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6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112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180篇
化学工业   1119篇
金属工艺   20篇
机械仪表   61篇
建筑科学   40篇
矿业工程   133篇
能源动力   31篇
轻工业   96篇
水利工程   11篇
石油天然气   665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0篇
冶金工业   74篇
原子能技术   30篇
自动化技术   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Co3O4/4A分子筛复合催化剂,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处理高盐酸性橙7(AO7)废水。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等对复合催化剂进行表征,同时考察其稳定性。考察复合催化剂活化PMS对AO7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Co3O4/4A分子筛投加量为0.2 g/L、PMS投加量为0.7 mmol/L、pH为9时,高盐(Na2SO4,10 g/L)废水中AO7浓度可在20 min内由15 mg/L左右降至接近0,去除率达99%以上,同时催化剂钴离子溶出量约为0.36 mg/L,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1 000μg/L。  相似文献   
72.
为获得高性能的液相烷基转移反应催化剂,采用不同的方法对Y型分子筛进行改性处理。采用N_2吸附-脱附、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和吡啶吸附红外(Py-IR)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在连续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改性Y型分子筛上苯和多乙基苯烷基转移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烷基转移反应性能与Y型分子筛的孔道和B酸量有密切的关系。通过铵离子交换和酸处理改性均可以提高催化剂的B酸量、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水蒸汽处理会降低酸量;铵离子交换和酸处理复合改性的Y型分子筛催化性能最好。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80~240℃,反应压力2.5~4.0 MPa,总物料重量空速3~5 h~(-1),苯与二乙苯的质量比2~4,在该条件下二乙苯转化率大于65%,乙基选择性大于98%。该催化剂性能稳定,1 000h运行后活性仍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73.
采用碱熔活化方法对伊利石进行活化,系统地考察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矿物粒度、矿碱质量比等条件对伊利石活化的影响;以活化伊利石为主要硅、铝源,采用水热法合成磷酸硅铝分子筛(SAPO-11),系统地考察模板剂种类、模板剂用量、投料硅铝物质的量比、晶化温度等合成条件对产物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手段对活化产物和合成的分子筛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伊利石的最佳碱熔活化条件为煅烧温度为800 ℃、煅烧时间为90 min、伊利石矿粒径为75 μm、矿碱质量比为1∶0.8,经活化后伊利石的晶型结构基本完全被破坏,活化产物主要是高活性的低聚合态硅铝酸盐,化学反应活性较高;在原料配比为n(三氧化二铝)∶n(五氧化二磷)∶n(模板剂)∶n(二氧化硅)∶n(水)=1∶1∶1∶0.5∶50、水热晶化温度为190 ℃、晶化时间为24 h时成功合成结晶度较高的纯相SAPO-11分子筛,合成的SAPO-11分子筛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样品主要由粒径为1~3 μm的椭球状颗粒组成,该合成方法丰富了磷酸硅铝(SAPO)分子筛的原料来源,拓展了中国伊利石的高附加值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74.
由于小粒径、多级孔或兼具小粒径与多级孔结构的SAPO-11分子筛能够显著提高SAPO-11分子筛催化剂在烃类加氢异构化中的活性和选择性,近年来已成为烃类异构化催化剂研究的热点。本文按照SAPO-11分子筛的制备方法进行分类,系统介绍了小粒径、多级孔和兼具小粒径与多级孔结构的SAPO-11分子筛的制备及其临氢异构化性能,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开发新的绿色高效合成方法,降低合成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是小粒径或(和)多级孔SAPO-11分子筛催化剂实现工业化应用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5.
传统分子筛因其单一的微孔孔道,在工业应用中表现为扩散阻力差、催化易失活,尤其在涉及大分子的反应过程中催化活性较差是阻碍其工业应用的现实难题,通过优化制备路线得到的多级纳米孔分子筛催化材料可有效解决传统分子筛存在的上述应用缺陷。多级纳米孔分子筛相比传统分子筛因其特殊的孔道结构和物化性能,在非均相催化方面具有丰富的催化活性位点、较短的扩散路径、较高的传递效率和较长的催化寿命,特别在涉及非均相催化反应的现代化学工业中展现出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综述多级纳米孔分子筛在烃类异构化反应、加氢裂化反应、烷基化与酰基化反应、烯烃氧化反应以及甲醇制烃类等反应中的诸多优势及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76.
