼠血脂水平、肠道菌群和粪便短链脂肪酸的影响。结果发现,80%摄入量的小米显著增加了小鼠血清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同时增加了肠道丙酸、丁酸、异丁酸和戊酸的含量。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小米干预组的拟杆菌门(Bacteroidota)、Muribaculaceae的丰度上升,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双歧杆菌属 (Bifidobacterium)的丰度下降。摄入不同添加量小米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具有较大差异,其中20%小米摄入量组的小鼠菌群中显著富集了另枝菌属(Alistipes)、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肠杆菌属(Enterorhabdus),而80%摄入量小米显著降低了小鼠菌群中的粪杆菌属(Faecalibaculum)、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和罗氏菌属(Roseburia)的丰度。研究结果表明,20%摄入量的小米就能有效调节小鼠肠道菌群,而过高摄入量(80%)的小米使小鼠血脂水平升高,降低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以及有益菌的丰度,所以要理性看待杂粮的营养价值,避免过量摄入。  相似文献   
63.
为明确小米粉添加量对生鲜面条品质和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将小米粉(未挤压小米粉与挤压小米粉质量比为1∶1)按不同质量比例(30%、40%、50%、60%)添加到小麦粉中制作面条,测定了小米-小麦混合粉面团流变学特性、淀粉糊化特性和生鲜面条蒸煮特性、品质特性以及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小麦粉面团相比,混合粉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均显著降低,吸水率、总弱化度显著升高,混合粉品质显著下降;随着小米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面团之间的面筋强度差异较小,糊化特性差异显著。小米粉添加量低于50%时,小米-小麦混合粉面条(简称小米面条)烹调损失率、熟断条率变化不显著,但高于50%时,小米面条烹调损失率、熟断条率分别增加了8.5%和87%;随着小米添加量的增加,小米面条亮度L*降低,黄度b*和红度a*升高,色泽变差。与小麦粉面条相比,小米面条硬度、弹性显著下降,但各添加比例小米面条质构特性差异较小;小米面条中强结合水峰比例A21减小,自由水峰比例A23增大,面筋网络结构形成不紧密。小米面条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小麦粉面条,随小米粉添加量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增加,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等指标显著增加。综合考虑蒸煮特性、品质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等因素,50%是小米生鲜面条的小米粉最适添加量,可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既增加生鲜面条的保健功效,也扩大小米使用范围和用途。  相似文献   
64.
粟类作物是一类籽粒小、抗旱、耐贫瘠的一年生作物的统称,多种植和消费在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栽培面积比较大的是谷子和糜子。与种植和消费情况不同,亚洲、欧洲和美洲相对发达国家的政府更重视粟类作物的科学研究及其科研投入。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表的粟类研究论文居世界之首,欧洲委员会、英国研究与创新署、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粟类研究论文数量排名紧跟其后。梳理了近5年发表的粟类科研论文,印度最多,其次是我国和美国。基于粟类作物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矿物质、多酚等,其具有多方面的健康功效,因此粟类的食品科学技术和植物科学成为最热的研究领域。最后阐述了国内外传统的和工业化的粟类产品情况。  相似文献   
65.
采用内源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小米谷糠蛋白在模拟人体生理状态条件下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EGCG可以大幅度淬灭小米谷糠蛋白的内源荧光,淬灭机制为静态和动态混合淬灭; 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表明EGCG影响小米谷糠蛋白肽链骨架结构和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同步荧光结果表明EGCG主要影响色氨酸残基周围微环境,降低其周围微环境疏水性。在290、298、310 K时,EGCG与小米谷糠蛋白相互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KA)为8.691 6×104、1.317 0×106、7.868 6×106 L/mol,对应的结合位点数(n)为1.084 8、1.300 9、1.489 3。热力学参数表明EGCG与小米谷糠蛋白以疏水相互作用结合形成复合物。根据Föster非辐射转移理论计算了EGCG与小米谷糠蛋白结合距离(r)为2.341 8 nm;构建了EGCG与小米谷糠蛋白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结合率的理论模型,表明随着EGCG浓度增大,两者的结合率逐渐减小,温度变化影响两者的结合率。  相似文献   
66.
67.
小米山药混合粉的制作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米和山药为原料制作混合粉。通过黏度测定和感官测评确定混合粉的制作条件为:小米粉与山药粉的配比为5∶3,冲调水温为90~100℃,木糖醇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为8%。对混合粉的速溶性和市售芝麻粉的速溶性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粉的分散性为142.0 s,芝麻粉为112.5 s,有分散时间的差异;混合粉的润湿性为102.0 s,芝麻粉为95.5 s,二者相差不大;混合粉的溶解度为95.99 g/(100 g),芝麻粉为95.78 g/(100 g),近乎相同。按各指标溶解度占40%、润湿性占30%、分散性占30%的权重分析,小米山药混合粉与芝麻粉的品质相似,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方便食品。  相似文献   
68.
研究了以谷糠为原料用水解-氧化-水解法制取草酸的工艺方法。最佳反应条件是硫酸浓度70%(质量分数);物料浸泡时间至少3h;硝酸:谷糠:催化剂(质量比)为2.24:1:0.002;氧化-水解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65℃。草酸二水合物收率可达80.5%。  相似文献   
69.
史前文化时期的酿酒(一)酒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酒的起源和发展应在人类社会进入到农业社会时期。从仰韶文化遗址(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考证,当时已有酒的存在,并证明我国最早的酒是谷芽酒。这时期出土了不少酿酒发酵容器,最具有代表性的为小口尖底瓮。这种酒具有防止酒的酸败、促进酒的澄清作用。小口尖底瓮在古巴比伦及古埃及均有发现,用于酿造麦酒和葡萄酒。(陶然)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初步阐明谷糠多酚对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具体分子机制,为谷糠多酚在饮酒人群胃黏膜损伤营养干预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连续3 周每天灌胃50 mg/kg mb谷糠多酚,干预结束后通过灌胃体积分数75%乙醇溶液建立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利用不同剂量(1~15 μg/mL)谷糠多酚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处理24 h,继而通过1 000 mmol/L酒精继续作用12 h建立酒精性GES-1细胞损伤及干预模型;通过解剖观察大鼠胃组织形态学及病理结构,评价谷糠多酚对大鼠胃黏膜组织的保护作用;结合细胞形态变化及存活情况评价谷糠多酚对GES-1细胞的保护作用;通过测定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相关指标,评价谷糠多酚对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大鼠及GES-1细胞的抗氧化和抑制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谷糠多酚可以有效预防酒精引起的大鼠胃黏膜及GES-1细胞损伤,极显著缓解酒精引起的GES-1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升高(P<0.01);同时极显著缓解大鼠胃黏膜组织和GES-1细胞中丙二醛(methane dicarboxylic aldehyde,MDA)水平升高(P<0.01),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明显抑制酒精引起的细胞凋亡。结论:谷糠多酚能够通过缓解酒精引起的胃黏膜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从而保护胃黏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