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8篇
  免费   632篇
  国内免费   179篇
电工技术   186篇
综合类   404篇
化学工业   572篇
金属工艺   107篇
机械仪表   168篇
建筑科学   297篇
矿业工程   108篇
能源动力   89篇
轻工业   4238篇
水利工程   119篇
石油天然气   72篇
武器工业   33篇
无线电   15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4篇
冶金工业   88篇
原子能技术   29篇
自动化技术   244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300篇
  2021年   345篇
  2020年   347篇
  2019年   351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281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400篇
  2013年   365篇
  2012年   551篇
  2011年   485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综合运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恒速压汞、X衍射、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及伊利石同位素测年等技术方法,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北部花港组储层致密化过程,并探讨了储层致密化控制因素。花港组储层非均质性受孔喉结构控制,喉道半径小于1 μm即为致密储层;埋藏压实是储层普遍低渗、致密的主因,差异成岩作用加剧了储层的差异演化,当地温超过160℃,环边绿泥石对胶结作用的抑制明显减弱,中成岩B期碱性封闭环境使得大量含铁碳酸盐、绒球状绿泥石及搭桥状伊利石富集直接堵塞喉道,造成花港组储层规模性致密。对花港组储层关键成岩期演化过程进行恢复,推测花港组H4、H5砂层组在9~7 Ma进入规模性致密,龙井运动强烈侧向挤压加速了致密化进程。  相似文献   
5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信阳毛尖挥发油。用热失重(TG)技术以及在线热裂解(Py)技术对信阳毛尖挥发油热裂解产物进行了研究。TG曲线显示主要失重区间在25~443.4℃,质量损失高达93%,选取了失重比较大的2个温度点(200、500℃)和800℃作为裂解温度,以气相测谱/质谱法(GC/MS)分析其在不同温度下的裂解产物。结果表明,信阳毛尖挥发油经GC/MS测定共鉴定出45种化学成分,主要是醇、酮、萜烯类物质;裂解实验中,挥发油在200℃热裂解后共分离鉴定出31种化合物,500℃热裂解后共鉴定出30种化合物,并出现稠环芳烃类物质。800℃热裂解后共分离鉴定出45种化合物,且稠环芳烃类物质的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53.
本文选取马齿苋、蕨菜、椿菜和百花菜为材料,研究其在微波处理、爆炒、焯制和煮制等不同烹饪方式下的总多酚、总黄酮以及叶酸等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并以转移率、保存率和损失率等为评价指标,通过这三种评价指标可以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不同烹饪方式下野生蔬菜中各种活性成分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爆炒后椿菜总多酚保存率最高;四种蔬菜经过微波处理后,总多酚转移率大都高于其他烹饪方式,煮制是使总多酚转移率最低的烹饪方式;煮制后,马齿苋、蕨菜、椿菜和百花菜的实际热损失率较高,蕨菜可达到43.37%,微波条件下均为负数。爆炒方式下百花菜总黄酮保存率处于最高水平,为83.14%,微波是最不利于总黄酮保存的一种烹饪方式;为保证总黄酮转移率,宜采用煮制方式;煮制后的蔬菜实际热损失率整体高于其他烹饪方式。此外,焯制方式处理后的蔬菜叶酸含量最高。由此可见,不同烹饪方式下,野生蔬菜中活性成分的变化各不相同,需要合理选择烹饪方式。  相似文献   
54.
针对人工蜂群算法局部搜索能力弱及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首先,雇佣蜂使用全局最优引导的搜索策略,且引导程度随个体试验次数()自适应减小,以此平衡算法的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其次,观察蜂采用变异的异维学习策略,使算法的搜索具有跳跃性,以提高跳出局部最优的概率。对8个经典基准测试函数和CEC2013中8个复合基准函数的测试结果表明,与多种最近提出的类似算法相比,新算法在收敛速度和解的精度均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55.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是一类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其中不饱和PAs及大部分PAs的氮氧化物具有多种毒性作用.PAs已被发现广泛存在于各类茶叶中,且成为导致我国茶叶出口受阻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本文综述了茶叶中PAs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和色谱-质谱检测技术的发展,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6.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IPSO算法的茶叶烘干机温度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兰  刘雅荣 《食品与机械》2018,34(10):91-94
针对茶叶烘干机热效率低,温度不稳定、茶叶品质不易保证的问题,对燃煤式热风干炉进行研究,通过对粒子群算法(PSO)进行混沌处理,得出了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IPSO),然后通过IPSO对模糊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以解决粒子群算法易早熟、寻优效率低以及PID参数无法实时在线调整的缺点。根据热风炉的实时温度,自动调节热风炉的排烟量,以实现烘干机的温度恒定。同时,采用优化后的模糊PID控制策略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该研究所用方法能根据烘干机温度有效控制热风炉排烟量,从而实时控制热风温度,实现恒温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7.
58.
烘焙提香时间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工夫红茶的甜香度,本文以山东夏季鲜叶加工的工夫红茶初制品为原料,在70℃的烘温下进行不同时间的烘焙提香处理,并通过感官审评、生化成分和香气分析方法研究其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焙时间的长短不仅影响工夫红茶的香型和高低,而且也影响汤色和滋味,在本试验条件下,烘焙时间以1.0~1.5h的感官品质较好;此外,烘焙时间对工夫红茶各生化成分的影响不同,但对品质有利的生化成分以烘焙1.0h的茶样含量最高;随着烘焙时间的延长,工夫红茶香气的种类、含量以及组分比值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可以解释不同烘焙时间工夫红茶香型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9.
本文重点论述了江西修水双井绿茶制作过程中各工序控制重点。采摘特级采雨前茶,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一、二级采节前茶,一级以一芽一叶为主,二级以一芽一叶与一芽二叶约各半。摊青一般约需2-5h,杀青锅温120-150℃,先高后低,每锅投叶量300-400g。揉捻加压要轻,揉时要短。初焙温度90℃左右,以焙至叶子不粘手为适度。整形搓条锅温60-80℃,团条锅温60℃左右,约八成干时转入提毫。提毫锅温40-50℃,提至白毫显露转入复焙。复焙温度60-70℃,先高后低,焙至含水率5%-6%时下焙。  相似文献   
60.
Annette Zeller 《LWT》2009,42(3):717-1937
Various calibr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the phenylpropane estragole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were developed and compared. For application in stable isotope dilution assays, two deuterium labelled estragole isotopologues were synthesized. Of these, [3′,3′-2H2]estragole was prepared by Wittig reaction of 4-methoxy-phenylacetaldehyde with [2H3]methyl-triphenyl-phosphonium bromide, whereas [1″,1″,1″-2H3]estragole was obtained by demethylation of estragole and deuteromethylation of the resulting 4-allylphenole.Besides estragole isotopologues, 1,2,4-trimethoxybenzene and 4-propylanisole were also tested as internal standards (I.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estragole in fennel tea.[1″,1″,1″-2H3]Estragole, 1,2,4-trimethoxybenzene, and 4-propylanisole revealed linear calibration functions and, therefore, were suitable for estragole quantitation. In contrast to this, [3′,3′-2H2]estragole could only be applied as I.S. if it was added to the extracts in stoichiometric deficiency compared to unlabelled estragole. Moreover, due to its different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1,2,4-trimethoxybenzene showed a recovery as low as 77%, whereas the other I.S. revealed recovery rates close to 100%. Considering the “real” values of estragole in fennel tea, the choice of the I.S. obviously is less important than the way of preparing the tea. In contrast to the common method for tea preparation, squeezing of the teabags increased the estragole content significantly by 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