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5篇
  免费   578篇
  国内免费   160篇
电工技术   208篇
综合类   414篇
化学工业   562篇
金属工艺   157篇
机械仪表   955篇
建筑科学   474篇
矿业工程   2084篇
能源动力   93篇
轻工业   215篇
水利工程   103篇
石油天然气   772篇
武器工业   20篇
无线电   27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9篇
冶金工业   418篇
原子能技术   21篇
自动化技术   24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418篇
  2013年   395篇
  2012年   629篇
  2011年   601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441篇
  2006年   391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A 2-D model of lithospheric velocity structure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was obtained using data from the Zhucheng-Yichuan deep seismic sounding profile.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lithospheric structures between two sides of Taihang Mountain.In the eastern region,the lithosphere is thinner,with a thickness of about 70-80 km,while in the western region,the thickness is 85-120 km.There is a jump of the lithospheric thickness across Taihang Mountain gravity anomaly b...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龙门山北段隐伏构造带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以来,四川盆地西北部(以下简称川西北)龙门山山前带双鱼石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发现,先后在中二叠统栖霞组、中泥盆统观雾山组钻获多口工业气井。随着勘探工作的稳步推进,深入开展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山前带构造特征研究,是认识该区上古生界气藏特征、拓展油气勘探领域的重要前提。为此,基于新部署的线束三维地震、重磁电资料以及ST9等井的实钻成果,解剖了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山前带的构造特征,进而分析了该区隐伏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天然气成藏条件和勘探前景。结果表明:(1)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1)号隐伏断裂之下发育大型隐伏构造带,其地层受挤压褶皱变形,发育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以下的海相地层;(2)由南到北(1)号断裂底部滑脱层位由浅变深,从南部的寒武系滑脱,向北部逐渐转换为基底卷入,古生界及其以上地层整体抬升,越向北抬升幅度越大,断裂上下盘之间的位移距离、褶皱幅度也越大,北部相对南部上古生界构造整体抬升约1 500 m;(3)在剑阁以西—广元地区,(1)号断裂东侧整体表现出"三级台阶"的构造格局。结论认为: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1)号断裂下盘隐伏构造带面积达1 800 km2,具有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其中观雾山组和栖霞组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好,是川西北深层海相层系天然气勘探拓展寻找新突破的重要领域,具有现实的油气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用有源电流模式滤波器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何怡刚  江金光  吴杰 《电子学报》1999,27(11):21-23
提出了两种通用有源电流模式滤波器:1.用两个电流传送器(CCII)实现的电流模式三介滤波器新电路,选择不同的输入信号组合即能获得低通、高通、带通、陷波和全通五种二阶滤波函数;2.由CCII和多输出地运算放大器(OTA)实现的单输入多输出滤波器新电路、所提电路结构简单、中心频率ω0和品质因数Q独立可调、无源元件人武部接地,滤波器特性参数对的元件灵敏度低,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表明所提电路方案正确。  相似文献   
14.
电流模式N阶CCCII(±)-C低通滤波器的系统设计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良玉  何怡刚  黄满池  吴杰 《电子学报》2003,31(8):1234-1236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输出电流控制传送器(multiple outputs current controlled conveyor II,CCCII±)的多环反馈电流模式n阶低通滤波器的系统设计方法.用该方法可产生出多种不同结构的n阶低通滤波器.所有n阶滤波器均由 个CCCII±及n个接地电容组成.面向实际电路,完成了PSpice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路方案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 for fast current pulses delivered by high energy particle detectors. The choice of a bipolar technology allowed a 100 low input impedance and a rise time down to 1 nS. The fully differential current mode architecture provides an excellent linearity and a large versatility as for its transimpedance, bandwidth and power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6.
结合皮带输送机的控制实例,阐述了PLC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并重点分析了顺序功能图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M OCC II(多端输出第二代电流传输器)的单输入三输出二阶滤波器电路模型,由该模型可得出几种不同的滤波器电路,每种滤波器电路都由四个M OCC II、两个接地电容和电阻组成。不但能同时实现二阶高通滤波、低通滤波和带通滤波功能,还可以通过对输出端的直接组合,实现带阻和全通滤波功能及其他任意形式的二阶信号传输功能。滤波器的角频率和品质因数独立可调,应用非常灵活。与同类滤波电路相比较,该电路不但结构简单,而且使用灵活,有利于集成。同时,对其中一种滤波器的滤波特性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滤波器的滤波性能良好,电路模型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18.
浅层油气运聚理论与渤海大油田群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油区年产原油3 000×10~4t,约占中国海洋石油产量的70%。渤海油区位于渤海湾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的中东部,勘探面积约4.5×104km2。渤海油区具有鲜明的石油地质特征:著名的郯庐大断裂纵贯渤海,新近纪断裂活动强烈,促进石油的纵向运移,但不利于油藏的保存;中新世—上新世发育河湖相沉积,上部储-盖组合广泛分布,为浅层石油富集创造了条件;古近系生油岩埋藏深,新近系储-盖层较浅,石油垂向运移距离远,运移途径复杂。针对渤海复杂的石油地质条件,经过20年认识—实践—再认识的探索,提出1大断裂-砂体"中转站"模式运移能力强、2小断层及走滑断裂运移油气能力弱、3地层—断层组合关系控制油气富集部位、4临界盖层控制断裂活动带油田形成、5圈闭汇油面积大小决定油田规模、6主力油田展布可分为凸起与凹陷富集型、7小凸起上的披覆背斜利于形成大油田7项创新学术思想,构成了浅层油气运聚理论并指导勘探,渤海勘探团队在短期内高效发现了7个大油田、17个中型油田,共27×10~8 m~3地质储量,奠定了中国第二大油区的储量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强力输送带横向断裂预报的重要性及其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找出了皮带图象模糊的原因,提出了图象补偿方法,并由硬件和软件来实现,达到了实时、直观、准确、快速地全面监视皮带内钢绳芯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快速图像处理是基于机器视觉的输送带在线状态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针对输送带表面图像的分割,提出了一种快速阈值分割算法。该算法基于图像的灰度信息,具有简单、实时性好等特点。文章通过用实际图像对快速阈值分割算法与其它几种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