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7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23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464篇
金属工艺   18篇
机械仪表   15篇
建筑科学   15篇
轻工业   1380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52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373篇
  2021年   309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便秘(constipation)是一类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研究发现,便秘患者肠道菌群失调.通过赋予机体一定量的活性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已然成为治疗便秘的重要手段.因此,该研究选取2株具有不同缓解便秘效果的副干酪乳杆菌进行研究.通过对便秘相关指标的检测,再次证实仅有来源于健康成人粪便中的副干...  相似文献   
82.
气调醇化是片烟醇化的一种方法。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在片烟醇化过程中对烟叶的吸食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研究气调醇化过程中片烟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比较气调防霉杀虫阶段(S1)、气调醇化阶段(S2)及气调保质阶段(S3)共36份样品的细菌16S rDNA序列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从S1到S3的过程中,片烟中细菌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水平呈增加趋势。S1阶段片烟的优势种群为鞘氨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甲基杆菌属,其占比在整个气调醇化过程中呈逐渐下降趋势;S2阶段的优势种群为芽孢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和伯克霍尔德菌属,其中芽孢杆菌属和伯克霍尔德菌属在整个气调醇化过程中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3阶段细菌种群分布较为均匀。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3个醇化阶段的样品可以较明显地区分开来。可见,气调醇化过程中片烟的细菌种群组成非常丰富,不同醇化阶段活跃的微生物类群有所不同,鞘氨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甲基杆菌属主要在醇化前期参与了烟叶醇化过程,而芽孢杆菌属和伯克霍尔德菌属则主要在醇化后期发挥着微生物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苦荞对高脂膳食诱导小鼠生理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荞为研究对象,通过高脂膳食诱导建立血脂代谢紊乱小鼠模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平板计数对血 脂代谢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初步探究了苦荞对血脂代谢紊乱小鼠生理及肠道菌群的 影响。结果表明:高脂膳食可引发小鼠血脂代谢紊乱,苦荞淀粉和蛋白均能显著降低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的水平(P<0.05),并基本恢复至空白组的水平。通过平板计数对各组小鼠的肠道主 要菌群(双歧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检测,发现苦荞淀粉和苦荞蛋白干预组的小鼠肠道菌中有益菌 (双歧杆菌、乳酸菌、肠球菌)数量均显著高于高脂组(P<0.05),有害菌(大肠杆菌)数量则显著低于高脂组 (P<0.05)。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苦荞中蛋白和淀粉均可吸附胆汁酸与胆固醇并促进其排泄,从而不仅 能调节血脂代谢又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同时,肠道菌群中益生菌比例的增多和有害菌比例的降低又对血脂代谢调 节与抑制氧化应激有着一定促进作用。因此,苦荞对血脂代谢调节作用可能与其促进胆酸排泄、调节肠道菌群平 衡、改善氧化应激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4.
为了探索花椒精油对1型糖尿病小鼠肠道健康的影响,将造模成功的40只雄性小鼠,按体质量和血糖随机分为模型组、花椒精油高剂量组15 mg/(kg·d)、中剂量组9 mg/(kg·d)和低剂量组3 mg/(kg·d),每组10只,饲养28 d。实验结束后,检测盲肠壁表面积、pH值、游离氨、盲肠微生物和短链脂肪酸等。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对,花椒精油可显著(P0.05)增加小鼠体质量和饲料效率,降低其采食量;可显著(P0.05)增加盲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可显著(P0.05)增加盲肠内容物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量;高、中剂量可显著降低肠杆菌和肠球菌的量。结果表明,花椒精油可促进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盲肠内容物中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改善1型糖尿病小鼠的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85.
植物甾醇具有调节胆固醇代谢的作用。为考察富含植物甾醇的玉米油是否仍然具备调节胆固醇代谢的作用,并初探其作用机制,通过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诱导,建立金黄地鼠高脂血症模型,以橄榄油为对照,考察含17 000 mg/kg的高植物甾醇玉米油对金黄地鼠体重、血脂水平、主要脏器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高植物甾醇玉米油饮食干预10周后,金黄地鼠体重增长率下降40.9%,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下降19.1%和45.5%,肝脏总胆固醇下降23.1%,肝脏指数下降8.5%,动脉硬化指数下降29.4%;但甘油三酯水平未见改善。高植物甾醇玉米油还可以改善金黄地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和结构,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例,并抑制脱硫杆菌等有害菌。因此,高植物甾醇玉米油可能通过抑制胆固醇吸收和调节肠道菌群,发挥降低体重增长率、促进胆固醇代谢健康、降低动脉硬化指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分析低分子质量壳寡糖(分子质量≤1 000 Da,脱乙酰度≥90%)对鲢鱼片4 ℃冷藏过程中菌相组成及品质变化的影响。将鲢鱼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壳寡糖(0.5 g/100 mL)处理组,测定其感官评分、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三磷酸腺苷关联物含量及K值等指标,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菌相组成,评价壳寡糖对鲢鱼片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壳寡糖能够改变鲢鱼冷藏过程中的菌相组成且抑制其优势腐败菌属假单胞菌和气单胞菌的生长;壳寡糖处理能够显著抑制鱼肉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的生成,同时显著延缓肌苷酸及次黄嘌呤核苷酸的降解,进而减少次黄嘌呤的生成。壳寡糖能够显著提高鲢鱼贮藏过程中的品质,这主要通过抑制优势腐败菌属的生长实现。  相似文献   
87.
