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7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4篇
综合类   33篇
化学工业   495篇
金属工艺   15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57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4篇
轻工业   941篇
水利工程   11篇
石油天然气   39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6篇
  2025年   1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研究不同pH和温度条件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多环芳烃中萘和菲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以活性炭为吸附载体,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将此菌株培养48 h后,pH值为7.0时,萘的降解率可达25.68%,脱氢酶活性达到33.42 (μg/mL)·h;菲的降解率可达41.9%,脱氢酶活性达到37.44 (μg/mL)·h。当温度为37 ℃时,萘的降解率可达27.7%,脱氢酶活性达到33.60 (μg/mL)·h;菲的降解率可达34.5%,脱氢酶活性达到39.96 (μg/mL)·h。  相似文献   
992.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隶属于假单胞菌属,是食品中常见的一种嗜冷致病微生物。它能够产生极其耐热的蛋白酶和脂肪酶,这些酶在高温处理后仍有残留,并在食品储藏过程中继续分解其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导致产品的风味和质地发生变化。因此,研发出一种既快速又实用的荧光假单胞菌检测方法成为食品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食品中荧光假单胞菌的危害特点及国内外的一些快速检测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定量PCR、荧光原位杂交、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了综述,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荧光假单胞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3.
以油茶饼(粕)为原料,以茶皂素降解率为评价指标,利用铜绿假单胞菌液态发酵降解油茶饼(粕)中的茶皂素以及对发酵液中成分的研究,通过改变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摇床转速、接种量等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13 d ,发酵温度29℃,摇床转速150 r/min ,菌悬液接种量9.0 ml/(100 ml),在此条件下,茶皂素的降解率达到了71.95%,并对发酵产物采用GC‐M S进行了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994.
PCR技术检测编码绿脓杆菌外毒素A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编码绿脓杆菌外毒素A基因设计引物,应用PCR技术检测绿脓杆菌外毒素A基因。从绿脓杆菌中扩增出402bp外毒素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与已发表序列同源性为100%。PCR敏感度试验表明,可检测到含量为3cfu/mL的绿脓杆菌。从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乳酸菌菌液中特异性地检出编码绿脓杆菌外毒素A基因。该技术具有简易、敏感、快速和特异性强等特点,可用于食品和细菌感染的绿脓杆菌菌株的鉴定。  相似文献   
995.
食品中绿脓杆菌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和建立食品中绿脓杆菌的检测方法。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增菌液增殖效果,分离培养基的分离效果和确定生化项目建立检验方法,并通过制备人工污染样品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确定了SCDLP为增菌液,C-F-C和C-N为分离培养基,以O/F葡萄糖、氧化酶为主的生化鉴定项目,以及MPN法作为定量方法。结论:本方法适用于食品中绿脓杆菌定性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996.
根据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利用细菌鉴定系统,对4℃冷藏养殖牙鲆货架期终点时的主要腐败菌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最终确定4℃冷藏货架期终点时养殖牙鲆的优势腐败菌为腐败希瓦氏菌,占细菌总数的比例约为58.4%。水产品中常见的腐败菌假单胞菌属细菌主要包括荧光假单胞菌、腐臭假单胞菌和边缘假单胞菌,它们在假单胞菌属中所占的比列依次是63.2%、29.2%、7.6%。以3 种主要的腐败菌腐败希瓦氏菌、荧光假单胞菌和腐臭假单胞菌作为混合抗原,以两种不同方式免疫产蛋母鸡,制备两种卵黄抗体,并对其液体和固体培养条件下的抑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培养8h,质量浓度为100mg/mL 的两种混合抗体对抗原菌的抑制率能达到61%~78%; 固体培养24h 后, 同样质量浓度的两种混合抗体对抗原菌的抑制率能达到27%~40%。这表明卵黄抗体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抑菌剂应用于水产食品的抑菌防腐。  相似文献   
997.
为优化咸鱼的加工工艺,对优质北海淡口咸鱼进行乳酸菌和葡萄球菌的分离和鉴定。分别采用MRS和MSA培养基,从咸鱼中分离出乳酸菌13 株和葡萄球菌10 株。经生理生化实验初筛出乳酸菌3 株、葡萄球菌两株。初步鉴定乳酸菌为戊糖片球菌,两株葡萄球菌分别为肉糖葡萄球菌和木糖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998.
将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应用于食品中沙门菌的检验,并在检测方法特异性、灵敏度等方面与实时荧光PCR和传统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针对沙门菌属高度保守的fimY基因设计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引物并优化反应体系,在特异性、灵敏度和实际样品检测等方面与实时荧光PCR及传统检测方法比对。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检测沙门菌93株和非目标菌31株,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在纯培养、无需增菌情况下,其检测灵敏度为6.4×102cfu/ml,与实时荧光PCR方法相当。食品基质添加试验中,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检测低限为2cfu/25g样品;对45份实际食品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实际样品检出率为11.1%,与实时荧光PCR及传统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沙门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检测灵敏度与实时荧光PCR相当,适用于沙门菌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999.
在微生物采油中,微生物菌体在多孔介质表面上的吸附是影响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因素之一。本文报道了碳源及培养时间对WJ-1菌体表面润湿性和在石英砂表面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以糖蜜为碳源培养菌体的表面亲油性值从36.8%降至16.4%,表现为亲水性,在石英砂表面的吸附效率为68.8%,并使石英砂表面接触角从36.5°降至10.8°;以新疆原油为碳源培养菌体的表面亲油性值从36.8%增加到72.4%,表现为亲油性,在石英砂表面的吸附效率为79.5%,并使石英砂表面接触角从36.5°增至80.2°。物理模拟实验表明,亲水菌体的堵塞调剖作用明显,而亲油菌体的降解作用明显。以新疆原油为碳源,培养120 h后得到的WJ-1菌可使采收率提高4.02%。  相似文献   
1000.
用椰毒假单胞菌种特异性O-Ⅰ因子及型特异性O-Ⅳ因子的单克隆抗体Pco65和Pco13对从中毒银耳、正常玉米面及动物饲料中新分离的93株椰毒假单胞菌的菌体抗原型进行了验证。ELISA判定结果表明,除1株经再次生化验证鉴定为非椰毒假单胞菌呈阴性反应外,92株菌均含有种特异性O-Ⅰ因子,阳性符合率为100%,其中,47株菌含有O-Ⅳ型特异因子,占总菌数的51.09%,比血清学分型率(40.23%)高出10.87%。研究结果表明,鉴定椰毒假单胞菌O抗原型时、联合应用种间和型间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进行ELISA检测,可同时定种分型,方法灵敏、快速,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