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8篇
  免费   589篇
  国内免费   379篇
电工技术   35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40篇
化学工业   2915篇
金属工艺   178篇
机械仪表   38篇
建筑科学   80篇
矿业工程   206篇
能源动力   69篇
轻工业   1087篇
水利工程   38篇
石油天然气   371篇
武器工业   116篇
无线电   4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9篇
冶金工业   396篇
原子能技术   32篇
自动化技术   2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306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395篇
  2011年   414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338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o N2O produc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soil incubations with acetylene in a mixed clover/ryegrass sown sward 5 days after application of a mineral fertiliser (calcium ammonium nitrate) or an organic one (cattle slurry) with and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the nitrification inhibitor dicyandiamide (DCD) and the commercial slurry additive Actilith-F2. At this time, maximum field N2O emissions were taking place. N2O production by the slurry amended soil was twice as high as that of the mineral amended one. N2O came in a greater proportion from nitrification rather than from denitrification in the slurry treatment, while for the mineral fertilisation most N2O came from denitrification. The addition of DCD to slurry produced a decrease in N2O production both from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No reduction in N2O losses was observed from addition of DCD to the mineral fertilisation, although DCD resulted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nitrification rate by 53% both in the slurry and the mineral fertilisation. Actilith F2 induced a high nitrification rate and N2O production from denitrification was reduced while that from nitrification was not.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972.
表面活性剂改善硝酸铵吸湿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叶志文 《精细化工》2001,18(2):70-71,116
用表面活性剂对硝酸铵进行表面改性处理 ,测定了改性硝酸铵的吸湿性。结果表明 ,表面活性剂能有效地降低硝酸铵的吸湿率 ,改性硝酸铵的吸湿率比普通硝酸铵降低约 30 % ,并得出了较为理想的硝酸铵改性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973.
季铵盐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邻甲基苯胺为原料 ,经氯甲基化、缩合、季铵化和复分解四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季铵盐型植物生长调节剂 :(3 甲基 4 脲基 ) 苄基 三甲基十二烷基硫酸铵。邻甲基苯胺在浓盐酸中用多聚甲醛进行氯甲基化 ,n(邻甲基苯胺 )∶n (多聚甲醛 ) =11∶30 ,在 5 0℃通入HCl气体 ,反应 6h ,得到 2 甲基 4 氯甲基苯胺 (Ⅰ ) ,产率 78%。中间产物 (Ⅰ )与尿素溶于浓盐酸 ,在 96℃反应 2h ,然后滴加质量分数为 30 %的三甲胺水溶液 15 0mL ,在 70℃反应 1h ,得到 (3 甲基 4 脲基 ) 苄基氯化铵 (Ⅲ ) ,产率 40 %。中间产物 (Ⅲ )与十二烷醇硫酸钠 (K12 )以n (Ⅲ )∶n (K12 ) =1∶1的量比溶于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 ,在 80℃反应 2h ,合成了 (3 甲基 4 脲基 ) 苄基 三甲基十二烷基硫酸铵 (Ⅳ ) ,产率 90 %。用 w(Ⅳ ) =0 15 %的水溶液喷施小麦 1次 ,能使小麦增产 14%  相似文献   
974.
顾庆邦 《云南化工》2001,28(5):16-20,28
介绍了硝铵废水的来源、组成和危害以及治理技术和治理现状 ,尤其着重介绍和探讨了云天化年产11万t硝铵装置中和废水的回收利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975.
阳离子型及两性絮凝剂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及两性絮凝剂具有许多优点,近年来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和开发应用。本文通过对几种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及两性高分子絮凝剂的介绍,分析了它们的发展现状与方向。  相似文献   
976.
研究了负载树再吸附-酸性硝酸铵淋洗-二步沉淀生产重铀酸盐的新工艺。结果表明,该工艺生产的黄饼具有良好的沉降过滤和脱水性能,不经洗涤,黄饼各项指标均符合原核工业部颁一级品标准,w(U)>70%,w(水)≈25%。  相似文献   
977.
季铵盐壳聚糖抗菌纸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洪英  钟泽辉  龚慧芳  刘丽婷 《包装工程》2013,34(19):34-36,47
以季铵盐壳聚糖为抗菌剂处理普通成纸,制备了包装用抗菌纸。采用抑菌圈法评价了该抗菌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研究了季铵盐壳聚糖的浓度对抗菌纸厚度、抗张强度、耐破度和抑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菌纸的抗张强度及耐破度均较原纸有所增加,厚度没有明显变化,能满足包装需求,且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其抗菌效果随季铵盐壳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并且相同季铵盐壳聚糖浓度下的抗菌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要好于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978.
惠君明 《爆破器材》2001,30(1):36-38
膨化硝酸铵的制造是膨化硝铵炸药生产中独有的工序。该文对其生产过程进行了安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对指导安全生产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79.
化机浆混合废水超滤传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化机浆混合废水超滤膜分离处理过程传质特征,建立了渗透流量,膜面浓度与压差的传质模型,并对膜阻力和浓度差极化阻力进行了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980.
混合铜矿的常压氨浸与高压氨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伟 《湿法冶金》2001,20(2):76-78
对新疆某地的混合铜矿进行了常压氨浸和高氧压氨浸工艺研究,详细考察了NH3*H2O浓度、铵盐用量、氧化剂用量、氧压、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等因素对浸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压、有氧化剂存在条件下,铜浸出率仅达到74.56%,而在高氧压条件下,铜的浸出率可达到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