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7篇
轻工业   139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探索枇杷果干干制过程中颜色的变化规律,以干制温度和时间为自变量,在考虑二者之间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枇杷果干干制过程颜色变化的三维动力学模型。总色差值、亮度值、红绿色值、黄蓝色值、彩度值和色调角度的变化分别符合修正的一级反应、一级反应含交互项、多项式、零级反应含交互项、高斯分布和零级反应含交互项的模型。模型决定系数介于0.84~0.98之间,标准估计误差介于0.40~1.35之间。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精度符合要求,可用于枇杷果干干制中颜色变化的预测。  相似文献   
9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枇杷叶、花和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枇杷叶中鉴定出29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1.16%;枇杷花中鉴定出27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9.99%;枇杷茎中鉴定出19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0.05%。枇杷叶、花、茎中共鉴定出55种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有6种,但枇杷叶、花、茎含有的特有成分分别为23、21、13种。2个主成分可代表3个样品的55种挥发性成分,样品之间的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分具有较大的差异,枇杷叶的综合评分最高,枇杷花的综合评分其次,枇杷茎的综合评分最低。实验结果表明:枇杷叶、花、茎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3.
本试验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枇杷3个主栽品种及不同器官的SOD活性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枇杷各器官皆含SOD,鲜果肉SOD活性最高(165.00 U/g.FW以上),根的SOD活性最低(小于65.00 U/g.FW);同一品种不同植株之间一般差异不大;不同品种之间,有些器官SOD活性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4.
95.
徐光富  李博 《广州化工》2012,40(21):75-77
以市售枇杷核为原料,用不同溶度乙醇浸提,研究其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枇杷核总黄酮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考察了乙醇浓度、回流温度、回流时间及料液比等四个因素对枇杷核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枇杷核黄酮乙醇浸提最佳条件为:浸提时间2 h,固液比1∶20,浸提温度50℃。同时考察了在Fe2+-水杨酸和H2O2发生羟基自由基的模拟体系中测定枇杷核提取液对.OH的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96.
枇杷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从枇杷叶中提取黄酮的生产工艺.将枇杷叶煎煮液经大孔树脂吸附,用70%乙醇洗脱,洗脱液浓缩后用乙醇溶解,沉淀去杂后减压浓缩,经真空干燥,得到黄色粉末,其黄酮含量43%以上.  相似文献   
97.
以蛋白质和多酚的吸附率及多糖的回收率为考察指标,比较D-101、AB-8、X-5、ADS-7、ADS-17、DM-130等6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枇杷叶粗多糖的纯化效果,筛选出最佳树脂并研究其优化工艺,同时采用FRAP法和DPPH法测定纯化前后多糖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最佳树脂为ADS-7,最佳工艺为:上样流速1.2 BV/h,p H为13,多糖浓度24.59 mg/m L,上样量为5 BV,回收流出液,并以体积分数10%乙醇洗脱回收多糖。多糖回收率达到85%,纯度由40.4%提高到94.6%,纯化倍数2.34倍。枇杷叶多糖DPPH自由基EC50从纯化前的4.21 mg/g降低到1.64 mg/g。结论:大孔树脂吸附法可用于纯化枇杷叶多糖,纯化后多糖自由基清除能力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8.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