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07篇 |
免费 | 581篇 |
国内免费 | 15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42篇 |
综合类 | 216篇 |
化学工业 | 795篇 |
金属工艺 | 128篇 |
机械仪表 | 162篇 |
建筑科学 | 459篇 |
矿业工程 | 19篇 |
能源动力 | 58篇 |
轻工业 | 1768篇 |
水利工程 | 17篇 |
石油天然气 | 206篇 |
武器工业 | 12篇 |
无线电 | 30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89篇 |
冶金工业 | 162篇 |
原子能技术 | 30篇 |
自动化技术 | 37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91篇 |
2023年 | 115篇 |
2022年 | 207篇 |
2021年 | 271篇 |
2020年 | 215篇 |
2019年 | 163篇 |
2018年 | 173篇 |
2017年 | 220篇 |
2016年 | 204篇 |
2015年 | 221篇 |
2014年 | 254篇 |
2013年 | 311篇 |
2012年 | 282篇 |
2011年 | 316篇 |
2010年 | 271篇 |
2009年 | 203篇 |
2008年 | 202篇 |
2007年 | 218篇 |
2006年 | 221篇 |
2005年 | 172篇 |
2004年 | 137篇 |
2003年 | 117篇 |
2002年 | 89篇 |
2001年 | 76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12篇 |
1962年 | 4篇 |
1957年 | 3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通过一次小型的表皮设计建造过程.尝试运用简单材料、复合构造的方式完成墙体建造,并提升房屋的热工性能。采用干式施工法,材料可完全拆装再利用,能够保护环境、节省资源。同时,对表皮的视觉效果进行研究尝试,发掘廉价材料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2.
当代高技建筑的表皮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筑表皮作为个体建筑与外界环境进行沟通的直接载体,表现了建筑内在自然属性和外在社会属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表皮的这两种属性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建筑的设计创作中。本文结合实例,归纳总结了高技派建筑通过表皮体现出来的文化、艺术、生态、和技术性,展示了表皮在当代高技建筑创作中运用的一些重要手段和技法,以期对建筑师设计创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3.
该文通过介绍动态表皮系统对当今高度动态的建筑环境变化具有极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说明了动态表皮系统给智能建筑带来了全新的含义.并对智能建筑的四个要素做出了全方位的阐释并详细地分析动态表皮系统的层次构成、技术特征、柔性结构以及智能化控制系统入手,利用拓扑学方法建立了动态表皮系统的有限元拓扑模型.并借助动态表皮系统的拓扑模型对动态表皮系统的拓扑演化进行阐述,力求利用拓扑学原理解决动态表皮系统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为建筑中动态表皮的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4.
Integrated damping systems for tall buildings: tuned mass damper/double skin facade damping interaction system 下载免费PDF全文
Kyoung Sun Moo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2016,25(5):232-244
As today's tall buildings become ever taller and more slender, wind‐induced vibration is a serious design issue. This paper presents integrated damping systems for tall buildings. An emphasis is placed on investigating the potential of double skin facades (DSF) as an integrated damping system for tall buildings. In the first scheme, the connectors between the inner and outer skins of the DSF system are designed to have low axial stiffness with a damping mechanism. Through this design, vibration of the primary building structure can be substantially reduced. However, excessive movements of the DSF outer skin masses are a design limitation. In the second scheme, the tuned mass damper (TMD) and DSF damping (DSFD) interaction system is studied to mitigate the design limitation of the first scheme and to resolve other TMD‐related design issues. TMDs are usually very large and located near the top of tall buildings for their effective performance. As a result, very valuable occupiable space near the top of tall buildings is sacrificed to contain large TMDs. In addition, installing TMD systems means adding additional masses to tall buildings. Through the TMD/DSFD interaction system, these issues can also be substantially addres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TMD system, the TMD/DSFD interaction system requires a significantly reduced TMD mass ratio to achieve the same target damping ratio.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scheme only with the DSFD mechanism, movements of the DSF outer skins can be better controlled in the TMD/DSFD interaction system.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55.
从公共空间的公共性角度探讨了购物中心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在城市中的购物中心并没有改善民众对公共空间的向往和需求,指出在设计中要加强这种特定空间的公共性研究,从根本上实现自由化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56.
本文首先论述了轻薄表皮建筑的产生,然后分析了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影响下产生的拒绝传统空间秩序的消隐建筑和与周围环境相互感知、交流、反应的媒体建筑,并提出了轻薄表皮发展出的可自我调节的“皮肤”和能为建筑提供能源动力的“心肺”,最后探讨了轻薄表皮建筑对我国建筑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7.
对沪杭城际高铁某桥墩低承台群桩桩基在承台上部加载及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沉降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桩-土摩擦系数和群桩的桩间距对群桩沉降影响进行了分析。地下水位下降对群桩的影响机理分析表明:群桩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水位下降土体所受浮力消失是导致桩体受到向下附加摩阻力及群桩附加沉降的起因;桩-土摩擦系数增大时,降水导致的桩体最大附加轴力出现位置深度越浅,因此,桩体受到向上附加摩阻力的区段长度越大,桩端的附加荷载与附加沉降越小;桩间距增大时,水位下降导致的桩体附加压缩量越大,同时桩端的附加荷载与附加沉降也越大。 相似文献
58.
砂土中成桩工艺对桩基承载性能影响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型试验是桩基承载性能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科研手段。通过设计模型试验,基于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砂土中成桩工艺差异对桩基承载性能的影响,经过对比研究,分析桩基的受力分布特点和沉降变形特性,探讨成孔卸荷对灌注桩承载特性产生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试桩的荷载–沉降(Q-s)曲线均呈陡降型。静压桩承载力最大,但曲线突降性方面不如预埋桩和灌注桩明显;成桩工艺不同会影响桩基的荷载传递性能,由于成孔卸荷和挤土效应差异,静压桩沿深度方向的荷载传递性能相对于灌注桩和预埋桩要差;4桩桩侧摩阻力在一定深度都出现强化现象,静压桩桩侧阻力强化位置略高于灌注桩和预埋桩,这是因为挤土效应使桩侧阻力增大,成孔卸荷和裹膜撤除产生的侧向卸荷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桩侧阻力;桩侧阻力的极值发挥和极值点位置受成桩工艺影响较大;侧阻与端阻异步发挥且其最大值并非同时到达,端承力占桩顶荷载的比例随上部荷载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59.
本文通过单桩和载体桩载荷试验分析研究了载体桩受力与普通桩基受力的区别,并结合载体桩复合地基的载荷试验,分析了载体桩复合地基在受力情况下载体桩受力与载体桩桩基受力的区别,研究了载体桩复合地基的受力机理。通过监测载体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路基填土荷载下载体桩复合地基桩顶的桩土应力比和桩身钢筋受力随荷载的变化,分析了载荷板试验情况下及实际填土工况下复合地基受力的不同之处,以便选择更加合理的检测方法检测路基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60.
通过4根实心和中空的GFRP管-钢管双壁约束混凝土组合短柱轴压试验,对比分析了该组合柱的工作机理、破坏模式、复合材料管的约束效应、核心混凝土本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内钢管空心的构件变形能力超过实心构件,极限承载力小于实心构件,GFRP管对混凝土的约束程度低于实心构件;GFRP管径厚比越小,其对混凝土的约束效应越好。GFRP管径厚比相同的情况下,实心构件混凝土峰值应力比空心构件大,而极限应变比空心构件小。通过试验分析了约束混凝土强度模型,并采用极限平衡法推导了可用于计算实心和空心双壁约束混凝土组合柱轴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