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8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7篇
轻工业   139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通过果实品质比较分析建立陕西安康地区引种枇杷品质评价方法,为划分品种类型并筛选适宜当地枇杷产业发展的优良品种提供参考依据。对10 个日本引种枇杷果实的物性指标、营养指标及功能性指标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枇杷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评价指标在10 个日本引种枇杷果实的检测结果中存在较大差异,但综合品质均优于当地品种‘麦后黄’。主成分分析提取出风味、抗氧化、加工和总酚4 项主成分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666%。根据主成分综合评价函数,综合排名前3 名的品种分别是‘ADVANCE’、‘津云’和‘CHAMPAGNE’。聚类分析将10 个日本引种枇杷聚为5 类,经初步分析,第1类具有一定的保健价值;第2类可考虑作为加工果汁、果醋类饮料的原料;第3类是适宜鲜食的品种。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相结合可综合评价枇杷果实品质,为其品种开发类型的选择及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对比不同干燥工艺对枇杷花茶感官品质(形态、香气、滋味和茶汤色泽)的影响;并对枇杷花样品进行小 鼠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微波预处理,可以杀灭枇杷花中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两种酶。 在形态上,冷冻干燥的枇杷花茶最好;香气上以微波干燥420 W时最好;滋味也以冷冻干燥的最好。从综合评分 看,冷冻干燥的枇杷花茶感官品质最好,微波干燥次之,真空干燥和热风干燥的感官评分差异不大。干燥方法对茶 汤色泽L*、a*、b*的影响基本与感官评价指标一致。枇杷花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几种干燥方 法中,以冷冻干燥的枇杷花茶品质最好,在其他干燥方法中,在微波420 W、真空50 ℃、热风80 ℃条件下品质相对 较好,枇杷花属于无毒类原料。  相似文献   
23.
以‘白砂’枇杷果实为实验材料,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纳米涂膜保鲜剂(nanoemulsion coating,NC)-1处理、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NC-1+1-MCP处理对枇杷在低温(4 ℃)贮藏30 d过程中品质和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NC-1+1-MCP处理对枇杷的贮藏品质保持效果最佳,除VC含量外,贮藏结束时,该组果实硬度、腐烂率、质量损失率都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且NC-1+1-MCP处理更显著抑制了枇杷在贮藏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力,从而抑制了木质素的积累;同时抑制了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力,从而延缓了果实的褐变衰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的NC-1或1-MCP处理,NC-1+1-MCP处理对枇杷保鲜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4.
根据HACCP原理,通过对绿色食品枇杷汁饮料加工工艺流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了原料和灌装瓶、盖接收,加热配料,热灌装三个关键控制点,提出了关键控制点的关键限值、监控方法和纠正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5.
周丹丹  王卓  邢梦珂  屠康  周程雁 《食品科学》2017,38(19):212-217
为探讨植物精油对枇杷采后炭疽菌抑制的效果及其机理,分别用丁香酚、柠檬醛和香芹酚对尖孢炭疽菌进行体外处理,筛选出丁香酚为最优抑制剂并研究了其对尖孢炭疽菌外渗率、核酸泄漏及蛋白质的影响。以枇杷为供试材料,接种尖孢炭疽菌后分别用0.5、1.0、2.5、5.0μL/L的丁香酚熏蒸处理,统计病害发生率及病斑直径,并研究了丁香酚对枇杷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体外实验中,3种供试精油对尖孢炭疽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8μL/L丁香酚可以完全抑制尖孢炭疽菌的生长,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菌内细胞内容物的渗出。在丁香酚对枇杷果实采后炭疽病抑制效果实验中发现,贮藏6 d时,1μL/L丁香酚处理组病斑直径及病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斑直径仅为6.41 mm,病害发生率为66.67%。丁香酚对枇杷品质影响方面,其能够显著抑制采后枇杷质量损失率的上升及VC含量下降(P0.05),但对枇杷的颜色、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等品质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6.
本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枇杷仁油的最佳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试验探讨了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枇杷仁油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最佳提取条件为:石油醚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5(g∶m L),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25 min,超声功率180 W,枇杷仁油提取率为12.8%。枇杷仁油的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占72.7%,特别是亚油酸的质量分数高达58.8%,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27.
在枇杷果汁加工过程中,对鲜果以及护色、打浆、酶解、过滤和调配等工艺环节处理后,分别取样测定其色差值、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总酚和黄酮的含量以及对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 free radical,ABTS+·)清除率,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富集、分离和鉴定,研究枇杷果汁加工过程中产品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枇杷果汁加工过程中的总色差值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酶解后其色差值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总体上先呈下降趋势,经调配处理后极显著上升;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以及对ABTS+·清除率呈现下降趋势。从枇杷加工不同环节产品中鉴定出的挥发性化合物以醇类、醛类和酯类为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枇杷鲜果、护色及调配后的产品具有较好的营养、口味、香气品质以及抗氧化性能,而打浆、酶解和过滤环节都在不同程度上严重降低了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枇杷果干加工过程抗氧化性能的变化规律及优化工艺参数,以枇杷果为原料,测定在不同温度干制条件下抗氧化成分及活性指标,并进行Arrhenius一级动力学及差分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在枇杷果干干制过程中随着水分的散失,黄酮、总酚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呈缓慢上升趋势。建立了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和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自由基清除率随时间和温度变化的Arrhenius一级动力学及差分预测模型,差分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2、0.90和0.93。模型检验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平均值分别介于0.07~0.80、0.18~1.53和0.07~0.59之间,符合模型精度要求;优化出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65±1) ℃、时间(183±1) min。该工艺参数和模型可用于枇杷果干的加工生产和预测。  相似文献   
29.
低糖枇杷果脯的微波干燥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微波功率密度对低糖枇杷果脯干燥特性的影响,并进行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低糖枇杷果脯的微波干燥模型可用Page方程MR=exp(-ktn)来描述,方程中的k和n受微波功率密度P的影响。经回归拟合得出的方程2 2()()exp(a b P cP d eP fP)MR e++t++=显著,式中,a=-5.8931,b=0.6776,c=-0.0267,d=1.3565,e=-0.0498,f=0.0144,该模型的R2值为0.9455,说明其拟合度好,可用来对功率密度为1~5W/g之间微波干燥过程中低糖枇杷果脯含水量的变化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0.
枇杷核黄酮类物质微波法提取及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士蓉  王玲 《食品科学》2006,27(9):84-87
本文对微波法提取枇杷核中黄酮类物质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及L9(3^4)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m(乙醇溶液)/m(枇杷核)=15,提取功率为296W,时间120s提取3次,50%的乙醇溶液。按此最佳方法总黄酮提取率为1.41%。微波法与传统溶剂提取法比较,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等优点。同时研究了该提取物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黄酮类物质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2为0.98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