硝酸-氯化钾直接法可低成本制备熔盐级硝酸钾,溶剂萃取分离氯盐溶液中的硝酸和盐酸是关键步骤之一。研究了处理H+/K+/Cl-/H2O-磷酸三丁酯/磺化煤油体系脉冲筛板萃取塔的水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分散相液滴直径随脉冲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与两相表观流速无关;存留分数随脉冲强度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两相表观流速的增大而增大。拟合得到了液滴直径与存留分数的Kumar-Hartland关联式,两者计算值和实验值的平均相对偏差(AARD)分别为4.74%与5.60%。  相似文献   
77.
采用单颗粒反应器技术,在293~433K温度范围内,用He,H_2,CO_2,C_2H_4气体对13X沸石分子筛上的晶间扩散与晶内扩散进行了研究与测定,并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气体在13X分子筛晶内有效扩散系数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78.
利用多功能改进型索氏提取器为提取工具,以人参须根粉为原料,盐酸为催化剂,分子筛辅助下高效制备了稀有人参皂苷Rg5,并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以30 mL的甲醇为溶剂、加入0.3 g 4 A分子筛、于65 ℃提取4 h时,人参总皂苷的提取率达到10.2%,稀有人参皂苷Rg5的得率达到3.20%,与传统索氏提取器相比可以显著提高人参皂苷Rg5的制备效率。分子筛辅助下利用多功能改进型索氏提取器从人参须根粉提取制备稀有人参皂苷Rg5,不仅得率较高,而且操作简单快捷,是一种快速制备人参皂苷Rg5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79.
脉冲流是堆叠筛板填料中的一种特殊流型,因其具有较高的传质传热效率而受到关注。本文从强化气液相互作用、扩展脉冲流操作区域的角度提出波纹筛板填料,并通过实验研究了三种规格波纹板填料中的两相流压降特性和脉冲流行为。结果表明,与普通筛板填料相比,波纹板填料中脉冲流的操作范围显著扩展、脉冲流强度也同时增强;突出特点是,脉冲流的出现有一起始液量,且该起始液量随着孔径的减小而减小,筛孔较大的两种波纹板填料中出现脉冲流的起始液量相较于普通筛板显著降低,三种波纹筛板脉冲流操作区域的上限气量均显著提高。波纹板填料中两相流压降的变化以及操作参数、孔径及开孔率等结构参数的影响规律类似于普通筛板填料,两相流压降随着气、液流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板数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关系;筛板孔径和填料开孔率的减小都导致压降的增加,二者影响的显著性是相对的且与两相流量有关;由于流动不规则性增强,波纹板单板压降同比高于普通筛板。综合实验数据,提出了波纹筛板填料的干、湿板阻力系数关联式和脉冲流操作区域的上、下限气、液相雷诺数关联式,其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相对偏差均在15%以内,可供波纹板堆叠填料的应用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0.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develop a simple procedure, which avoids the need of a binder, to obtain activated carbon monoliths from a waste precursor (coal tar pitch) suitable for CO2 capture and/or separation. The main task of this process consists of a nitration process of the coal tar pitch. This nitration step over the coal tar pitch is characterised by different techniques, such as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he nitration treatment produces the oxidation of the pitch molecules, leading to hydrogen consumption and generating oxygenated and nitrogenated surface complexes. As a consequence of this oxidation, nitrated coal tar pitch is an infusible material, which allows the carbonization of monolithic pieces avoiding their fusion. Decomposition of these surface complexes during the carbonization of monoliths generates narrow microporosity, which is suitable for CO2 capture from gas streams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molecular sieving properties of these materials are studied by CH4 and CO2 adsorption kine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