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9篇
  免费   430篇
  国内免费   357篇
电工技术   60篇
综合类   426篇
化学工业   947篇
金属工艺   190篇
机械仪表   266篇
建筑科学   536篇
矿业工程   49篇
能源动力   42篇
轻工业   2391篇
水利工程   36篇
石油天然气   66篇
武器工业   9篇
无线电   304篇
一般工业技术   504篇
冶金工业   98篇
原子能技术   113篇
自动化技术   829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277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459篇
  2013年   359篇
  2012年   401篇
  2011年   450篇
  2010年   400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杜剑飞 《今日电子》2013,(8):53-55,59
简介所谓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体外基因扩增技术,是将试管中标本的单个复制的目的基因在短时间内由人工复制到数千万倍,从而对疾病发展过程中相关基因的变化特征进行检测的新技术。其原理是:先将含有所需扩增分析序列的靶DNA双链经热变性处理(温度t1),解开为两个单链,然后加入引物与互补DNA结合后,经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移植转染pDsVEGF165Redl-N1质粒的神经干细胞对脑外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由新生大鼠脑组织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应用Lipofectamine2000介导pDsVEGF16sRed1-N1质粒转染神经干细胞;分别将PBS(A组)、神经干细胞(B组)、转基因神经干细胞(C组)移植到脑外伤大鼠局部损伤灶边缘;利用ELISA法检测转基因细胞在体内的表达情况,以免疫组化检测移植后局部损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变化,通过NSS评分评价移植后大鼠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转基因细胞移植后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表达VEGFl65,C组大鼠NSS评分从移植后第3天开始明显低于A组(P〈0.05),而B组大鼠NSS评分则从移植后第7天开始明显低于A组(P〈0.05),C组大鼠微血管密度从移植后第7天开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转基因神经干细胞表达的VEGF165既可以通过促进微血管再生和改善微循环发挥保护作用又可以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3.
近日,在华为AscendP1联通合约政策媒体沟通会上,记者看到该手机内置了华为基于Android4.0开发的EmotionUI,具有天天聊,可以查股票、问天气等功能的语音助手等。这些软件都是华为终端云业务部门的研发成果。 据悉,华为的天天聊、天天浏览器等天天系列互联网产品,都将随华为手机新系统界面EmotionUI一起在7月呈现给消费者,这将是华为互联网产品的首次集体亮相。 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的通信企业发力互联网早已在进行。三大运营商建立应用商店、电子商务等基地,华为、中兴通讯等研发自有操作系统、打造互联网应用产品等。可以看出,在当前ICT融合趋势下,互联网与通信相互进入的尝试将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74.
利用互信息理论和布尔网络共同建立基因调控网络模型,并且通过举例说明该方法,用此方法相应地可推导出多个基因决定某个或多个基因的表达值的逻辑规则,根据得到的逻辑规则建立基因电路网络,再对得到的基因逻辑电路网络依据分析逻辑电路网络的方法建立基因调控网络动态转换,从而分析基因间的调控关系.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ALA、HPD及ALA联合HPD光动力学治疗鼠G422脑胶质细胞瘤肿瘤基因P16及P53表达的变化.方法:以不同剂量ALA(20mg/kg、40 mg/kg、60 mg/kg、80 mg/kg、160 mg/kg)、HPD(1 mg/kg、2 mg/kg、3 mg/kg、4 mg/kg、5mg/kg)及不同剂量组合ALA联合HPD光动力学治疗鼠G422脑胶质细胞肿瘤以波长630nm半导体激光照射,功率密度200mW/cm2,每光斑照射20分钟,PDT后一天、三天、七天及十四天,以流式细胞仪测试各组基因P16、P53不同光敏剂组及不同时间表达的变化并与不照光对照组比较.结果:本实验中未作PDT治疗的对照组肿瘤,肿瘤生长快,P16对照组最低值12.01%.最高值15.41%,HPD-PDT组表达最低值17.12%,最高值34.735%,ALA-PDT组.表达最低值17.1%,最高值25.51%,而HPD与ALA联合治疗组表达最低值16.5%,最高值28.22%;P53对照组最低值15.02%,最高值23.16%.HPD-PDT组,表达最低值29.98%,最高值43.62%.ALA-PDT组,表达最低值25.06%,最高值33.25%,而HPD与ALA联合治疗组表达最低值28.08%,最高值41.01%.总的P16、P53光动力学治疗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随光敏剂剂量增加表达值渐增,HPD-PDT组表达高于ALA组,HPDlmg/kg联合、ALA60-80mg/kg,HPD2mg/kg联合ALA40-60mg/kg,HPD3-4mg/kg联合ALA20mg/kg能达到P16表达最佳值及最高值.PDT后七天表达较佳.结论:推测PDT疗法激活了P16基因及p53基因功能,促使肿瘤细胞凋亡及坏死.联合疗法HPDlmg/kg联合ALA60-80mg/kg,HPD2mg/kg联合ALA40-60mg/kg光动力学治疗表达是最佳值或最高值,这样可明显提高ALA-PDT疗效及减少HPD-PDT的皮肤光毒反应.  相似文献   
76.
