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21篇
轻工业   194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通过双层琼脂扩散打孔法,从新疆哈萨克族传统发酵酸驼乳中分离的23株乳酸菌中,筛选出9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其中茵株MLS5抑菌活性最强).通过有机酸、过氧化氢抑茵的排除试验和蛋白酶敏感性试验,初步确定MLS5产生的抑茵物质为蛋白质类细菌素.温度和pH耐受试验表明,该细菌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121℃,20 min),pH 3~6具有抑茵活性.菌株MLS5的发酵曲线表明,菌株在37℃培养条件下具有良好的产细菌素和产酸能力,该细茵素在茵体生长对数中期产生,在生长稳定期抑茵活性达到最大.经抑茵谱试验表明,MLS5所产细菌素不仅能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茵,而且对大肠杆菌和毛霉菌也有抑制作用,具有较广的抑茵谱.  相似文献   
72.
产细菌素乳酸菌的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婴儿粪便中分离获得能够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乳酸菌,通过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的干扰试验,该菌发酵上清液仍有明显的抑菌活性;通过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试验,证明该菌株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具有蛋白质性质,是一种细菌素.初步提纯该细菌素,其抑菌活性较适pH范围为2~4,120℃热处理30 min后仍有70%的抑菌活性.经Trcine-SDS-PAGE试验分析该细菌素分子质量为4kDa.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该细菌素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单增李斯特氏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而且还抑制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恶臭假单胞菌、福氏志贺氏菌等),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乳酸菌为植物乳杆菌,命名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 ZJ317.  相似文献   
73.
利用牛津杯法从新疆传统干酪中筛选出1株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乳酸菌。经排除酸、过氧化氢干扰后,此菌株的发酵上清液仍然具有较强的抑菌性。经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明显降低,表明其发挥抑菌作用的物质是细菌素。通过对该菌株的生长特性研究和生理生化分析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sp.)。在酸性条件下,对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敏感,发酵上清液经高温、尿素、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乙二胺四乙酸(EDTA)、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吐温-80(Tween-80)处理下抑菌活性仍然保持稳定,为乳酸菌开发作为生物型防腐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4.
从豆制品工厂自然发酵的豆清蛋白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一株产细菌素的乳酸菌,编号为NLB-3。通过排除发酵液中有机酸、过氧化氢对指示菌的抑菌作用,及抑菌物质的蛋白酶稳定性试验,初步确定菌株NLB-3的抑菌物质为细菌素。结合菌株NLB-3的菌落及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AN测序结果,初步将其鉴定为乳杆菌属NLB-3(Lactobacillus sp.NLB-3)。菌株NLB-3的生物学特性表明,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5℃,菌株在该温度下发酵16h后菌液pH低至3.45,菌株NLB-3有较广的盐耐受范围,当NaCl浓度大于10%时,菌株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75.
本研究用分离自西藏、新疆、云南地区牦牛奶酪的39 株乳酸菌作为供试菌株,制备细菌素粗提液,用琼脂井法分析粗提液对9 株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埃希氏大肠杆菌O157∶H7、单增李斯特菌、费氏柠檬酸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宋内志贺菌)和2 株非致病菌(无害李斯特菌、嗜热链球菌)指示菌株的抑菌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有30 株菌的细菌素粗提液对指示菌株有抑菌作用,筛选出Y13、X29和X30这3 株抑菌谱较宽的细菌素产生菌。  相似文献   
76.
Whey, the main by-product of the dairy industry, is frequently disposed of in the environment without any treatment due to the high cost of this process. Alternatively, whey can be used as a medium to culture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produce value-added products such as bacteriocins. In this work, we attempted to improve bacteriocin production by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T16Pa in a whey powder formulation supplemented with additional sources of carbon, nitrogen, and vitamin B12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varying the agitation intensity according to a Plackett–Burman experimental design. Only the addition of tryptone positively influenced the production of this bacteriocin. The results allowed us to identify a supplemented whey formulation, comprising 150 g/L of whey total solids plus 10 g/L of tryptone and soybean extract, whose fermentation by Lb. plantarum ST16Pa in shake flasks under agitation at 150 rpm led to a cell-free supernatant with an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Listeria innocua 6a CLIST 2865 (inhibition zone of 13.23 mm) close to that previously obtained in de Man, Rogosa and Sharpe medium by other authors. These results are significant considering that the same strain cultured in cheese whey did not previously display any antimicrobi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77.
单增李斯特菌广泛分布于肉类、禽类、蛋类、乳制品及蔬菜中,且适应能力强,即使在4 ℃的冷藏环境下仍可生长繁殖,是食品中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乳酸菌细菌素Durancin GL是由干酪中肠球菌产生的一种新型细菌素,对单增李斯特菌具有靶向抑制作用。本实验研究了Durancin GL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抗菌活性及作用机制。通过最小抑菌浓度和抑菌动力学实验检测Durancin GL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制作用,结合监测胞内物质泄漏、菌体存活情况以及形态学分析,探讨Durancin GL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机制。Durancin GL对单增李斯特菌最小抑菌浓度为(2.5±0.4)mg/L,可引起李斯特菌细胞质泄漏,增加细胞外液电导率,导致菌体细胞死亡,从而发挥其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8.
筛选嗜酸乳杆菌NX2-6 产生细菌素发酵条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确定MRS 培养基为菌株NX2-6 产细菌素最适培养基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 试验设计,对影响细菌素产量的内在因素(蛋白胨、牛肉浸膏、酵母浸出粉、葡萄糖、吐温80、乙酸钠、K2HPO4·3H2O、MgSO4·7H2O、MnSO4·H2O、C6H5Na3O7·H2O及起始pH 值)和外在因素(接种量、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葡萄糖(p = 0.0006)、乙酸钠(p =0.0002)、柠檬酸三钠水合物(p < 0.0001)和培养时间(p = 0.0002)对细菌素产生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9.
细菌素是某些细菌通过核糖体合成机制产生的蛋白质或多肽,能够抑制与其亲源关系相同或相近的微生物,某些细菌素在食品加工和发酵过程中能抑制致病菌和腐败菌。乳酸菌被认为是一般公认安全,其细菌素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好、抑菌谱广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型食品防腐剂备受关注,但商品化的乳酸菌细菌素十分有限,仅限于Nisin和Pediocin PA-1等少数几种,合成量低是细菌素在食品中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不同原料中筛选高产菌株、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方法、群体感应系统调控六个方面,论述了增加乳酸菌细菌素合成量的方法,以期为实现乳酸菌细菌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0.
刘国荣  李雪  王成涛 《食品科学》2018,39(14):85-90
为从蛋白表达水平探讨细菌素bifidocin A对革兰氏阴性菌(G-)的抑菌作用机理,利用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联合蛋白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analytical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技术分析细菌素bifidocin A处理前后G-大肠杆菌1.90细胞总蛋白表达差异情况,并在基因本体论注释基础上,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功能分类及富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细菌素bifidocin A处理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CGMCC1.90共有12 个差异蛋白点,其中2 个蛋白表达上调,10 个蛋白表达下调;MALDI-TOF MS共鉴定得到10?个差异表达蛋白,主要涉及细胞膜组成、能量代谢以及应激反应等方面。这些结果揭示细菌素bifidocin?A可能是通过改变细胞膜结构、阻断三羧酸循环、减少能量和三磷酸腺苷提供以及降低细胞对外界胁迫条件的抵抗能力等达到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