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23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15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23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就单甘酯对油炸-冷冻-微波复热鱼糜-大豆蛋白复合制品的阻水性做了一些探讨,并确定了单甘酯的最佳添加量。实验表明:在鱼糜-大豆蛋白复合物中加入单甘酯有助于增强阻水性,在不影响其凹陷度的基础上可减小其破断力;与此同时,微波复热过程中失水率显著下降。本研究确定在鱼糜、大豆蛋白、水比例等于8:1:4.5时,单甘酯的含量为0.2%时阻水性最好。  相似文献   
92.
对比分析不同熟化方式(漂烫熟化、微波熟化)和不同冷冻方式(常规冷冻、超低温冷冻)的结合预处理对煎炸薯条油脂吸附的影响。发现与传统的漂烫熟化结合常规冷冻预处理相比,将漂烫熟化改为微波熟化,煎炸薯条的总油含量下降15.86%;将常规冷冻改为超低温冷冻,总油含量下降6.09%;而微波熟化结合超低温冷冻预处理使总油含量降低20.46%。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镜(SEM)结果证实:微波结合超低温冷冻预处理使煎炸薯条外壳层产生了较多VII型淀粉脂质复合物,外壳表面结构致密光滑、附着的油脂较少,内部结构破损较小。结合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微波熟化结合超低温冷冻预处理可以在改善薯条品质的同时降低油脂吸附。  相似文献   
93.
何玲 《粮油食品科技》2014,22(6):118-121
为研究油辣椒制品的均匀灌装技术,以油辣椒制品的均匀搅拌为研究内容,以油辣椒固液二相流混合物为对象,分析平直桨叶倾角分别为0°、30°、45°、60°时的搅拌效果。以Fluent软件为计算平台,对运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到,桨叶倾角30°时搅拌效果较理想,但底部仍存在局部搅拌死角。减小桨叶与搅拌槽底部距离后重建模型,结果表明,混合物流动情况进一步改善,固相在混合物中分布均匀,与预期效果相符。可将此方法作为油辣椒制品自动化灌装技术的研究数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4.
为分析青海省不同品种(系)的马铃薯在油炸薯条品质上的差异,筛选出适宜用于加工油炸薯条的马铃薯品种(系),通过选取21个具有代表性的马铃薯品种(系)作为原料,进行油炸薯条加工,对其基础营养指标和品质特性进行评估,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迭代聚类对油炸薯条进行加工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青海省不同品种(系)的马铃薯在营养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获得了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6.43%。通过迭代聚类的综合得分筛选出适宜加工油炸薯条的马铃薯品种(系)分别为青薯15号、青薯14号和青11-2-9。对其食用品质进行分析发现,油炸薯条口感外酥里嫩(感官评分为62~73分),咀嚼性良好(52~53分),色泽明亮(a*值为4.0~6.5),评价结果与实际应用现状相符。有助于青海省马铃薯加工的高效利用,满足消费需求,为马铃薯品质改良和专用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食品工业科技》2013,(07):98-101
研究油炸温度-油炸时间-新旧油比例对油炸鸡腿丙烯酰胺含量和品质特性的影响,优化油炸工艺,控制丙烯酰胺生成量,改善产品质量。分别测定了在150、160、170℃油炸11、12、13min过程中鸡腿丙烯酰胺生成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显示:使用新油油炸温度为150℃油炸11min时水分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油炸用油为新旧油比例1:1;油炸温度为150℃,油炸12min时油炸鸡腿的外观金黄;使用新油在150℃下油炸11min时油炸鸡腿鸡皮中丙烯酰胺含量最低;使用新旧混合油油炸温度为150℃油炸12min时油炸鸡腿鸡肉中丙烯酰胺含量最低。结合油炸鸡腿的品质和安全指标综合考虑后确定油炸鸡腿的最佳油炸工艺参数为:新旧油比例为1:0,油炸温度为150℃,油炸时间为11min。   相似文献   
96.
将鸡翅裹面并采用棕榈油炸,分析炸制前后鸡翅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变化及炸鸡翅的关键香气成分。研究发现,油炸后鸡翅肉中脂肪酸和氨基酸总含量均升高,尤其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及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达到了43.23%和76.16%,营养指标提高。以二氯甲烷为溶剂,采用溶剂辅助蒸发提取炸鸡翅样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出80种挥发性化合物,频率法气相色谱-嗅闻分析鉴定出51种风味物质是油炸鸡翅的气味活性化合物,GC-O检测的强势气味化合物(NIF≥55%)为2,5-二甲基-吡嗪、己醛、3-甲硫基丙醛、3-乙基-2,5-二甲基-吡嗪、2-甲基丁醛、(E)-2-壬烯醛、γ-丁内酯等36种,对这些化合物计算OAV值,确定炸鸡翅关键香气化合物(OAV≥1)25种,分别为2-甲基-3-呋喃硫醇、双(2-甲基-3-呋喃基)二硫、(E,E)-2,4-癸二烯醛、2-乙基-3,5-二甲基-吡嗪、1-辛烯-3-酮、(E)-2-癸烯醛、(E,E)-2,4-壬二烯醛、2-甲基丁醛、(E)-2-壬烯醛、3-乙基-2,5-二甲基-吡嗪、3-甲硫基丙醛、糠醛、己醛、辛醛、二甲基二硫醚、壬醛...  相似文献   
97.
本文报道了真空油炸苹果脆片防潮、降油的新方法。在35%的麦芽糊精溶液(以下略为B)、B和0.3%的胍尔豆胶。B和0.3%CMC-Na分别浸渍之后,油炸的苹果脆片在相对空气湿度100%条件下,能保持其脆性5小时以上,而其它糖浸渍的苹果脆片较快变软。B和0.3%胍尔豆胶、B和0.3%CMC-Na浸渍、油炸的苹果脆片,含油率降为10%左右。  相似文献   
98.
99.
Long Chain Fatty Acid (LCFA) mixtures containing linoleic, oleic and stearic acids plus carbohydrates are found in a variety of effluents arising from fried food manufacture and milk processing. Accumulation of Volatile Fatty acids (VFA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LCFAs may impair the operation of an anaerobic system treating effluents containing a mixture of triglycerides and carbohydrates.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linoleic (C18:2), oleic (C18:1), and stearic (C18:0) acids on glucose fermentation were investigated at 21 °C using a culture acclimated to glucose. In cultures receiving ≥300 mg dm?3 LCFAs, residual amounts of glucose remained after approximately 8 h and none was detected after 24 h. Acetate degradation was inhibited in the presence of 300 or more mg dm?3 linoleic acid (LA), oleic acid (OA), or stearic acid (SA) with more acetate accumulation observed in cultures receiving LA. In comparison to the controls, similar amounts of propionate accumulation were observed in cultures receiving ≤100 mg dm?3 of each LCFA. However, in cultures receiving ≥300 mg dm?3 LCFAs, more propionate accumulated with complete removal observed within 20 days for only those cultures receiving oleic or stearic acids. Butyrate accumulation was observed only in cultures receiving ≥300 mg dm?3 LA and none was detected after 10 days of incubation. Copyright © 2004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