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36篇 |
免费 | 476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40篇 |
化学工业 | 299篇 |
金属工艺 | 6篇 |
机械仪表 | 6篇 |
建筑科学 | 5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能源动力 | 4篇 |
轻工业 | 2295篇 |
石油天然气 | 5篇 |
无线电 | 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9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原子能技术 | 6篇 |
自动化技术 | 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7篇 |
2024年 | 127篇 |
2023年 | 108篇 |
2022年 | 167篇 |
2021年 | 177篇 |
2020年 | 206篇 |
2019年 | 186篇 |
2018年 | 141篇 |
2017年 | 185篇 |
2016年 | 157篇 |
2015年 | 138篇 |
2014年 | 124篇 |
2013年 | 137篇 |
2012年 | 141篇 |
2011年 | 130篇 |
2010年 | 76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78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不同处理温度对苦荞抗氧化成分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苦荞经不同温度处理后,其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芦丁、槲皮素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分析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芦丁、槲皮素的含量间及抗氧化能力间的相关性,并指出槲皮素产生的温度范围。研究结果发现,当处理温度低于180℃时,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芦丁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高于180℃时,酚类物质、芦丁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黄酮类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槲皮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高于220℃时,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芦丁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槲皮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且,抗氧化能力与酚类物质含量相关性最好,其次依次为芦丁、黄酮类物质含量,而与槲皮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知,当处理温度高于180℃时,苦荞粉中酚类、黄酮类物质、芦丁分解而减少,槲皮素含量逐渐增加,抗氧化能力大幅度降低。因此,加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苦荞的功能活性物质,防止温度过高而导致酚类、黄酮类等抗氧化物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准确的油溶性茶多酚测定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硅胶固相萃取对油脂中的油溶性茶多酚富集,酸性甲醇回收,通过皂化,将浓缩后的油溶性茶多酚转化成水溶性茶多酚,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该方法的线性方程为 Y=0.0007X-0.0381,R2=0.9566,回收率为82.7%和84.8%,相对标准偏差为5%左右,能够满足常规分析。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分析仪器,分析结果较可靠,可以用于食用油中油溶性茶多酚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以11种花粉为研究对象,采用清除ABTS+、·OH及总还原力三个体外指标来评价花粉水提物的抗氧化能力,并对水提物中生物活性物质蛋白质、多糖、多酚及黄酮含量进行测定。通过研究发现,11种花粉对ABTS+,·OH均具有清除能力,但清除能力存在差异(p<0.05),总还原力之间存在差异(p<0.05)。三项抗氧化能力指标分析显示,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花粉分别是黄柏花粉、玉米花粉及珍珠梅花粉。成分分析显示,11种花粉水提物中多糖含量较高,在49145mg/g之间,其次是多酚含量,在1121mg/g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多糖和多酚含量对总还原力有显著影响(p<0.05),多酚含量对清除ABTS+的能力也有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94.
995.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芡实种皮多酚提取条件,并评价种皮及纯化多酚作为栲胶生产原料的质量。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以丙酮浓度、液料比、超声时间为自变量,以种皮多酚提取含量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设计,并做响应面分析,建立数学回归模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检验栲胶各指标。结果表明:当丙酮浓度57%、液料比57∶1(mL/g)、超声时间23min时,验证试验的芡实种皮多酚提取含量为113.30mg/g,接近于模型预测值114.00mg/g。同时也证实芡实种皮符合栲胶原料标准,纯化多酚大部分指标与现行其他主要栲胶要求相符,可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996.
《食品工业科技》2013,(01):133-136
目的:探索几种常见果蔬的抗氧化活性与多酚、维生素C的相关关系。方法:运用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法(DPPH法)、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法(ABTS法)、血浆高铁还原能力分析能力(FRAP法)、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5种抗氧化方法评价10种常见果蔬的抗氧化活性,并采用Folin-Ciocalteu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分别测定了果蔬中多酚和VC的含量,并对多酚、VC的含量与抗氧化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PPH、ABTS、FRAP、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抗氧化活性最强的依次为豆角、豆角、橘子、香蕉、橘子,最弱的依次为西瓜、西瓜、西瓜、胡萝卜、卷心菜。DPPH、ABTS和FRAP测定果蔬粗提液抗氧化活性与多酚的含量的相关性强于VC。结论:多酚的含量对果蔬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强于VC。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茶多酚协同荷叶碱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茶多酚单独对结肠癌细胞Caco-2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法、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 azoline-6-sulfonic acid)ammonium salt,ABTS)法检测茶多酚、荷叶碱及二者协同对DPPH自由基、ABTS+•的清除作用;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茶多酚、荷叶碱及二者混合物对Cu2+/H2O2体系诱导的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AO/EB、DAPI荧光染色法检测茶多酚对Caco-2细胞的毒性。结果:茶多酚、荷叶碱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ABTS+•及保护BSA蛋白氧化损伤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1 mg/mL茶多酚作用24 h能显著降低Caco-2细胞活力,诱导Caco-2细胞发生凋亡。结论:茶多酚能有效地清除DPPH自由基、ABTS+•,抑制蛋白氧化,且与其他活性成分具有协同效应;茶多酚能抑制Caco-2细胞的活力。 相似文献
998.
以腌制猪肉模型为材料,研究不同含量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对色泽、残留亚硝酸盐含量以及脂肪氧化TBARS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和维生素C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腌制模型中亚硝酸钠的残留量,维生素C的作用效果要显著强于茶多酚(p<0.05)。腌制过程中TBARS值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茶多酚和维生素C有降低TBARS值的作用,茶多酚的作用效果要强于维生素C。在腌制过程中,维生素C组的色泽显著高于茶多酚组(p<0.05),而蒸煮后各组之间色泽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