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16篇
  免费   5408篇
  国内免费   2785篇
电工技术   3366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3317篇
化学工业   12849篇
金属工艺   1885篇
机械仪表   2250篇
建筑科学   3780篇
矿业工程   5551篇
能源动力   5547篇
轻工业   4225篇
水利工程   261篇
石油天然气   17594篇
武器工业   271篇
无线电   124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02篇
冶金工业   3194篇
原子能技术   632篇
自动化技术   1837篇
  2024年   172篇
  2023年   738篇
  2022年   1588篇
  2021年   2156篇
  2020年   2211篇
  2019年   1838篇
  2018年   1601篇
  2017年   1709篇
  2016年   2241篇
  2015年   2163篇
  2014年   3925篇
  2013年   3753篇
  2012年   4916篇
  2011年   5048篇
  2010年   3375篇
  2009年   3284篇
  2008年   2806篇
  2007年   3566篇
  2006年   3837篇
  2005年   3185篇
  2004年   2735篇
  2003年   2418篇
  2002年   2059篇
  2001年   1880篇
  2000年   1593篇
  1999年   1265篇
  1998年   968篇
  1997年   841篇
  1996年   659篇
  1995年   548篇
  1994年   439篇
  1993年   316篇
  1992年   258篇
  1991年   204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61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5篇
  1951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31.
中国深层煤层气资源丰富,但总体勘探和认识程度较低,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深层煤层气地质理论。通过解剖分析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和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深层"超饱和"煤层气井的试气/生产动态,估算原地游离气的含气量,分析了深层"超饱和"煤层气的形成条件。研究表明:①深层"超饱和"煤层气储层中除吸附气外,还含有原地游离气,用常规试气方法可直接获得气流,煤层气的产出不明显依赖于排水降压;②埋藏超过一定深度,在煤阶和温度的综合作用下,煤的吸附能力将随埋深的继续增加而降低,煤层中吸附气的饱和度有增加的趋势,在达到吸附饱和后,出现原地游离气并形成"超饱和"煤层气,盆地深层具有"超饱和"煤层气形成的优势条件;③由于地温梯度和压力梯度的不同,不同盆地"超饱和"煤层气出现的临界深度不同,异常高压和异常高热流可以降低深层"超饱和"煤层气形成的临界深度;④深层"超饱和"煤层气开发具有大大缩短见气时间、充分利用地层能量和累积产水量低等优势,有望成为未来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32.
以天然气、烃源岩及储层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为主要依据,通过天然气-天然气、储层沥青-烃源岩、天然气-烃源岩3个方面对比,深入探讨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下二叠统天然气来源。研究表明,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下二叠统天然气主要来源于筇竹寺组泥岩。其5项证据分别为:下二叠统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小于-30.5‰,甲、乙烷碳同位素倒转是由高演化程度烃源岩所致;多数下二叠统天然气与龙王庙组天然气特征最为相似;GS18,NC1井下二叠统天然气特征与寒武系相似,说明上下层气源一致;高石梯-磨溪地区下二叠统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与筇竹寺组泥岩最为相似;筇竹寺组泥岩主要为下二叠统供气,这一认识符合干酪根油气生成理论和同位素分馏规律。  相似文献   
33.
对污染源废气监测原理进行了简单分析,阐述了当前我国常用的环境中污染源废气检测方法,并对废气检测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34.
The flame front deformation instability of low-velocity filtration combustion within an inert packed bed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initial preheating non-uniformity.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phenomena, an initial thermal perturbation model is numerically proposed so as to predict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the flame front instabilities. The numerical prediction indicates that the assumption of an initial thermal perturbation is a feasible explanation as the cause of the flame front inclination instability. As the initial thermal perturbation increases, the phenomena of the flame front break and shrinking instabilities could easily occur at high filtration velocity or low equivalence ratio. Moreover, the evolutions of the flame front break rate and the shrinking rate a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相似文献   
35.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榆林-神木地区上古生界发育了断层和3种类型的裂缝.裂缝类型有区域构造缝、水平缝(包括层理缝与缝合线)和成岩缝,其中,区域构造缝主要呈北东向分布,在上古生界各层位均发育,缝合线在山2段中下部和太原组灰岩中都可见到,层理缝仅见于山西组山2段中下部,成岩缝仅见于石千峰组千5段.断层为逆断层,断穿了上古生界下部气藏的区域盖层和烃源岩.裂缝和断层分布对研究区重点勘探层位山2段、盒8段和千5段的天然气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伴生的层理缝和缝合线的分布控制了山2段天然气富集区;区域构造缝的分布促进了盒8段天然气的富集;而千5段天然气的富集则依赖于本区断穿上石盒子组的断层和区域构造缝的分布.图6表2参29  相似文献   
36.
分析了冶炼烟气制酸工艺的特点,介绍了由PROFIBUS-DP现场总线构建的冶炼厂烟气制酸监控系统,详细介绍了其硬件配置及相应的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37.
苏6井区下石盒子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在苏里格气田苏6井区地表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将该井区下石盒子组划分为2个长期、5个中期和14个短期旋回层序;并较为详细地讨论了各期旋回层序特征;建立了以长期旋回层序界面和最大洪泛面为等时年代地层框架,以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分析,认为下石盒子组盒8下段天然气储、盖条件最为有利;有利于储层发育的河道砂体主要出现在长、中期上升半旋回的中、下部,层序界面上相当短期旋回级别的单河道砂体是下石盒子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38.
塔河油田成藏期次的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油藏地球化学的方法对塔河油田的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塔河油田稠油正构烷烃分布完整,但色谱基线不同程度抬升;原油非烃和沥青质碳同位素偏轻,族组成碳同位素发生倒转;原油中普遍含有25-降藿烷。这些特征表明该区油藏经历了至少两期成藏过程,早期充注原油遭受生物降解作用后又受到高成熟原油充注。塔河油田天然气为典型的油型气,成熟度较高,为成熟—过成熟阶段产物,亦显示了两期充注的特征:早期充注的为典型的原油伴生气,充注时间与后期原油的充注时间相同;晚期充注的为高温裂解气,充注方向为自东向西。因此,塔河油田至少存在着3次油气充注过程。   相似文献   
39.
板厚为 5 5mm的 16Mn钢采用CO2 半自动气保焊建造大型转炉炉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如何 ?目前尚缺少足够的试验数据。为了给转炉工程的施工焊接提供可靠数据 ,确保焊接质量 ,对板厚 5 5mm16Mn钢CO2 半自动的焊接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0.
采用氢气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以正丁醇为外标物,PEG-20M为固定相,甲醇作为溶剂,气相色谱法测定复合材料人工颅骨中微量MMA的含量。其相对标准偏差<0.022,平均回收率(n=4)为98.0%~99.1%。此方法操作简便,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