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9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6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45篇
化学工业   220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19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14篇
轻工业   814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无线电   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16篇
自动化技术   3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元宝枫种壳中单宁的超声波提取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连利  郭乃妮 《皮革化工》2006,23(3):20-22,42
利用超声波以水为溶剂提取元宝枫种壳中单宁,对超声功率、超声作用时间、水量、提取次数等因素进行研究.其较佳条件为:超声功率中挡、作用时间10~20 min,固液比为1:24,提取次效1次.波谱分析得出单宁类型为缩合型,X-衍射图表明所提单宁为非晶态化合物.  相似文献   
92.
辣椒的研究及开发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有丰富的辣椒资源,辣椒产量居世界第一,辣椒产品的生产正向多元化发展。辣椒加工不仅有传统的调味品生产,还包括了具有更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辣椒红色素、辣椒碱、辣椒籽油的开发,实现了辣椒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同时更提高了辣椒本身的价值。概述了辣椒目前的研究开发状况,介绍了当今辣椒调味品的生产以及辣椒红色素、辣椒碱、辣椒籽油、辣椒中天然防腐剂和抗氧化物研究方面的成果和信息。  相似文献   
93.
猕猴桃果籽营养饼干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猕猴桃果籽粉、小麦粉、白砂糖、植物起酥油及磷脂为原料,研究了猕猴桃果籽营养饼干的最佳生产工艺和操作条件。结果表明:猕猴桃果籽粉20g、小麦粉200g、白砂糖60g、植物起酥油64g、磷脂12g,所得制品风味优良,色泽独特且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94.
豆类作为蛋白和食用油脂的优良来源,已经被广泛研究报道。豆类中的多糖近年来也有较多报道,现有研究中报道较多的是大豆多糖。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杂豆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本文综述了豆类水溶性多糖的结构、生物活性、以及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研究概况。大豆水溶性多糖是一种酸性多糖,结构与果胶相似,具有抗肿瘤、抑菌、抗氧化等活性,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黑豆多糖、菜豆多糖和豇豆多糖等杂豆多糖的部分结构信息已被一些研究者解析,其中黑豆多糖和菜豆多糖分别具有促进骨组织中骨髓细胞的生成和预防结肠癌等生物活性,而关于其他杂豆类多糖的报道不多。  相似文献   
95.
柑橘籽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索氏抽提法从3种柑橘籽中提取油脂,并对柑橘籽油的理化特性进行了测定。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3种柑橘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每种柑橘籽油都分析鉴定出了10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成分为亚油酸和油酸。柑橘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作为新油源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6.
分别以双低油菜籽及传统油菜籽为原料,在相同条件下制取浓香菜籽油,采用溶剂辅助蒸发装置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两种菜籽油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数据分析,确定导致两种菜籽油感官风味差异的关键挥发性风味成分,同时结合感官评价、脂肪酸组成、氨基酸组成、营养成分等指标分析比较两种菜籽油综合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双低菜籽油及传统菜籽油中分别检出12 类82 种和11 类90 种挥发性成分,总量分别为22 377.88、157 512.98 μg/kg,其中硫苷降解产物总量分别为3 311.07、146 492.82 μg/kg,酚类物质总量分别为12 125.47、4 613.03 μg/kg。利用PLS-DA结合OAV最终确定了13 种最重要的特征风味物质,分别为6-甲基硫基己腈、5-甲硫基戊腈、苯代丙腈、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苯乙腈、反-2-癸烯醛、正己醇、芳樟醇、乙基苯、苯乙醇、椰子醛、4-乙烯基-2,6-二甲氧基苯酚、3-甲基巴豆腈,其中6-甲基硫基己腈、苯乙腈、芳樟醇、5-甲硫基戊腈、苯代丙腈、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6 种成分均对菜籽油独特的辛辣味具有贡献,且苯乙腈、芳樟醇仅在传统菜籽油中检出;正己醇、苯乙醇、椰子醛则在双低菜籽油中含量更高,对菜籽油的甜味具有重要影响;感官评价表明双低菜籽油的甜味优于传统菜籽油,而传统菜籽油辛辣味更强。双低菜籽油中未检出芥酸,而传统菜籽油中芥酸含量高达30.25%;双低菜籽油中VE和甾醇总含量均高于传统菜籽油。研究结果为不同香型浓香菜籽油的生产提供了原料选择和气味标识的支持。  相似文献   
97.
为在线获取干燥过程中油茶籽含水率,在不同干燥温度(50?60?70℃)?干燥风速(0.5?1.0?2.0m/s)工况下进行热风干燥试验。通过获取干燥过程实时空气湿热数据,分析了湿热参数与含水率的相关关系。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基于干燥工况参数与空气湿热参数建立了8种不同输入参数组合下的含水率在线预测模型。研究表明:采用基于干燥工况参数与干燥腔进出口含湿量差、含湿量差变化率参数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具有最佳的预测精度。在预测集上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926,均方根误差RMSE为0.035,表明采用本方法可以有效预测油茶籽干燥过程含水率。本研究为干燥领域含水率在线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小茴香籽油是公认的抗菌剂,但因其低水溶性、强挥发性和刺鼻的气味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实验以β-环糊精包合小茴香籽油制得包合物,考察包合物作为天然抗菌剂对于泡菜保质期和品质的影响。在10℃发酵条件下,测定15d内添加不同包合物浓度(0.0%~1.0%)的泡菜pH、可滴定酸度、微生物变化和感官试验变化。结果表明,小茴香籽油包合物可延缓泡菜pH,可滴定酸度的变化速率,抑制总微生物、乳酸菌的生长,同时,结合感观分析结果,推荐0.5%浓度小茴香籽油包合物处理泡菜。  相似文献   
99.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a methanolic extract of mucuna beans (Mucuna pruriens var utilis) and several non‐protein amino/imino acids, namely L ‐3,4‐dihydroxyphenylalanine (L ‐dopa), L ‐3‐carboxy‐6,7‐dihydroxy‐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e (compound I), (?)‐1‐methyl‐3‐carboxy‐6,7‐dihydroxy‐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e (compound II) and 5‐hydroxytryptophan (5‐HTP), were evaluated. By virtue of their hydrogen‐donating ability, all the tested compounds and the mucuna seed extract showed excellent reducing power, with the highest values being recorded for L ‐dopa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Similarly, as compared with synthetic antioxidants (BHT and BHA) and quercetin, all the tested compounds and the seed extract were found to be more potent in free radical‐scavenging activity (P < 0.05) against α,α‐diphenyl‐β‐picrylhydrazyl (DPPH?) radicals. Hydroxyl radicals (OH?) and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s (O2??) were effectively scavenged by the tested compounds, with the exception that no scavenging activity of 5‐HTP was observed on (O2??) up to a concentration of 2 mg ml?1, as was also the case for BHA. Among the tested non‐protein amino/imino acids and seed extract the highest peroxidation‐inhibiting activity (95%) was recorded for 5‐HTP.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linoleic acid/β‐carotene‐bleaching system, L ‐dopa, compound I and compound II acted as pro‐oxidants, whereas the seed extract showed only weak antioxidant activity as in the linoleic acid emulsion system. Copyright © 2003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00.
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原花青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光稳定性较差;低pH值稳定性较好;热稳定性较好,但在60℃以上温度时原花青素会受到一定影响;添加剂Vc、亚硫酸氢钠可提高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稳定性;Fe^2+和Sn^2+对原花青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Cu^2+、Pb^2+、Mn^2+影响较小,Al^3+、Zn^2+、Na^+、Mg^2+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