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0篇 |
免费 | 148篇 |
国内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篇 |
综合类 | 109篇 |
化学工业 | 615篇 |
金属工艺 | 46篇 |
机械仪表 | 20篇 |
建筑科学 | 21篇 |
矿业工程 | 23篇 |
能源动力 | 22篇 |
轻工业 | 793篇 |
水利工程 | 11篇 |
石油天然气 | 26篇 |
无线电 | 3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78篇 |
冶金工业 | 50篇 |
原子能技术 | 7篇 |
自动化技术 | 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65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80篇 |
2015年 | 79篇 |
2014年 | 96篇 |
2013年 | 92篇 |
2012年 | 188篇 |
2011年 | 162篇 |
2010年 | 107篇 |
2009年 | 128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119篇 |
2006年 | 106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提高氧化石墨烯(GO)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采用氢氧化钾对GO进行高温固相活化,制备出活化氧化石墨烯(GOKOH),并将其用于对水中阴离子染料甲基橙(MO)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GOKOH的比表面积可达672.48 m2/g。GOKOH能在较宽的p H范围内实现对MO的高效去除,去除率高达94.87%,吸附平衡时间约为150 min。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拟合的理论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549.87 mg/g和549.45 mg/g,Langmuir模型的饱和吸附容量为632.91 mg/g。该吸附过程受边界层扩散与颗粒内扩散两个步骤控制,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并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42.
在盐酸介质条件下,I-被亚氯酸根氧化成I2,I2再与过量的I-形成阴离子I3-。体系中带正电荷的吖啶橙(AO)与I3-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形成缔合物微粒,导致体系的共振散射强度增强,据此建立了一种用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水中亚氯酸根的新方法。研究了碘化钾和AO用量等因素对体系的影响,优化了实验条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亚氯酸根质量浓度在7.18×10-4~0.114 mg/L范围内与ΔIRS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线性方程为ΔIRS=870.39ρ+9.273 9,相关系数(R2)为0.992 7,检出限(3σ)为1.8×10-4 mg/L。 相似文献
43.
制定了测定酸性镀锌溶液中氯化锌的新方法。在pH=5.4的条件下用抗坏血酸掩蔽镀液中的亚铁离子,用氟化铵掩蔽铝离子,用硫脲掩蔽铜离子,以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锌。实验表明,本法的相对平均偏差为0.09%,回收率为99.24%,精密度和回收率都较高。 相似文献
44.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PEG1000为模板剂,乙酰丙酮为稳定剂,制备了TiO2溶胶,通过浸渍-提拉法在载玻片上制备了多孔TiO2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透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N2吸附-脱附等对TiO2薄膜的晶相结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及TiO2粉体的BET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考察了TiO2薄膜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实验结果表明,TiO2薄膜催化剂的晶型为锐钛矿型,Ti以Ti4+形式存在。随着PEG1000添加量的增加,薄膜表面形貌变得粗糙,孔数量先增加而后下降;多孔TiO2薄膜在紫外区域内的吸收边沿向短波方向移动,薄膜透射率也发生波动,但薄膜的厚度基本不变。当PEG1000添加量为2.0g时,薄膜中存在大量的介孔,薄膜的比表面积最大,光催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5.
46.
47.
采用水热法制备MnO2@Cu2O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形貌Cu2O基底及铜锰摩尔比例对酸性橙(AO7)染料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以及吸附等温线模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拟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线状MnO2成功负载于Cu2O表面,使得MnO2@Cu2O (球形)相较于Cu2O (球形)展现出更大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在初始pH值为6时,1%MnO2@Cu2O (球形)对AO7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率达到96.87%。相比于八面体和正方体形貌的Cu2O基MnO2@Cu2O复合材料,球形材料具有更多的{111}晶面活性位点,吸附性能更好。MnO2@Cu2O对AO7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模型,吸附反应为自发地单层物理吸附,且为放热过程。实验数据还表明,较低温度时更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且25℃时该材料的最大吸附量为361.17 mg/g。 相似文献
48.
以通过溶胶-凝胶法自制的Fe3O4@壳聚糖(CTS)微球为载体,甲基橙(MO)为模板分子,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得磁性壳聚糖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MIPs)。通过SEM、XRD、FT-IR和VSM表征了MMIPs的结构和性能,并探究了其对MO的识别与选择性吸附特性。研究表明:与非印迹聚合物(NIMPs,饱和吸附量为20.56 mg/g)相比,在相同条件(pH值6.5、25℃)下,MMIPs对MO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吸附能力,在60 min左右吸附饱和,饱和吸附量(Qe)可达113.16 mg/g;MMIPs对MO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在其他干扰染料的存在下,MMIPs的选择性系数(K)最高可达2.85,对MO具有选择识别性;此外,吸附完成后MMIPs可在磁场作用下快速分离,解吸附后循环使用5次,吸附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49.
Taotao KanXiaohui Jiang Limei ZhouMei Yang Ming DuanPingli Liu Xiaomin Jiang 《Applied Clay Science》2011,54(2):184-187
Glycol bis-N-cetylnicotinate dibromide (designated as GN16-1-16), a new cationic gemini surfactant, was prepared and used to modify bentonite. Bentonite modified with commercial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MAB) was also prepared for comparison purposes. FTIR and XRD revealed that both surfactants successfully intercalated into the bentonite layers. The basal spacing was 2.65 nm for GN-Bt (the bentonite modified by GN16-1-16) and 2.14 nm for C-Bt (the bentonite modified by CTMAB), indicating that GN16-1-16 was more efficient than CTMAB in expanding the interlayer space of montmorillonite. The optimum reac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in the modification were 1 h and 30 °C for GN16-1-16 and 3 h and 70 °C for CTMAB. The GN16-1-16 reacted with bentonite faster than CTMAB. The decoloration rate and the COD removal of methyl orange (MO) solution were 99.02% and 90.62% for GN-Bt and 80.12% and 75.49% for C-BT. Therefore, GN-Bt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C-Bt to remove MO from aqueous solution. However, the efficiency of GN-Bt decreased rapidly at pH > 6, which might be due to the hydrolysis of the ester groups in GN16-1-16 molecule under alkalin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50.
以硝酸亚铈和三氯化钛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不同钛铈摩尔比的纳米CeO2-TiO2复合氧化物,并用X射线衍射仪和BET测试仪等分析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以酸性橙7为目标降解物,对合成产物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CeO2-TiO2复合氧化物具有高效、快速的催化性能,光催化反应50 min,Ce:Ti(mol.)=1:1的CeO2-TiO2复合氧化物在高压汞灯照射下对酸性橙7的降解率为88.5%,而单相TiO2对酸性橙7的降解率为62.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