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67篇
  免费   4491篇
  国内免费   2491篇
电工技术   1855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3046篇
化学工业   14168篇
金属工艺   1405篇
机械仪表   2791篇
建筑科学   1293篇
矿业工程   1182篇
能源动力   2464篇
轻工业   12736篇
水利工程   632篇
石油天然气   20276篇
武器工业   91篇
无线电   53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41篇
冶金工业   1305篇
原子能技术   263篇
自动化技术   861篇
  2024年   302篇
  2023年   776篇
  2022年   1456篇
  2021年   1802篇
  2020年   1992篇
  2019年   1957篇
  2018年   1680篇
  2017年   2121篇
  2016年   2301篇
  2015年   2072篇
  2014年   3319篇
  2013年   3701篇
  2012年   3990篇
  2011年   4143篇
  2010年   2919篇
  2009年   2793篇
  2008年   2464篇
  2007年   3200篇
  2006年   3392篇
  2005年   2999篇
  2004年   2648篇
  2003年   2450篇
  2002年   2179篇
  2001年   1804篇
  2000年   1608篇
  1999年   1366篇
  1998年   1094篇
  1997年   940篇
  1996年   742篇
  1995年   614篇
  1994年   442篇
  1993年   314篇
  1992年   293篇
  1991年   225篇
  1990年   168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71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2篇
  195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富县探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普遍见到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但试油未能获得工业油流.据分析,该区白垩纪末的抬升和翘倾运动使油气发生了第三次运移成藏,油、气、水重新分布并受储层物性控制.正确勾画出有利沉积相带、针对油藏特征采取更有效的工艺技术,是实现该区勘探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82.
防盐抽油泵的研制及在文留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留油田因其独特构造和地层特点,抽油井结盐严重,文中通过对油井结盐机理及抽油泵结盐主要形式、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发了防盐抽油泵,并介绍了防盐泵的结构和主要技术特点,在实际应用中配套应用相应防盐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极大地减少了盐卡泵现象,抽油井检泵周期得以延长,为其它油田类似油井生产管理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83.
王德岩 《石化技术与应用》2006,24(3):188-190,220
介绍了未来航空涡轮发动机对润滑油性能的要求:在260,-54℃时,试样运动黏度分别大于1.0 mm2/s和小于15 000 mm2/s,热氧化安定性温度为260~427℃。该要求已超出了目前使用的酯类润滑油所能承受的最大极限。为了满足要求,需开发全氟聚醚、改性硅油、聚苯醚、C-型醚、氟醚三嗪及环三磷偶氮润滑油基础油,它们的使用温度依次为:-34~316,-60~260,5~288,-29~260,-30~343,-15~343℃。  相似文献   
84.
采用先加入絮凝剂脱灰,再经减压蒸馏切割420~500℃馏分的方法,将辽河催化裂化澄清油预处理,考察了澄清油、加入絮凝剂脱灰后的澄清油以及脱灰后再减压蒸馏所得的中间馏分这3种原料在热转化过程中中间相的转化历程,并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热转化产物。结果表明,澄清油预处理效果明显,所得中间馏分具有较低的H/C原子比(nH/nC)和适宜的组成分布,是生产针状焦的理想原料。热转化产物的光学组织结构属于各向异性发达的广域-流线型结构。  相似文献   
85.
低渗透油田套管损坏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注水开发油田,油水井套管损坏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但又各具特点.通过对鄯善油田套管损坏井的自身特点进行统计、归纳,深入分析低渗透砂岩油藏套管变形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提出了套管损坏井的预防及相应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6.
华北油田隐蔽油藏勘探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26,自引:11,他引:15  
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华北油田富油凹陷构造油藏的勘探程度越来越高,勘探对象日趋复杂,勘探难度越来越大。面临勘探现状,华北油田认真分析勘探形势,立足资源基础,解放思想,积极转变勘探观念,有意识地加强隐蔽油气藏的深入研究与勘探,先后在冀中坳陷的饶阳凹陷、二连盆地的巴音都兰凹陷、乌里雅斯太凹陷等发现了多个规模富集的隐蔽油藏。通过隐蔽油藏的勘探实践,取得了四点主要认识、六点重要启示,对今后深化华北油田隐蔽油藏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7.
安塞低渗油田孔隙结构对渗流特征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渗流曲线的测定是认识油藏流体渗流规律的基础。实验发现安塞油田储集层岩心渗流曲线在低有效净围压下近似表现为两段直线,通过压汞实验和毛管压力曲线数据分析,认为这种特征与储集层孔隙结构有关。在分析渗流特征时应综合考虑孔隙结核特征、流体与孔隙介质的相互作用等因素。  相似文献   
88.
Synthesis of oleyl oleate as a jojoba oil analo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ynthesis of a wax ester analog of jojoba oil was accomplished from oleic acid and oleyl alcohol with a zeolite as catalyst. A full 23 factorial design at two levels has been used in the synthesis. The variables selected were temperature, reduced pressure and initial catalyst concentration.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 within the range studied was temperature. Reduced pressure had a negative influence, and initial catalyst concentration showed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process. A response equation has been determined for the yield of ester. The properties of the synthesized product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natural jojoba oil.  相似文献   
89.
Formation of toxic aldehydes in cod liver oil after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ormaldehyde, acrolein, malonaldehyde (MA), acetaldehyde and propanal produced from cod liver oil upon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λmax=300 nm) were derivatized into nitrogenor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s and then analyzed by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a nitrogen-phosphorus detector or a flame photometric detector. Acrolein and MA were formed at levels of 10.9±3.06 and 190.2±38.4 nmol/mg of fish oil, respectively. Maximum levels of formaldehyde, acetaldehyde and propanal formed were 7.0±0.90, 49.1±4.5 and 35.8±4.0 nmol/mg of oil, respectively. Formation of propanal in large quantities corresponded to the high content of ɛ-3 fatty acids in cod liver oil.  相似文献   
90.
本文根据近3×10~4km地震和13口探井及其它地球物理、地质等方面资料,综合分析认为:东海盆地西南部与盆地其它部分在发育演化、构造运动、沉积环境等方面差异甚大。 盆地西南部(杭州湾—冲绳岛断裂以南地区)发育演化经历了断陷—坳陷—隆起—铺盖四个阶段。始新世末期的隆起在研究区演化史上有15~20Ma的沉积间断、剥蚀。这段历程,盆地其它部分未曾经历。其次是区内始新世末期抬升运动,致使始新统及以下老地层受剥蚀,仅始新统最大剥蚀量达1000m,这是盆地内绝无仅有的。第三是第三纪以海相沉积环境为主,特别在始新世,为海侵高潮,海城宽阔达8000km~2,这时盆地东北部正接受陆相沉积。研究区中部(北东向)可能存在超压泥岩及多套生油岩系,应为有利生油气区。研究区可能是盆地最有油气远景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