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18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318篇
矿业工程   22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55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在时代背景、编制条件和规划统筹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倡政府组织、专家领衔的研究过程,既是对总规技术统筹工作的考验,又是对总规修编组织运作的挑战.结合武汉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实践,介绍了前期研究的组织过程和得失经验,期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2.
都市圈是实现大城市功能疏解与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地域层次。文章基于大城市地域的圈层结构特征及聚散规律,分析武汉城市圈三个圈层间人口、经济与城镇空间集聚与扩散的特征,揭示其发展阶段及未来关注重点。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正从向心集聚阶段向整体集聚与近域扩散阶段过渡,尽管极化效应依然突出,但核心圈层的扩散效应已经凸显,圈层间的差异不断缩小。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圈层聚散规律视角下武汉城市圈的引导策略:核心圈层要吸聚外部资源、疏解非核心功能;紧密圈层强调跨界功能协同、交通一体化疏导与专业性综合新城吸纳;外围圈层要培育次级增长极、集聚发展特色化功能。  相似文献   
83.
图析武汉市近代城市规划(1861~1949)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沿江城市中开埠较早的城市之一 ,武汉近代城市规划经历了前奏期、发展期、形成期和完善期四个时期 ,完成了“从三到一”① 的过程 ,留下大量珍贵的规划图纸 ,包括已经实施和未实施的 ,本文通过对各个时期部分规划图背景、内容的分析 ,形象地描述了武汉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84.
杨维祥  熊向宁 《规划师》2003,19(8):54-58
介绍“武汉永清商务综合区(一期)”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的背景、组织工作、应征方案及评选结果,并从整体功能定位、交通组织、历史保护和城市设计4方面对方案进行点评。指出,作为体现新世纪武汉城市形象的窗口地区,永清商务综合区规划应深入挖掘该地区的历史和环境资源,强调土地开发与建设项目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85.
乡村人口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微观行为主体,务实深入地研究他们行为决策的特征与机制,是制定合理的城镇化政策的基础。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家庭整体的综合理性是乡村人口进行迁居决策的主要基础。基于家庭单元的人口城镇化研究价值日益凸显。梳理武汉市域外围乡村地区的实地调研成果,构建基于家庭的分析框架,重点对不同家庭结构的行为选择特征进行机制解释。发现武汉所代表的中部大都市外围乡村家庭的迁居意愿总体较低,多数家庭通过代际间或夫妻间分工、劳动力近距离流动维持城乡二元兼业模式,家庭成员的行为选择相互补偿,共同追求家庭发展的均衡稳定,半城镇化模式是乡村人口长期理性选择下的均衡模式。城镇化政策的制定要打破这一均衡,必须立足家庭整体理性,顺应家庭聚合发展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86.
阐述了在武汉地区发展节能住宅的必要性和构成节能住宅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发展节能住宅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7.
龙宁  孙昆 《华中建筑》1999,17(2):100-101,105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通过对长江一桥、二桥之间沿江地区用地布局、景观构成要素的设置及交通组织等方面的结合分析,划定和沿江标志性景观分区,确定各分区的景观特征,提出城市设计要求,为下一步进行详细规划奠定基础,引导该地区发展成为武汉市城市形象的标志性景观区。  相似文献   
88.
武汉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  马春波 《华中建筑》2004,22(3):69-71
自改革开放以来,现在社会实体的分化在城市社会地理格局中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居住空间的分异予以表征。通过对空间分异的研究表明,武汉市7大群体聚居的居住空间的分异格局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89.
章雷  陈评 《华中建筑》2004,22(5):45-47
介绍武汉大学力学实验中心的设计理念,分析了建筑师对建筑外围护的形态操作过程及其赋予建筑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
为更好地描述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MMC)中高次谐波动态的相互作用,基于线性时间周期(Linear Time-Periodic, LTP)系统理论对MMC进行建模,并基于Floquet理论进行MMC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分析。首先通过MMC的桥臂平均值模型建立系统的非线性时间周期系统模型,然后围绕周期轨道将该模型线性化得到MMC的LTP模型,最后通过针对LTP系统的Floquet理论分析MMC的小信号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LTP模型可以准确描述MMC的小信号动态响应特性;Floquet分析可以精确刻画MMC参数构成的稳定边界。此外,所提模型和稳定性分析结果通过了基于MMC聚合模型的电磁暂态仿真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