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29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16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413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5年   2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探究酿酒酵母对浓香型白酒发酵的影响,在混菌固态发酵糟醅中强化接种酿酒酵母,发酵50 d后分析糟醅主要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含量及酿造微生物区系构成,发现糟醅中浓香型白酒主要风味物质含量均有所下降,特别是酯类物质生成量减少,乙酸乙酯显著下降,下降幅度达71.0%;同时,糟醅中细菌和真菌多样性降低,优势细菌仍为Lactobacillus和Pseudomonas,而真菌区系中,曲霉属的丰度从1.8%上升到60.4%,取代接合酵母成为新的优势真菌。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酿酒酵母对浓香型白酒发酵有一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2.
抑郁症是现代社会较为普遍的精神障碍类疾病之一。抑郁症不仅严重危害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因为其高自杀率及致残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肠-脑通信功能紊乱可能是抑郁症的重要病理机制,“微生物-肠-脑”轴是肠道菌群参与的肠道和大脑双向信息交流的通道。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抑郁症个体菌群特征和肠道菌群与抑郁症发病关系的探索方面,提示维护健康的肠道菌群可能是抑郁症预防和治疗的新思路。本文对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从“微生物-肠-脑”轴角度为抗抑郁活性物质作用机理研究提供深入解释,也为益生菌在新的抑郁症治疗手段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3.
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宝力高庙组对研究古亚洲洋闭合的时限具有重要意义。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笔者在宝力高庙组一段内发现了大量的植物化石,经鉴定主要为 Angaropteridium car. diopteroides (Schimp.) Zalessky、Noeggerathiopsis cf. theodori Tsohirkova et Zalessky、Noeggerathiopsis suban. gusta Zalessky、Noeggerathiopsis sp.、Zamiopteris sp.等,均系安加拉植物群的重要分子,时代为晚石炭世。此外,在该段地层内还发现少量海相双壳类:Sanguinolites sp.、Modiomorpha? sp.。结合二段角闪安山岩和三段流纹岩的锆石 U-Pb年龄分别为(320.1±5.7)Ma和(315.1±4.1)Ma的证据,进一步确定一段时代为晚石炭世,并从古生物学角度探讨了研究区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间、分析了研究区晚石炭世古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04.
利用从藏灵菇中筛选出的发酵性能优良且产胆盐水解酶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M3菌株,制备冻干菌粉作为受试物进行动物实验,探讨其对预防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采用预防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模型,将40 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3 周龄的大鼠分为高脂模型组、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实验组进行实验。实验组分别灌胃低、中、高剂量的受试物,高脂模型组灌胃蒸馏水,连续7 周。结果表明,前5 周4 组大鼠粪便中乳酸杆菌(lactobacilli)、沙门氏菌(Salmonella)、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的数量处于平缓变化状态,且3 个实验组与高脂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5 周时,3 个实验组大鼠粪便中乳杆菌的数量极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沙门氏菌的数量极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5);其中低剂量组的乳杆菌数量最高而沙门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最低,说明低剂量实验组优于中、高剂量实验组。显示藏灵菇源克鲁维酵母菌M3能够调节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并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具有良好的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5.
文章阐述了干酪中生物活性肽的产生,归纳了干酪中常见的几种生物活性肽的类型及研究进展,综述了干酪中生物活性肽在生物利用度以及对肠道菌群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干酪中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前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6.
该文探究毛菊苣醇提物对糖尿病小鼠(db/db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该研究以m/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CON组),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组)、二甲双胍组(MET组)、毛菊苣醇提物低剂量组(CGL组)、毛菊苣醇提物高剂量组(CGH组)。灌胃给药8周,对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肝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进行分析,对小鼠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探究毛菊苣醇提物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毛菊苣醇提物高剂量组可调节db/db小鼠体质量及血糖,显著降低db/db小鼠TC、TG水平(P<0.05);测序结果显示CON组、MOD组、CGH组三组小鼠肠道菌群情况存在差异,毛菊苣醇提物给药可改善db/db 小鼠的肠道菌群失调,上调db/db小鼠肠道菌群中有益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Romboutsia、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菌群相对丰度。研究证明了毛菊苣醇提物给药能调节db/db小鼠肠道菌群,通过提高有益菌相对丰度调节糖脂代谢,可为新疆地产毛菊苣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全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7.
