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2篇
  免费   691篇
  国内免费   391篇
电工技术   378篇
综合类   547篇
化学工业   414篇
金属工艺   126篇
机械仪表   251篇
建筑科学   432篇
矿业工程   154篇
能源动力   301篇
轻工业   438篇
水利工程   798篇
石油天然气   202篇
武器工业   28篇
无线电   44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27篇
冶金工业   135篇
原子能技术   45篇
自动化技术   88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376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multi-scale variational decomposition model for image selective restoration. Firstly, we introduce a single-parameter (BV, G, L2) variational decomposition functional and theoretically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ameter and the scale of image features. And then, by replacing the fixed scale parameter with a varying sequence in the single-parameter decomposition functional, we obtain the multi-scale variational decomposition which can decompose the input image into a series of image slices of different scales. Furthermore, we show some properties and prove the convergence of the multi-scale decomposition. Finally, we introduce an alternating and iterative method based on Chambolle’s projection algorithm to numerically solve the multi-scale variational decomposition model.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on both synthetic and real images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ulti-scale variational decomposition. In addition, we use the multi-scale variational decomposition to achieve image selective restoration, and compare it with several state-of-the-art models in denoising applicati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our model has better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PSNR and SSIM indexes.  相似文献   
93.
以电子管微变等效电路分析为基础,分析了在电子管耳机放大器中常用的4种输出级电路。针对阴极跟随器,SRPP,WCF和SEPP这4种电路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到了电压增益、电流增益和输出阻抗的解析表达式,并利用仿真软件对这些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为电子管耳机放大器设计提供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4.
基于整体变分降噪算法下的多频率超声衍射层析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杰  韦穗  苏守宝 《电子学报》2009,37(4):828-832
 根据傅立叶衍射投影定理,不同频率超声波得到的投影数据的傅立叶变换分布在复平面为不同半径的圆弧,提出了多频率超声衍射层析成像思想,并进行了实验研究,重建的时间比单频率法短约70%.由于多频率投影数据傅立叶变换比单频率法在复平面上分布更加不均匀,故重建的噪声也更大,整体变分法将图像恢复的数学模型转化为带有整体变分正则化项的能量泛函问题,采用变分原理将其中的最小化问题转为偏微分方程的求解.降噪后的多频率超声图像的误差比降噪前的图像小约50%.  相似文献   
95.
针对高能闪光照相系统成像质量较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活动轮廓模型(Snake模型)的闪光照相图像分割算法.该算法在传统高斯力Snake模型中引入包含图像区域信息的变力,以目标和背景两区域具有最小方差为准则,构建兼顾边缘和区域信息的外部能量函数.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初始轮廓位置不敏感,较好地解决了客体凹陷区域分割问题,能够实现对含噪声的弱边界闪光图像的自动分割.  相似文献   
96.
王娟  牛晓华  张凤仙  张春生 《通信技术》2010,43(8):12-14,17
基于IP技术的专用网络面向对象与服务,使用灵活、方便,但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由于专用网络中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很高,为验证所设计的专用网络的性能,通过OPNET仿真工具对专用网络进行建模仿真,得出了IP专用网络中时延、时延抖动和丢包率与业务类型、网络流量负荷、不同传输速率及电路误码率间的关系,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IP专用网络中的业务配置和流量控制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7.
周静雷  张宏艳  贾保军 《电声技术》2010,34(11):41-44,47
电子管功率放大器中,为了驱动互补推挽结构的功率输出电路,其前级放大电器需使用倒相电路。以电子管微变等效电路分析为基础.针对共阴武、分负载式、分压式、自平衡式4种常见倒相电路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出了单臂电压增益和双臂净输出电压增益的解析表达武,并利用仿真软件对这些结果进行了验证,为电子管前级放大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基于变权模糊综合评判的目标威胁评估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预警机指挥多编队作战对空中突防目标进行威胁评估的问题.首先介绍了模糊数学中的模糊变换和模糊综合评判原理,然后以预警机指挥控制系统为例,基于多属性决策,分析了与目标威胁程度大小有关的6个重要因素,建立目标的威胁评估模型,最后提出基于变权模糊综合评判的目标威胁评估算法.由于是同时考虑各因素对于威胁准则和内部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得到的权值,使得该算法的权值分配结果更加准确,有效弥补了专家主观赋值的不足.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变权思想下该算法的有效性以及精度更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
本文利用变分的手段提示了输入—输出迭代算法中松弛因子的取值规律。  相似文献   
100.
Power 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sandwich‐typ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in which the heat source is embedded into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are investigated. Our previous work on a similar concept only considered a uniform heat source distribution inside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In this work, the effect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 heat source is examined. In particular, the effect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heat source near the one end, that is, the hot end, is intensively studied as a potential means of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device. Although the effects of heat source concentration in impractical cases without heat transfer limitations on the cold side remain ambiguous, it become clear that heat source concentration indeed has positive effects in more realistic cases with finit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imposed on the cold side. Because of the relatively low efficiency of typical thermoelectric generation,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heat must be dissipated from the cold end of the thermoelectric element. Greater heat source concentration near the hot end leads to mor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available heat source, reduces the amount of heat rejected at the cold end, and lowers the hot end temperature of the thermoelectric element. Overall, it is suggested that heat source concentration can be used as a method to achieve more efficient operation and better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the system.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