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90篇 |
免费 | 333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152篇 |
化学工业 | 387篇 |
金属工艺 | 7篇 |
机械仪表 | 55篇 |
建筑科学 | 28篇 |
矿业工程 | 3篇 |
能源动力 | 7篇 |
轻工业 | 3788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14篇 |
无线电 | 1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52篇 |
冶金工业 | 6篇 |
原子能技术 | 7篇 |
自动化技术 | 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152篇 |
2022年 | 217篇 |
2021年 | 257篇 |
2020年 | 246篇 |
2019年 | 247篇 |
2018年 | 205篇 |
2017年 | 223篇 |
2016年 | 175篇 |
2015年 | 213篇 |
2014年 | 259篇 |
2013年 | 237篇 |
2012年 | 376篇 |
2011年 | 323篇 |
2010年 | 176篇 |
2009年 | 151篇 |
2008年 | 128篇 |
2007年 | 184篇 |
2006年 | 154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98篇 |
2003年 | 85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67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7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设置不同潮水量进行实验室模拟普洱茶渥堆过程,系统地研究堆表与堆芯主要理化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找出普洱茶快速模拟发酵的潮水量。结果表明:至渥堆结束,茶坯的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氨基酸的含量均呈减少趋势,水溶性糖、茶褐素、咖啡碱的含量则呈增加趋势。不同潮水量条件下渥堆茶样的堆温以及参与发酵的微生物的差异,显著地影响普洱茶的品质。结合感官评价得出,潮水量为45%的普洱茶表现出较佳的品质。 相似文献
22.
不同潮水量下普洱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及酶活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实验室规模模拟渥堆,研究不同潮水量(30%、35%、40%、45%)下普洱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及酶活的变化。结果表明:渥堆过程中,初期霉菌大量生长,呈现优势菌种,后期堆温下降,酵母、细菌开始大量生长。35%潮水量下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组,且堆温对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不大,渥堆过程中微生物不分泌过氧化物酶。45%潮水量下蛋白酶活后期低于原料样,相比其他组显著偏低,说明潮水量过高、堆温降低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蛋白酶酶活。淀粉酶酶活随潮水量增加显著增强,但潮水量40%与45%差异不明显。40%、45%潮水组茶胚果胶酶、纤维素酶酶活高于30%、35%。因此,选择合适的潮水量有利于普洱茶品质与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23.
Maeda-Yamamoto M Saito T Nesumi A Tokuda Y Ema K Honma D Ogino A Monobe M Murakami A Murakami A Tachibana H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12,92(11):2379-2386
BACKGROU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leaf order or crop season on anthocyanins and other chemicals in the anthocyanin‐rich tea cultivar ‘Sunrouge’ (Camellia sinensis x C. taliensis) by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unrouge’ extract on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activity in human neuroblastoma SK‐N‐SH cells. RESULTS: The total anthocyanin content was higher in the third (3.09 mg g?1) than in the second (2.24 mg g?1) or first crop season (1.79 mg g?1). The amount of anthocyanins contained in the stem was high (1.61 mg g?1). In the third crop seas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delphinidin‐3‐O‐β‐D ‐(6‐(E)‐p‐coumaroyl)galactopyranoside (DCGa), cyanidin‐3‐O‐β‐D ‐(6‐(E)‐p‐coumaroyl)galactopyranoside, delphinidin‐3‐O‐β‐D ‐galactopyranoside, delphinidin‐3‐O‐β‐D ‐(6‐O‐(Z)‐p‐coumaroyl)galactopyranoside, cyanidin‐3‐O‐β‐D ‐galactoside, and delphinidin‐3‐O‐β‐D ‐glucoside were 1.57 mg g?1, 0.52 mg g?1, 0.40 mg g?1, 0.22 mg g?1, 0.14 mg g?1, and 0.11 mg g?1, respectively. DCGa accounted for about 50% of the anthocyanins present. The suppressive effect of ‘Sunrouge’ water extract on AChE activity in human neuroblastoma SK‐N‐SH cells was the strongest among the three tea cultivars (‘Sunrouge’, ‘Yabukita’ and ‘Benifuuki’).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unrouge’ might protect humans from humans from AChE‐related diseases by suppressing AChE activity. To obtain sufficient amounts of anthocyanins, catechins and/or caffeine for a functional food material, ‘Sunrouge’ from the third crop season should be used. Copyright © 2012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