于雄香  沈良忠  尚学群  刘文斌 《电子学报》2015,43(10):2076-2081
布尔网络是研究基因调控网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模型,通过时序数据推理基因之间的调控关系是研究网络动态行为和干预策略的基础.现有的预测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之间的调控关系,而对调控基因与目标基因之间的布尔函数的作用方式研究甚少.由于基因调控网络是一种处于有序和无序之间的临界网络,本文研究了众数规则、基于偏斜和基于互信息的三种泛化方法对临界布尔网络的稳态分布距离和灵敏度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泛化能够明显提高预测网络的稳态分布距离和灵敏度误差指标.三种泛化方法中,基于互信息的泛化方法的总体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77.
美国基因分析芯片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加利福尼亚的Aflymetrix公司研制出了基因分析芯片。Affymetrix公司制造基因分析芯片的技术与制造微处理器的技术一样,都是采用照相平版印刷技术。该公司的基因分析芯片技术发展迅速,3年前指甲大小的原型芯片上有2万个DNA探子,今天它的人类6000型芯片上有6.5万个DNA探子,最新与HP公司联合研制的系统中的基因分析芯片具有40万DNA探子。从理论上讲,只要有10个这样的芯片就可以对1个人的全部基因进行扫描,以发现功能失常的基因。芯片上DNA探子的数目越  相似文献   
78.
针对编码基因的多弹头落点激波定位算法中需要设定敏感系数以及存在虚假基因等问题,利用同一弹道线上四个点所决定的各矢量之间的夹角关系,对原算法进行了改进。该算法通过定义判决系数来提取满足要求的编码基因,当编码基因矩阵里的编码基因全部提取完毕时即可将正确的基因用于落点定位。仿真表明:该改进算法能够避免原算法中敏感系数因弹丸数的改变而需重新设定所带来的不便,以及程序因弹丸数过多而出现死循环的现象。  相似文献   
79.
利用边际土地种植能源植物对解决制约我国生物质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原料不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抗逆植物种子含油量对发挥其能源价值尤为重要.文章综述了基因调控植物种子含油量的研究进展,包括反义PEP基因、脂肪酸合成基因、三酰甘油合成关键酶基因和影响甘油-3-磷酸水平关键酶基因等.根据滩涂能源植物海滨锦葵种子油品质特性、种子蛋白质和脂肪酸含量关系及基因调控种子含油量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利用源汇基因强化技术提高海滨锦葵种子含油量的遗传改良策略.  相似文献   
80.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主要是由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真菌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肾毒性、肝毒性、致畸性、神经毒性以及潜在致癌性,是世界范围内重点关注的真菌毒素之一。当前关于OTA产毒菌的分类、OTA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仍存在争议,制约了食品中OTA污染的高效精准控制。对曲霉属和青霉属中主要OTA产毒菌进行了系统梳理,特别是基于基因组比较数据将一度被认为是主要产毒菌的A. ochraceus中的部分菌株重新鉴定为A. westerdijkiae,介绍了主要产毒菌的产毒能力;系统介绍了OTA生物合成基因簇及关键合成与调控基因,特别是近年发现的新基因——环化酶otaY基因,其可能参与催化OTA生物合成途径初始步骤中的聚酮环化反应,基于最新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OTA生物合成途径;针对食品生产不同环节,介绍了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控脱毒策略,重点介绍了针对产毒菌的生物防治方法,针对OTA毒素的生物降解菌及脱毒酶,并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食品OTA污染控制应基于“全链条控制”和“源头防控”的思路,保障食品安全、粮食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分析了生物防治和生物脱毒技术的优缺点,指出绿色、安全的生物防控策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