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9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50篇
电工技术   24篇
综合类   208篇
化学工业   586篇
金属工艺   77篇
机械仪表   115篇
建筑科学   92篇
矿业工程   19篇
能源动力   37篇
轻工业   4051篇
水利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35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16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9篇
冶金工业   109篇
原子能技术   18篇
自动化技术   138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262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438篇
  2011年   408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得到优质速溶红茶,本研究以低档绿茶为原料,对其水提液添加外源过氧化氢酶(CAT)进行液态发酵酶促转化成红茶茶汤,探讨液态发酵工艺对红茶色素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参照优质红茶色素含量标准,CAT酶促转化的最优条件为:加酶量0.25 U/m L,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2 h,p H6。CAT与多酚氧化酶(PPO)存在双酶协同作用,绿茶水提液先用PPO处理后(酶添加量0.05 U/m L,温度40℃,p H5,时间1.5 h)再用CAT处理,合成红茶色素的效果比单一酶源好。   相似文献   
92.
凤凰单丛茶内生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潮州凤凰单丛茶树中分离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为新型生物抗菌剂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对凤凰单丛茶树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双层平板法筛选对供试指示细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平板对峙法筛选对供试植物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并对拮抗细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鉴定。结果表明:凤凰单丛茶树中共分离出内生细菌9株,其中FH01菌株抑菌效果最好,且对供试菌的抑菌谱广,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92 mm和12.36 mm,对梨果黑斑病菌、核桃叶枯病菌、红枣黑斑病菌、立枯丝核菌的菌丝抑制率分别为82.10%、81.52%、75.06%、67.10%。经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鉴定,内生拮抗细菌FH01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strain)。   相似文献   
93.
不同闷黄时间的黄茶干茶色泽与汤色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闷黄时间的黄茶干茶色泽与汤色综合色泽评价方法,以确定最佳的闷黄时间,本实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于不同闷黄条件处理的18个黄茶茶样的18项理化指标进行了分析,以期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闷黄时间的黄茶干茶色泽与汤色综合评价模型,结果显示:提取出来的前三个主成分能够解释色泽总变异的83.45%,并通过这三个主成分构建出色泽评价模型:Y=0.671PC1+0.218PC2+0.111PC3,利用此模型计算出来的黄茶干茶色泽与汤色综合指数排序与感官审评色泽评分、聚类分析结果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该评价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94.
以三级晒青毛茶为原料,设置不同的翻堆次数,研究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金属元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翻堆次数的增加,铁、锰呈螺旋式增加趋势,渥堆结束时,分别增加77%、13%;锌含量呈增加趋势,渥堆结束时增加33%,铜呈螺旋式降低趋势,渥堆结束时降低4%。重金属镉、铬呈螺旋式增加趋势,渥堆结束时,分别增加12%、16%,铅呈增加趋势,渥堆结束时增加18%,砷含量先减少后增加,渥堆结束时增加8%。稀土氧化物总量呈增加趋势,渥堆发酵结束后,稀土氧化物总量增加1.1倍。研究结果表明渥堆发酵过程中不同的翻堆次数,茶叶金属元素的变化较为明显,且不同发酵层的金属元素变化不同,为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5.
