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32篇
  免费   1411篇
  国内免费   686篇
电工技术   567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1847篇
化学工业   3978篇
金属工艺   395篇
机械仪表   514篇
建筑科学   2393篇
矿业工程   875篇
能源动力   404篇
轻工业   2473篇
水利工程   675篇
石油天然气   1087篇
武器工业   54篇
无线电   5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81篇
冶金工业   1573篇
原子能技术   164篇
自动化技术   1328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598篇
  2021年   715篇
  2020年   586篇
  2019年   505篇
  2018年   446篇
  2017年   457篇
  2016年   597篇
  2015年   687篇
  2014年   1181篇
  2013年   1115篇
  2012年   1368篇
  2011年   1390篇
  2010年   1126篇
  2009年   1122篇
  2008年   963篇
  2007年   1172篇
  2006年   1111篇
  2005年   946篇
  2004年   747篇
  2003年   644篇
  2002年   542篇
  2001年   384篇
  2000年   287篇
  1999年   243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0篇
  1980年   9篇
  1966年   9篇
  1964年   14篇
  1960年   8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51.
贺鹏  许澍华  江波 《塑料》2003,32(2):60-64
介绍了阿基米德螺线磨盘挤出机的数学模拟,建立了磨盘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流场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采用CAD/CAM/CAE技术研究了磨盘转速及其槽深和槽宽对压力分布和剪切速率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2.
张红  施永生  张梅 《云南化工》2007,34(1):44-46
根据不同成分的水样中细菌再生长情况,研究了水中磷对生物稳定性的限制因子作用。结果显示,在测试水样中添加1 mg/L的NaAc后,细菌总数增加了100%-187%;在水样中添加15μg/L的NaH2PO4后,细菌总数增加了180%-203%。随水样中PO43-P含量的增加,细菌数目也在逐渐增加,但当水中PO43-P的含量大于等于5μg/L时,细菌已无明显增长趋势。试验结果表明磷和碳一样也是水中微生物生长的限制因素之一,并且对于该水样当PO43-P的含量为2μg/L—5μg/L之间的某个值时,磷的限制作用将会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3.
A model (MAST) to calculate the mass flow of NH3 through amodel dairy farm has been developed. Updated emission factors for UKagriculturewere used to examine different abatement strategies available for a typicaldairy farm. A range of annual NH3 emissions was calculated for bothslurry and FYM based dairy systems. Emission for the slurry based system ranged between 27 kg NH3-N ha–1 yr–1, achiev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abatementstrategies, and 107 kg NH3-N ha–1 yr–1, calculated for a worst casescenario. For FYM, this range was between 33 and 86 kg NH3-Nha–1 yr–1. The greatest reductionswereachieved by manipulating options linked to fertiliser usage and manure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54.
水解酸化-SBR法处理生物制药废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采用水解酸化-SBR法处理生物制药废水的调试运行作了详细说明。工程实践表明,该工艺对处理有机物浓度高、水质水量波动大的生物制药废水是切实可行的,出水水质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剩余污泥也得到有效处理处置。该工艺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小,运行效果稳定,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5.
生物制剂在SBR中的工业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处理炼油废水的SBR装置中加入一种生物促进剂和毒性缓冲剂,在投加量均为7mg/L的条件下,与未投加生物促进剂时相比,出水COD的去除率增加约50%,挥发酚由20mg/L降至4.9mg/L,污泥浓度由3.9g/L提高到4.9g/L,污泥絮体增大,结构紧密。  相似文献   
156.
影响固态发酵速率的因素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固态发酵过程中基质的形态特性、基质含水量、通气速率与气体组成、发酵温度诸因素对发酵速率的影响;探讨了固态发酵过程动力学模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57.
畜禽养殖废水有机物水质水量变化大,有机物、氨氮与磷的浓度较高,直接排放会严重危害环境。通过构建厌氧-好氧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预酸化畜禽养殖废水,分析了不同进水负荷条件下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BR反应器对高负荷进水中TN、PO3-4—P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4.5%、97.5%和94.5%。反应器出现NH+4—N和NO2—N亚硝酸同时积累的短程硝化现象,这可能与高进水负荷对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活性和种群的影响有关。与乙酸盐相比,以丙酸盐作碳源时污泥的强化生物除磷活性更高。随着进水负荷的增大,聚糖菌(GAOs)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四联球状菌(Tetrasphaera)为反应器中始终占优势的聚磷菌(PAOs),对反应器除磷性能有重要贡献。在高有机负荷条件下,SBR内PAOs与GAOs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底物竞争关系,系统脱氮除磷性能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158.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饮用水时各阶段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述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臭氧发生系统、臭氧尾气处理系统、臭氧预氧化及后氧化、生物活性炭滤池各阶段的应用现状及特点。指出:臭氧发生系统采用氧气为原料来提高臭氧浓度,臭氧质量分数可达6%左右;由于电加热分解臭氧尾气反应速度快,可在1.5~2s内完全分解,应是今后自来水厂臭氧尾气处理技术应用的重点;臭氧预氧化一般采用静态混合器或水射器单点投加,投加量为1~2mg/L,接触时间为1~4min;臭氧后氧化一般采用微孔曝气盘以微气泡的形式多点投加,水中臭氧余量控制在0.2~0.4mg/L,接触时间大于10min;生物活性炭滤池对苯类化合物和相对分子质量在500~1000范围内的腐殖质去除率达70%~86.7%。  相似文献   
159.
城市雨洪具有复杂的放大效应,引起该现象较直接的原因包括大暴雨的频繁出现、可渗透地表面积的骤减以及排蓄水能力的改变和排水管网的扩张等。以武汉市为例,选择降雨强度、不透水面积比例、排水管道密度作为洪水放大效应的驱动因子进行趋势分析和演变规律分析,计算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暴雨雨量和历时明显增加;不透水面在20世纪90年代初增加较快;排水管道在1990~2006年间缓慢增长,2007年跳跃式增长。降雨量和历时的增加使城市洪量增大,排水压力随之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涝几率;不透水面积的逐年增多以及水体等天然蓄水区的减少,不但增加了产流量,也使汇流时间更短,且雨水管渠的建设缩短了天然汇流路径,导致城市洪水呈现峰高量大,洪峰提前的放大效应。研究成果可用于城市雨洪放大效应对其驱动因子的定量响应研究,为进一步量化城市内涝风险与驱动因子间的关系提供依据,从而为内涝风险调控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0.
The sterically hindered amine monomer 4‐[3‐triethoxysilylpropoxyl]‐2,2,6,6‐tetramethylpiperidin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ovalently bonded to the surfaces of silica gel particles and cellulose (cotton) and copolymerized in a polyurethane coating formulation. Upon exposure to dilute sodium hypochlorite (household bleach), a very stable N‐Cl bond is formed in situ at the hindered amine nitrogen site. This source of oxidative chlorine provides an antimicrobial function to the silica gel, cotton, and polyurethane. Stability, regenerability, and biocidal efficacy data are presented. The new N‐halamine materials were remarkably effective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scherichia coli O157 : H7 in brief periods of contact. The materials should find application in water treatment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