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1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7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HS-SPME/GC-MS法分析香椿芽、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香椿芽、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挥发性物质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从香椿芽萃取物中鉴定出26个成分,占挥发性组分总质量的74.86%,主要成分是β-石竹烯(质量分数,下同,10.12%),2-氮杂环丙烷乙基胺(10.09%),2-氨氧基丙酸(10.03%),β-香柠檬烯(8.78%),桉-4(14),11-二烯(6.59%),α-荜澄茄油烯(3.02%),α-雪松烯(2.88%),罗勒烯(2.69%),8-异丙烯基-1,5-二甲基-1,5-环癸二烯(2.36%),2-羟基乙基联氨(2.10%),丙基柏木醚(2.07%),羟基乙醛(1.88%),环癸烷醇(1.63%),外-葑醇(1.54%),1,3,8-对?三烯(1.46%),α-姜黄烯(1.18%);从香椿叶萃取物中鉴定出46种成分,占挥发性组分总质量的91.2%,主要成分是β-石竹烯(46.87%),(E)-2-己烯醛(5.29%),α-石竹烯(4.12%),8-异丙烯基-1,5-二甲基-1,5-环癸二烯(3.96%),β-香柠檬烯(3.48%),桉-4(14),11-二烯(3.37%),α-荜澄茄油烯(3.23%),β-波旁烯(2.41%),2-氮杂环丙烷乙基胺(2.23%),α-法呢烯(1.42%),异石竹烯(1.22%),β-萜烯(1.03%)。  相似文献   
72.
香椿香味浓郁,食用鲜美,营养价值高,含有黄酮、多酚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功能,因而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介绍了香椿叶的营养价值以及抗氧化和抗癌等保健功能,并对香椿调味制品和香椿果蔬汁等加工制品的开发现状进行了阐述,最后对香椿的进一步开发及其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和分析。   相似文献   
73.
为研究香椿籽多糖(Polysaccharides of seeds of Toona sinensis,STSP)不同组分的体外抗凝血活性,以水提醇沉法得到的香椿籽粗多糖为实验材料,通过聚酰胺法脱蛋白、活性炭脱色,经离子交换柱DEAE Sepharose CL-6进行纯化。采用高效凝胶过滤色谱(HPGFC)和离子色谱分别对多糖的分子质量和其单糖组成进行分析,初步研究了纯化后的香椿籽多糖组分的体外抗凝血活性。结果表明:共得到4种纯化多糖组分即STSP-1、STSP-2、STSP-3、STSP-4;HPGFC法测定STSP-2、STSP-3皆为单峰,为均一多糖,其重均分子质量分别为13218 u和36080 u;单糖测定表明,香椿籽多糖主要由阿拉伯糖(Ara)、鼠李糖(Rha)、氨基葡萄糖(GluN)、半乳糖(Gal)、葡萄糖(Glu)、木糖(Xyl)、甘露糖(Man)、葡萄糖醛酸(GluA)、半乳糖醛酸(GalA)组成。体外抗凝血实验表明,STSP-3能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表明其抗凝血活性是通过影响外源性途径、共同途径实现。实验结果为香椿籽多糖的纯化及资源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响应面法优化香椿叶多糖的提取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香椿叶多糖提取率(Y1)和香椿叶多糖含量(Y2)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对香椿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多目标同步优化。根据统计模型发现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3个因素均对香椿叶多糖提取率和多糖含量有显著影响。由响应面三维图及等高线叠加图推测得到香椿叶多糖提取率与含量均较高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40:1(mL/g)、提取时间3.1h、提取温度75℃。验证优化工艺参数得到多糖提取率为4.75%、多糖含量为58.5%,与模型预测值非常接近,采用响应面法对香椿叶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5.
以香椿嫩芽为主要原料,研制出风味独特的香椿饮料.香椿嫩芽热烫温度为90℃,热烫时间为3 min,以2 g/L Na2CO3和250 mg/L醋酸锌混合液作为护色剂,护色效果最佳.香椿饮料的优选配方为香椿汁200mL/L、糖80g/L、柠檬酸1.5g/L,CMC-Na2 g/L.产品呈淡绿色,具备香椿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76.
以4~6月香椿嫩芽制备的香椿发酵茶为研究材料,探讨不同采收期香椿茶发酵前后6个样品中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降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揭示香椿发酵茶品质随采收期的变化规律,确定香椿发酵茶最适的采收期.结果表明:6个样品的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和降糖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挥发性成分各有特色.随着采收期的延长,香椿茶发酵前...  相似文献   
77.
以香椿叶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复合酶(纤维素酶∶淀粉酶=1∶1)提取香椿叶总膳食纤维(TDF)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复合酶添加量0.5%,酶解时间2.0h,酶解温度61℃,酶解pH6.1时,香椿叶TDF提取率最高可达74.01%;所得TDF杂质含量低,生理活性好;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为6.50g/g和4.50mL/g。   相似文献   
78.
采用NaNO2-Al(NO3)3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香椿叶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并对测定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芦丁为标样,以NaNO2-Al(NO3)3为显色剂,碱性条件下在510nm处测定显色液的吸光度确定总黄酮的含量,黄酮含量在12.032mg/L~96.256mg/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回归方程A=0.0119C-0.0084,相关系数R^2=0.9998,方法的回收率为96.33%~101.2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6%;本方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79.
朱永清  李可  袁怀瑜  徐瑞  李华佳 《食品科学》2016,37(24):118-12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测定"巴山红"香椿芽叶5个不同发育时期挥发性物质的组成特征,从15个香椿芽叶样品中共检出44种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在不同发育时期挥发性组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嫩芽期以萜烯类为主,芽叶期及新叶期含硫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成熟叶及老叶期萜烯类和含硫化合物相对含量相当;在嫩芽期到芽叶期,挥发性化合物变化较快,对于嫩芽鲜销和加工品质稳定影响较大;在5个不同发育时期对香椿芽叶呈味特性有较大影响的化合物种类和数量有明显差异,影响较大的物质最主要集中在醇类、酯类、醛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本研究较全面地呈现了"巴山红"香椿挥发性物质的构成及不同发育时期的呈味物质构成特征,同时也为"巴山红"香椿尤其是成熟叶及老叶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香椿废弃组织中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油香椿废弃组织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浸提的方法提取黄酮类物质,并利用铁氰化钾还原法、水杨酸比色法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法测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温度、液料比和超声功率为影响因子,以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香椿废弃组织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59℃、液料比51 m L/g、超声功率174 W,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7.94%。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香椿废弃组织中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清除·OH和DPPH自由基能力,IC50值分别为0.205、0.018 mg/m L,均低于相同质量浓度VC的IC50值(1.022、0.069 mg/m L)。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黄酮得率高,时间短,为香椿废弃组织中总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