应用红曲霉菌株M13(Monascus purpureus Went)制成三种不同形式的发酵剂,接种于经灭菌处理的普洱晒青毛茶进行发酵实验,对发酵茶样的洛伐他汀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初始和三翻都接种固体发酵剂的出堆茶样中积累的洛伐他汀含量最高,达到了0.291mg/g。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红曲霉发酵剂发酵的普洱茶具有米曲香的特点。应用红曲菌株制成的发酵剂可以发酵出含有洛伐他汀的普洱茶,这为洛伐他汀普洱茶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以宁夏枸杞芽茶、枸杞叶茶为原料,利用热水浸提(料液比1∶40、温度96℃、时间30 min)制备枸杞芽茶与叶茶提取物并对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采用HPLC对枸杞芽茶与叶茶提取物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利用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力为指标对枸杞芽茶、叶茶茶汤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枸杞芽茶、枸杞叶茶提取物中多酚含量分别为6.32%、2.96%。枸杞芽茶与叶茶提取物中天冬氨酸(3230.41、2440.96μg/g)、天冬酰胺(3754.77、3495.57μg/g)、组氨酸(5585.26、2825.17μg/g)以及亮氨酸(4376.09、1051.00μg/g)含量较为丰富。枸杞芽茶与叶茶提取物相比抗氧化活性较强,二者对DPPH自由基(IC50:147.63、241.23μg/m L)、ABTS自由基(IC50:109.87、145.32μg/m L)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IC50:46.58、54.32μg/m L)均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与叶茶相比,枸杞芽茶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7.
本文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OES/ICP-MS)测定茶叶中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分析和探究某地区茶叶中矿物质元素的组成。ICP-OES测定营养元素,在质量浓度0200 m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处于0.99951.0000之间,检出限全部不高于0.05 mg/L;ICP-MS测定重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氧化物总量,在质量浓度0100μ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处于0.99961.0000之间,检出限均不高于0.082μg/L。监测了福建地区32个茶叶样品的矿物质元素分布,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适合通量测定茶叶样品的元素组成,为科学地评价茶叶中矿物质含量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8.
研究在茄香酱汁中分别添加迷迭香提取物0.1 g/kg(RE0.1)和0.25 g/kg(RE0.25)、绿茶提取物0.05 g/kg(GT0.05)和0.1 g/kg(GT0.1),评价在25℃贮藏15 d过程中茄香酱汁品质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25℃贮藏过程中,绿茶提取物未抑制茄香酱汁中微生物生长,GT0.05和GT0.1的货架期分别为5 d和8 d,而迷迭香提取物显著抑制微生物生长,RE0.1和RE0.25在15 d内菌落总数均未超标;同时,RE0.25在8 d对茄香酱汁原有风味没有影响,而RE0.1在15 d内对茄香酱汁的风味、p H和盐度均未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添加迷迭香提取物0.1g/kg可以保持茄香酱汁品质,延长其货架期至15 d。   相似文献   
99.
研究焙炒温度、时间、加水量和浸润时间对米茶加工过程中丙烯酰胺(Acrylamide,AA)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焙炒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增加,AA和AGEs含量增加,但是当温度高于200℃时AA含量会呈现降低趋势;随加水量增加和浸润时间延长,AGEs含量显著性减少(p<0.05),米茶中的AA含量先降低,在加水量超过10%,浸润时间超过10 min之后升高。在190℃,加水量10%(w/w),浸润10 min,焙炒35 min最适加工条件下AA和AGEs含量分别为141μg/kg和360 AU/g,低于同类产品,正常食用对人体安全。   相似文献   
100.
在原有生产甜茶素工艺的基础上,探究了总黄酮的回收工艺;同时以维生素C为参照对甜茶总黄酮清除·OH和DPPH·的能力进行了检测。按照工厂的生产工艺在实验室模拟实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各阶段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采用75%的乙醇洗脱聚酰胺树脂上的黄酮,黄酮的洗脱率为91.33%,洗脱液旋干得到的总黄酮的含量为36.30%。75%的乙醇洗脱液经过FL-3树脂进一步纯化,旋干所得产品总黄酮含量可达62.70%,得率为1%(以甜茶叶计)。对纯化后的甜茶总黄酮样进行紫外扫描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初步判断样品中含有芦丁、槲皮素。由甜茶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的实验得知,甜茶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很高;清除·OH的能力:粗黄酮>精黄酮>维生素C;在清除DPPH·的能力方面,当浓度大于0.08 mg/m L以后,粗黄酮、精黄酮和维生素C的清除能力区别不大;在低于0.08 mg/m L时,实验结果同样是粗黄酮>精黄酮>维生素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