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27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8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3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91.
研究香荷胶囊中香菇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3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香荷胶囊中香菇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2倍量水,沸水提取3次,每次1 h。优选的工艺简便可行、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2.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香菇中23种有机磷农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香菇中23 种有机磷农药残留。样品通过乙腈提取、盐析分配,得到的乙腈提取液采用C18和N-丙基乙二胺粉末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分析,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方式及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方法的定量限达到0.01 mg/kg;回收率为
70.2%~105.0%,相对标准偏差为3.5%~13.0%。该方法灵敏、准确、快速,可满足香菇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93.
研究了在玉米芯为主要碳源的液态培养基中,白腐菌-香菇、平菇、灵芝菌株间两两混合培养,在胞外木质素酶系分泌上的互惠性。结果表明:单一菌种培养下,香菇的漆酶(Lac)、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P)活性均于第10天达到峰值,分别为1 120、358.2和875 u/L;平菇的Lac、LiP和MnP活性均于第6天达到峰值,分别为3 060、567.8和1 275 u/L;灵芝的Lac活性于第10天达峰值,为2 945 u/L,LiP和MnP活性于第8天达到峰值,分别为428.2、975 u/L。混菌培养下,香菇+平菇、平菇+灵芝的混合培养体系表现了酶活峰值提高、峰面积增大的优势;其中又属平菇+灵芝组合的效果最明显,体系中Lac、LiP、MnP活性均于第10天达到峰值,分别为11 400、924.5、2 200 u/L。实验表明,不同种属白腐菌株混合培养对体系的木质素酶分泌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94.
香菇菌丝体多糖的分离纯化和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破碎和热水浸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香菇菌丝体多糖,通过L9(34)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浸提温度、超声强度和浸提时间对多糖提取的影响,确定香菇菌丝体多糖最佳提取条件。利用D EA E-5 2离子交换和SephadexG100凝胶过滤层析纯化香菇菌丝体多糖,紫外扫描和薄膜电泳方法鉴定多糖的纯度;采用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实验及血浆丙二醛的生成抑制作用和抑制H2O2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检测多糖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香菇菌丝体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5、浸提温度90℃、超声波破碎功率400W、浸提时间3h,最适条件下鲜菌丝体的多糖提取量为3.38‰;纯化后的多糖(LMPⅡ)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活性的能力,能够抑制血浆丙二醛的生成,抑制H2O2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且呈现一定效量关系。显示纯化的香菇菌丝体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5.
发酵型香菇葡萄酒酿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香菇及巨峰葡萄为原料酿制香菇葡萄酒,以香菇浸提液的添加量、酵母用量、前发酵温度3个重要工艺条件为因素,以感官评价得分为考察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香菇浸提液的添加量15%、酵母用量0.20%、前发酵温度25 ℃,酿制的香菇葡萄酒风味独特,其感官评分为92分。  相似文献   
96.
不同食用菌菌糠多糖的组分分析与抗氧化活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茶树菇、香菇、白玉菇、平菇和蛹虫草菌糠多糖的组成与抗氧化性。方法:通过酶解水提、乙醇沉淀和Sevag法脱蛋白步骤获得5 种菌糠多糖,进一步对其组成和抗氧化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5 种菌糠多糖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性,其中茶树菇菌糠多糖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值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值最佳,分别达到了1 215 μmol Trolox/g和281 μmol Fe2+/g;而白玉菇与平菇的菌糠多糖对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htylbenzothiazolin-6-sulfnicacid)diammonium salt,ABTS)自由基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7.
以鲜香菇为原料,经烫漂、浸渍、冻结和真空油炸等工序制得酥脆香菇。采用冻结及解冻曲线、色度仪、质构仪和扫描电镜等技术研究酥脆香菇的色彩、力学特征和组织结构,冻结和真空油炸过程香菇质构和微观形貌的变化,探索香菇酥脆质地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烫漂、浸渍、冷冻和真空油炸可显著改变香菇的质地和组织结构。慢速冻结有利于香菇内部水分形成大冰晶,改善酥脆香菇的色彩特征。适宜的油炸条件可使香菇天然的粗大纤维束组织结构瓦解,产生较大尺寸的孔洞,从而使真空油炸时水分迅速逸出,组织骨架固化定形,最终形成酥松脆弱的质地特征。经-20℃冷冻后真空油炸所得产品的含油量和含水量低,酥脆性佳,并呈现出较明亮、偏带红黄色调的色彩特征。  相似文献   
98.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及出口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自古以来都是我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但由于其二氧化硫(SO_2)残留限量超标,导致其出口极大受阻,国内消费者也对其产生质疑,从而对香菇产业造成严重影响。就目前情冴来看,商贩为了防虫、防腐、漂白、脱色用过量的硫磺薰蒸或用亚硫酸盐溶液直接喷洒香菇,而选用的除硫技术不当造成香菇二氧化硫残留限量超标。近年来,有较多的研究表明,不同的栽培地区、栽培环境、栽培技术、培养基配方会对香菇中的二氧化硫残留存在天焲本底的影响,同时不同的检测方法所得的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拟从上述因素对香菇二氧化硫残留限量及其天焲本底成因对其栽培技术与检测方法迚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国家相兲标准、法律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研究并比较低温漂烫条件、亚硝酸盐控制及发酵方式对香菇发酵产品质构、亚硝酸盐含量及风味特征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菇低温漂烫前处理最优条件为55 ℃、20 min,此时,发酵泡菜产品的色度L值、硬度及弹性分别为30.64、43.49 N和0.59 mJ。在发酵前加入0.5‰的VC,能够将香菇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从6.16 mg/kg显著降低至3.11 mg/kg。与自然发酵相比,纯种发酵将香菇泡菜发酵时间由11 d缩短至7 d,且产品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增加了49.7%;酸、醇、醛及烷烃类化合物等特性风味物质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2.17%、5.88%、1.07%和4.37%,并赋予该产品更为丰富的风味物质成分。该研究为香菇发酵泡菜产业化、标准化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从香菇子实体中提取的香菇β-葡聚糖(Lentinus edodes β-glucan,LEBG),重均分子质量为1.868×106?Da;其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物质的量之比为0.72∶1.61∶2.61∶92.75∶2.34;通过红外图谱判断其为β-吡喃多糖。分别向小麦淀粉、玉米淀粉添加LEBG,两种淀粉的损耗模量和储能模量均增加,动态流变学揭示了LEBG与淀粉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存在。体外消化结果显示,与未添加LEBG?相比,添加LEBG的淀粉酶解速率显著降低。这可能是因为LEBG和淀粉之间相互缠绕,凝胶网络结构增强;同时,添加了LEBG的两种淀粉均为较低水平的快速消化淀粉和血糖指数预测值以及较高含量的缓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说明LEBG对淀粉体外消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可视化实验结果进一步说明LEBG与淀粉相互作用的具体方式为包裹作用。将含有LEBG的香菇超微粉加入淀粉,结果表明超微粉也对淀粉体外消化具有一定抑制效果。该研究表明LEBG可用于研发低血糖指数的淀粉类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