本研究以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为对象,通过体外实验,采用3 种不同的巴氏杀菌方式(63 ℃、30 min,72 ℃、15 s和85 ℃、15 s)处理牛源乳铁蛋白,模拟婴儿胃肠道消化环境,利用所得的牛源乳铁蛋白水解液刺激IEC-6细胞,研究乳铁蛋白在巴氏杀菌后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巴氏杀菌后的乳铁蛋白水解物仍具有促进肠细胞增殖的免疫学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实验结果证实巴氏杀菌后的牛源乳铁蛋白水解液可提高IEC-6细胞在G2/M期和S期的比例,并降低细胞凋亡率。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果表明,牛源乳铁蛋白水解液提高cyclin B1、CDK1和cyclin E1的表达水平,降低p21的表达水平。综上可知,巴氏杀菌不能完全使乳铁蛋白免疫基团失活。两种巴氏杀菌方法(72 ℃、15 s和85 ℃、15 s),尤其是85 ℃、15 s处理,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可最大限度地保留乳铁蛋白的免疫活性。3 种巴氏杀菌后的乳铁蛋白水解液促进肠道免疫的最佳质量浓度为0.1 mg/mL。  相似文献   
88.
为探究微生态制剂对健康、便秘和腹泻人群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能力。本研究以健康、便秘和腹泻人群 为对象,令其定时、定量摄入水苏糖(stachyose tetrahydrate,Sta)、益生菌纯粉(probiotics power,PP)、益生 菌剂(probotic preparations,PPrs)3 种微生态制剂,共6 周,采集新鲜粪便样本并提取DNA,利用Ion torrent PGM 二代测序技术进行16S rRNA V3区扩增子测序,并用气相色谱检测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表达水平,最后联合多变量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测序数据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序列属 于硬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约占总序列数的94.37%。随着微生态制剂的摄入,受 试人群肠道菌群的群落结构多样性明显增加,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中的Blautia、Lachnospira以及瘤胃菌 科(Ruminococcaceae)中的Faecalibacterium、Oscillospir等与产SCFAs相关的菌属都明显地增长,其中Blautia和 Faecalibacterium与SCFAs含量呈显著正相关。SCFAs的含量以及肠道中相应菌群的增长与减少都与微生态制剂的成 分相关,在3 组受试人群中,服用Sta组,丙酸含量显著增加,乙酸与丁酸含量也在2 周左右有所增加,并伴随产 SCFAs的菌属快速且大量增长;PP组肠道中只有乙酸含量有所增加,丙酸和丁酸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而产SCFAs 的菌属增长较明显;服用PPrs组,乙酸和丁酸含量明显增加,且便秘和腹泻人群在停止服用后,其SCFAs的含量 接近于健康人群,常见的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Parabacteroides等外源性益生菌均明显增长,可能性致病 菌相对丰度降低,表明服用PPrs对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作用以及影响更大。此外,根据肠型的分析,Bacteroides和 Prevotella在饮食的共同驱动下会调整并改变肠型,而仅通过所选择的微生态制剂的作用,在驱动肠型改变方面不 显著。综上所述,肠道疾病状态的人群服用微生态制剂后,肠道菌群结构向正常人群的状态调整,菌群多样性和 SCFAs表达水平提高,表现出持续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生长,促进有益菌的增殖,以此来维持肠道菌群结构的稳态。 经扩增子测序分析获得初步结论为:微生态制剂有改变腹泻、便秘人群肠道菌群整体结构的功效,并且PPrs要比单 一的Sta或PP调整肠道菌群的能力更突出。  相似文献   
89.
肠道菌群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菌群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宿主的营养代谢和健康。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功能受宿主生理状态、遗传、饮食习惯、年龄和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膳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最为重要且较为迅速的因素。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资源,杂粮、杂豆和果蔬等食物含有的膳食纤维和多酚等物质已经被证明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肠道菌群能够发酵膳食纤维,代谢后释放维生素以及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并选择性地促进一些肠道有益菌的增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宿主健康。此外,大部分酚类物质也在肠道中被肠道菌群代谢分解后进一步提高酚类物质的生物利用率,从而改善宿主生理状态。本文围绕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资源如杂粮杂豆以及水果蔬菜等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展望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代谢性疾病预防与治疗或膳食干预的前景。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