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1篇
化学工业   41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707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25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5年   1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以豆天蛾蛹为主要原料,利用风味蛋白酶水解,以氨基酸态氮为考察指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豆天蛾蛹最佳的酶解反应条件。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添加0.13 g/mL的豆天蛾粉、0.5%的风味蛋白酶,在50℃、pH 6.0的条件下反应8 h。最后测得最佳酶解反应条件下得到的水解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4.99%。在此条件下,为改善豆天蛾水解液有虫味的问题,进行配方试验,即将水解液与柠檬汁按体积比1∶3调配成浓缩汁,再将浓缩汁与水按体积比4∶8的比例混合,加入8%的白砂糖、0.05%的黄原胶和0.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最终制得一款富含氨基酸的果汁饮料。  相似文献   
152.
《食品科学》2024,46(1)
以广州市3 月龄健康婴儿粪便中分离出的乳酸杆菌为研究对象;经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为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命名为B2-01。对B2-01进行包括体外抗氧化活性和肝损伤保护活性在内的益生特性和高密度培养研究;结果表明:B2-01具有较强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在最高作用水平(DMEM完全培养基中发酵上清液体积分数10%)下;过氧化氢损伤和乙醇损伤L02细胞存活率可分别提高至89.10%和91.38%;同时能显著降低肝细胞中转氨酶的活力;高密度培养研究优化后的最佳培养条件确定为酵母浸提粉添加量3.45%、葡萄糖2.48%、乳糖2.79%、细菌学蛋白胨3.00%、低聚半乳糖2.50%。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液的活菌数最高可达4.20×109 CFU/mL;比优化前(7.71×108 CFU/mL)提高5.45 倍。  相似文献   
153.
为拓宽百香果和火龙果加工形式,降低扩种后的滞销风险,该研究以‘桂热1号’红心火龙果和‘台农1号’紫皮百香果为原料开发一款复合果醋。以发酵时间、初始pH值和初始酒精度为影响因素,以黄酮含量、甜菜红素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总酸含量为指标,进行复合原醋单因素和响应面醋酸发酵试验,得出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时间73 h、初始pH值4.0、初始酒精度5% vol,原醋总酸含量43.35 g/L。以原醋、白砂糖和红曲米粉提取液的添加量为影响因素,以感官评分为响应指标,进行复合果醋单因素和响应面调配试验,得出果醋最佳配方:原醋添加量6%、白砂糖添加量99 g/L、红曲米粉提取液添加量64%,所得果醋酸甜可口,色泽鲜红,感官评分为88.5,总酸含量为2.81 g/L,总糖含量为101.78 g/L,色价为0.36 U/mL,含12 种有机酸和31 种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54.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饮料中双酚A(bisphenol A,BPA)、双酚S(bisphenol S,BPS)、辛基酚(octylphenol,OP)和壬基酚(nonylphenol,NP)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过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ZORBAX SB-Aq柱(3.0 mm×100 mm,1.8μm)分离,以甲醇和5 mmol/L乙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负离子模式(ESI-)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进行检测。结果 BPA、BPS在2~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3、0.01μg/L,在0.25、2、8μg/L添加水平的回收率分别为78.6%~88.0%,相对标准偏差(n=6)为1.1%~6.0%;OP、NP在10~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7、0.9μg/L,在1.25、10、40μg/kg添加水平的回收率分别为85.5%~107%,相对标准偏差(n=6)为2.1%~6.6%。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饮料中BPA、BPS、OP和NP等环境类雌激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5.
本试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天麻多糖的提取进行了研究,探究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天麻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天麻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0~℃,液料比30∶1(m L/g),提取时间2 h,天麻多糖得率为13.46%。此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天麻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天麻提取液∶红枣汁7∶3(体积比)、白砂糖6%、柠檬酸0.05%,该饮料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6.
稳定同位素技术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饮料酒的掺杂和溯源检测。建立高效的饮料酒产地溯源体系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文章在国内外饮料酒掺杂和溯源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国内外饮料酒掺杂和溯源检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展望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我国饮料酒掺杂和溯源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未来我国白酒掺杂和溯源方面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57.
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线性判别分析法(LDA)和方差分析法(ANOVA),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样品测试时的较佳酒精 度、装样体积和装样瓶顶空生成时间分别为1.9%vol、15 mL和30 min。 并在优化参数条件下,对哈达山粮食酒和酒精酒进行鉴别。 结果 表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线性判别分析法,电子鼻技术可鉴别哈达山粮食酒与食用酒精含量分别为0.38%vol、0.76%vol、0.95%vol、 1.14%vol、1.52%vol、1.90%vol的酒精酒。两种分析方法相比,线性判别分析法比主成分分析法鉴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8.
蓝莓露酒主要成分变化及浸提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优化蓝莓露酒主要成分变化及浸提条件。方法 以新鲜蓝莓为原料, 用不同纯度的乙醇溶液浸提, 并对浸提过程中溶出的总酚、黄酮、花色苷、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进行动态分析。在多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溶液和蓝莓的比例(A)、浸提用乙醇溶液的纯度(B)、浸提前超声处理时间(C)和浸提时间(D)对蓝莓酒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和结论 最佳的浸提条件为料液比1:1, 浸提用乙醇溶液的乙醇含量60% (v/v), 超声处理时间40 min, 浸提时间为30 d, 在此条件下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6.30%。  相似文献   
159.
红枣汁酒精发酵工艺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红枣汁酒精发酵规律,以清涧木枣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红枣汁酒精发酵中的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原汁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酒精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接种量影响不显著(P>0.05);各因素对酒精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接种量。优化出枣醋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发酵温度31℃、酵母菌接种量0.8%、发酵时间43h,此条件下酒精度为9.6%以上。通过验证实验可知,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60.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测定饮料中安赛蜜、柠檬黄、苯甲酸、新红、苋菜红、糖精钠、靛蓝、山梨酸、胭脂红、日落黄、诱惑红、阿斯巴甜、酸性红、亮蓝、喹啉黄、赤藓红、专利蓝v共17种食品添加剂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乙腈除去蛋白、用水稀释,采用迪马EndeavorsilTM C18反相色谱柱(1.8 μm×2.1 mm×l00 mm)分离,以乙腈-乙酸铵(20 mmol/L,pH5.8~6.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30℃柱温、0.3 ml/min流速下,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多波长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 在10 min内可以实现17种食品添加剂的完全分离;在0.025~25.0 mg/L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系数均大于0.998,检出限为0.000 70 ~0.007 4 mg/L;定量限为0.002 4 ~0.043 0 mg/L;标准加入的平均回收率为86.4% ~ 104.8%,相对标准偏差值为0.25%~9.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适用于饮料中17种添加剂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