本文研究了添加10%山楂膳食纤维的冻干山楂果(按质量比9:1)对小鼠肠道健康的影响。将小鼠按体重质量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溶剂对照组和受试物1、2和4 g/(kg·d)剂量组。灌胃6周后,试验结束前连续3 d收集小鼠新鲜粪便,测定粪便质量、水分、pH值和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试验结束空腹过夜条件下测体重,处死小鼠,分离盲肠和结肠并测定质量;取盲肠和结肠内容物测定pH和盲肠酵解产物SCFA的含量;测定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的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分析添加10%山楂膳食纤维的冻干山楂果对小鼠肠道健康的影响。各剂量组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各项检测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添加10%山楂膳食纤维的冻干山楂果对小鼠肠道内环境健康具有改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本文探讨了复方苍术方调节肠道菌群及肠保护作用。给予复方苍术方后,中、高剂量组肠球菌及高剂量组肠杆菌菌落数(按lg CFU计)分别降低6.35%、8.17%及5.69%;中、高剂量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菌落数分别增加7.04%、6.74%、6.99%和8.10%,且高于阳性对照组;同时,中、高剂量组盲肠内容物p H值分别降低6.58%和5.26%;肠道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复方苍术方低剂量组十二指肠、回肠及中、高剂量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A/V比值分别增加29.84%、17.47%、56.01%、31.18%、20.09%、46.51%、30.52%和20.09%,且中、高剂量组空肠、回肠A/V比值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此外,复方苍术方低、中、高剂量组小肠墨汁推进率分别增加43.92%、69.93%和98.31%。研究结果表明,复方苍术方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改善肠道微环境,且效果优于单用低聚半乳糖。  相似文献   
109.
研究不同剂量当归超微粉对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肠道生理结构的作用。将C57BL/6小鼠分为当归超微粉高剂量组(2.0g/kg)、中剂量组(1.0 g/kg)、低剂量组(0.5 g/kg)、传统饮片组(2.0 g/kg)、传统粉末组(2.0 g/kg)和空白组,灌胃给药15 d,记录体重,在灌喂第15 d时无菌取结肠内容物,扩增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的V3+V4区,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β多样性和α多样性、分析门水平和属水平的物种组成,HE染色法观察胃肠道病理变化。结果显示,C57BL/6小鼠体重正常生长,当归超微粉饮片高剂量组的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的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含量显著增加(p<0.0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含量减少(p<0.01)。另外,当归超微粉饮片中剂量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含量降低最为显著,厚壁菌门(Firmicutes)增加最为显著;在属水平中剂量Faecalibaculum增加最明显(p<0.05),故超微粉的中剂量为最佳实验剂量。各处理组小鼠胃肠道无病理变化。本实验可为当归以超微粉的使用方式,对人体保健或治疗使用的科学用量和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另外,可为以肠道菌群相关的有效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发酵香肠制作过程中微生物群落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规律,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阶段发酵香肠中菌群的16S rDNA V3~V4区进行分析,并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分析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不同发酵阶段样品的菌群结构及相对丰度存在差异。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科细菌始终占据绝对优势,其次是葡萄球菌属、短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在12 h增至最高(26.83%);乳杆菌科细菌在30 h时相对丰度最高(92.81%)。在发酵前期,挥发性风味成分以醛、酮等为主,发酵中期酯类物质逐渐增多,1-辛烯-3-醇、三甲基吡嗪在后期达到高峰。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乳杆菌科细菌与1-辛烯-3-醇、三甲基吡嗪、乙酸乙酯以及己醛、辛醛和2-丁酮等风味物质的合成密切相关,葡萄球菌属与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的合成呈正相关。高通量测序与GC-IMS结合能够解析发酵香肠的菌群演替与挥发性香气成分变化规律,为发酵香肠的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