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503篇 |
免费 | 22799篇 |
国内免费 | 1284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2567篇 |
技术理论 | 13篇 |
综合类 | 17699篇 |
化学工业 | 11265篇 |
金属工艺 | 4371篇 |
机械仪表 | 10081篇 |
建筑科学 | 13370篇 |
矿业工程 | 4584篇 |
能源动力 | 6313篇 |
轻工业 | 4545篇 |
水利工程 | 8793篇 |
石油天然气 | 7297篇 |
武器工业 | 2015篇 |
无线电 | 1126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2220篇 |
冶金工业 | 4652篇 |
原子能技术 | 1430篇 |
自动化技术 | 3766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0篇 |
2024年 | 2753篇 |
2023年 | 2924篇 |
2022年 | 4479篇 |
2021年 | 5003篇 |
2020年 | 5265篇 |
2019年 | 4562篇 |
2018年 | 4328篇 |
2017年 | 5311篇 |
2016年 | 6134篇 |
2015年 | 6279篇 |
2014年 | 8263篇 |
2013年 | 8911篇 |
2012年 | 9883篇 |
2011年 | 10507篇 |
2010年 | 8306篇 |
2009年 | 8585篇 |
2008年 | 8610篇 |
2007年 | 9688篇 |
2006年 | 8385篇 |
2005年 | 7358篇 |
2004年 | 5924篇 |
2003年 | 5186篇 |
2002年 | 4084篇 |
2001年 | 3390篇 |
2000年 | 2940篇 |
1999年 | 2257篇 |
1998年 | 1901篇 |
1997年 | 1569篇 |
1996年 | 1471篇 |
1995年 | 1287篇 |
1994年 | 1044篇 |
1993年 | 740篇 |
1992年 | 615篇 |
1991年 | 481篇 |
1990年 | 385篇 |
1989年 | 324篇 |
1988年 | 200篇 |
1987年 | 130篇 |
1986年 | 100篇 |
1985年 | 98篇 |
1984年 | 104篇 |
1983年 | 47篇 |
1982年 | 66篇 |
1981年 | 35篇 |
1980年 | 48篇 |
1979年 | 47篇 |
1978年 | 16篇 |
1959年 | 17篇 |
1951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993.
混合性居住街区是深圳近年来自发形成的独特的居住空间模式.深圳盐田区混合性居住街区的更新应以居住者对多层次公共空间的需求为前提,以空间的结构层次为线索,保留原有街区格局,进行局部改建. 相似文献
994.
桩基础沉降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是一个复杂而未能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以某大厦工程的试桩作为研究对象,以有限元理论为基本分析方法,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参数的不同取值计算得到单桩荷载位移曲线,并与静载实测曲线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5.
碗扣式脚手架支撑在桥梁施工中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碗扣式脚手架支撑的各节点进行分析,提出了该支撑的计算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最后以实际工程应用计算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6.
为建立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与透水系数的定量关系模型,制备了透水混凝土试件,并测试了试件的有效孔隙率、透水系数和28 d抗压强度.结合现有模型,建立了基于Griffith断裂理论的数学关系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基于本文提出的模型,选取合适参数,可以对透水混凝土性能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997.
998.
为研究不等跨顶底角钢腹板双角钢连接组合梁柱子结构的抗倒塌机理,对一个缩尺比1/3的两跨三柱型梁柱子结构进行了单调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压拱机制主要提高了组合梁负弯矩区的受弯承载力,通过增强梁机制可以提升子结构的倒塌抗力,角钢发生断裂后,楼板迅速连结剩余构件形成新的传力路径,悬索机制显著发挥;因短跨组合梁率先发生破坏,子结构效能发挥效率仅为83%。在考虑子结构各部件接触关系及损伤演化的基础上,通过组件法对梁柱连接部件进行合理简化;基于OpenSEES形成高效的数值方法,并基于纤维模型进行参数分析,明确高跨比对子结构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高跨比较小梁的高跨比大于1/14,高跨比较大梁退出工作后,剩余结构无法提供更高的抗力,角钢断裂时子结构达到峰值荷载;当梁的高跨比小于1/17,钢筋在小变形阶段进入受拉状态,受压区混凝土与钢筋的应力异向加速混凝土的强度退化,并削弱组合梁受弯承载力;高跨比较大梁主导梁机制的发展,其退出工作后梁机制开始下降;双跨梁的不对称轴力可使压拱机制提前退出工作,有利于悬索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51个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BFRP)筋-地聚物混凝土界面黏结试件进行中心拉拔试验,分析了BFRP筋与地聚物混凝土的界面黏结破坏机理,研究了BFRP筋表面形式(浅螺纹、喷砂和深螺纹)、直径d(12、16 mm和20 mm)、黏结长度(2.5d、5d和7.5d)、地聚物混凝土强度等级(C30、C40和C50)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20、45 mm和69 mm)等因素对BFRP筋-地聚物混凝土界面性能的影响,并与9个BFRP筋-普通混凝土界面黏结试件中心拉拔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BFRP筋-地聚物混凝土界面黏结强度与BFRP筋-普通混凝土界面黏结强度基本相同;BFRP筋表面形式对其黏结性能影响较大,直径为12 mm时,浅螺纹、喷砂和深螺纹BFRP筋与地聚物混凝土的黏结强度分别为15.33、20.49 MPa和22.66 MPa;随着FRP筋直径和黏结长度的增加,BFRP筋与地聚物混凝土黏结强度降低,而随着混凝土强度和和保护层厚度的增加,黏结强度提高。通过CMR和mBPE模型对试验所得黏结应力-滑移曲线进行拟合,发现CMR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描述BFRP筋与地聚物混凝土间的黏结应力-滑移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研究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世构体系)抗震性能,以某实际工程世构体系框架结构为原型,对其底部两层进行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观察试验模型在不同振动工况下的损伤及破坏情况,对模型在各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加速度、位移、应变及扭转反应进行分析,并根据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对世构体系框架整体进行抗震性能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预制装配框架体系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未出现明显损伤,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节点核心区未出现裂缝,模型仍能保持较好的整体性,抗震性能良好;试验模型结构布置合理,地震作用下主要运动形式为平动;罕遇地震作用下,模型自振频率最大降幅为21.89%,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22;虽然模型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但其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均小于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限值,满足我国“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