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45篇 |
免费 | 136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4篇 |
综合类 | 395篇 |
化学工业 | 1055篇 |
金属工艺 | 3篇 |
机械仪表 | 21篇 |
建筑科学 | 76篇 |
矿业工程 | 16篇 |
能源动力 | 13篇 |
轻工业 | 3567篇 |
水利工程 | 25篇 |
石油天然气 | 15篇 |
无线电 | 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1篇 |
冶金工业 | 17篇 |
原子能技术 | 5篇 |
自动化技术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78篇 |
2021年 | 72篇 |
2020年 | 123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66篇 |
2015年 | 81篇 |
2014年 | 234篇 |
2013年 | 373篇 |
2012年 | 334篇 |
2011年 | 438篇 |
2010年 | 249篇 |
2009年 | 268篇 |
2008年 | 153篇 |
2007年 | 452篇 |
2006年 | 485篇 |
2005年 | 469篇 |
2004年 | 340篇 |
2003年 | 189篇 |
2002年 | 163篇 |
2001年 | 117篇 |
2000年 | 97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间位芳纶纤维的载体染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间位芳纶纤维用弱酸性染料、Lanaset染料、阳离子染料的染色性能,发现阳离子染料可以上染间位芳纶,染色的色泽和深度较好.载体染色中,用正交试验研究影响染色的主次因素发现,采用类似氯苯的载体高温高压染色,纤维色牢度较高. 相似文献
22.
系统研究了染整加工中各工艺因素对棉/氨弹力织物各项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棉/氨弹力织物高温碱性条件下,损伤较为严重;双氧水漂白后织物的强力和弹性损伤较次氯酸钠漂白小;丝光碱用量以180g/L为宜;热定形以温度180℃,时间30s为宜.对含氨纶较少的棉/氨弹力织物可选择活性染料染色,染色后各项牢度较好,弹性回复率较高. 相似文献
23.
24.
描述了DyStar纺织染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用于聚酰胺/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的阴丹士林还原染料:对于聚酰胺/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用阴丹士林并采用轧烘轧蒸染色工艺是一个有成本效益的连续染色工艺。这种染料具有极高的工艺可靠性和色泽可靠性,允许经济地一次染色。 相似文献
25.
2004年全国印染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 2004年我国印染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特别分析了 2004年印染行业经济运行的特点,以及今后的工作重点。介绍了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福建等印染工业大省的产量及其销售利润,从中反映出我国印染行业集群更为加强,进出口贸易顺差增长迅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6.
颜色技术原理及在印染中的应用(五)第五篇均匀颜色空间与色差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分别于1964年和1976年推荐了CIE W^*U^*V^*和CIELAB均匀颜色空间,为工业色差的色度计算提供了标准系统.但是,色差的评价应该与人眼的视觉判断一致,所以出现了许多色差公式,其中一些已被CIE阶段性地推荐为评价标准.文中还给出了黄度和白度等一维颜色评价标尺. 相似文献
27.
在纺织印染等工业应用中,颜色的同色异谱问题十分普遍.该篇详细介绍了同色异谱颜色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指出了照明光源对物体颜色的影响,取决于光源的显色性,给出了CIE推荐的光源显色性指数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8.
29.
针织物染整常见质量问题的产生与助剂选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针织物染整产品常见质量问题的产生,如白度和毛效不佳、棉籽壳去除不净、破洞及脆损、色牢度不合格、皱条、色花、色点及后整理时手感差、色变泛黄、亲水性下降、深浅色斑、起毛不佳等各种问题的产生,谈谈和助剂选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为了提高天然染料对棉纤维的染色固色性能,以聚马来酸(PMA)和柠檬酸(CA)为交联剂应用于天然染料指甲醌对棉织物的交联染色。采用FTIR、SEM和XRD分析了染色前后棉织物的表面形态及结构,探讨了酯交联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以及多元羧酸复配交联染色机理。结果表明,染色前后棉织物表面差别不大,各纤维间不粘连;直接染色后的棉纤维表面变化不明显,仅有少量染料附着,而交联染色后的棉纤维表面负载较多的染料导致其粗糙度增加,酯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纤维的非晶态区。与直接染色棉织物相比,交联染色棉织物的染色深度(K/S)和上染率分别提高了88%和38%;染品的绿光、黄光增加,颜色饱和度提高;摩擦色牢度提高了1~2级;耐洗色牢度提高了1~2级;交联染色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WRA)提高了约60%,UPF值达到了50+,具有优异的抗紫外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