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39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4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研究了灌胃中链甘油三酯(MCT)不同时程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影响,并探讨MCT抗疲劳作用的最短有效时间。选取健康雄性昆明小鼠120只,随机分成6组:安静对照组(CC_1和CC_2)、游泳对照组(SC_1和SC_2)、3 h组(TH1和TH2)、3 d组(TD_1和TD_2)、5 d组(FD_1和FD_2)、7 d组(SD_1和SD_2),每组20只。每组再随机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10只。1小组小鼠在灌胃相应时程后用于无负重游泳60 min实验,测定无负重游泳60 min后的各生化指标; 2小组小鼠在灌胃相应时程后用于负重游泳力竭实验,测定负重游泳力竭时间。结果表明:急性灌胃MCT和短期灌胃MCT均可以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BUN含量,增加肝脏GSH含量,且随着灌胃时程的延长,MCT维持血糖和肝糖原含量稳定、降低血清乳酸含量、提高肝脏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效果越明显。综上所述,急性灌胃MCT和短期灌胃MCT均可以提高小鼠运动耐力及抗疲劳,且短期灌胃MCT 7 d抗疲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2.
主要介绍了铵(胺)盐在氧化铜矿硫化浮选中的应用以及优缺点,简述了铵(胺)盐强化硫化氧化铜矿的机理,并指出了铵(胺)盐在氧化铜矿硫化浮选应用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3.
HPLC分析植物油脂甘油三酯结构组成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油三酯是植物油脂的主要成分,分析其结构组成可了解植物油脂性质及用途,也可作为鉴别各种植物油脂特征的指纹信息.目前对于植物油脂甘油三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在新技术、新方法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多成就,重点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分析植物油脂甘油三酯结构组成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114.
在重组解脂耶氏酵母催化红花籽油合成共轭亚油酸的过程中,大量的红花籽油与游离型亚油酸及共轭亚油酸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发酵液上清。为了通过气相色谱准确分析催化过程中底物及产物的含量,确定甘油三脂和游离型脂肪酸混合物的最佳甲酯化方法至关重要。本文选择盐酸-甲醇法、盐酸-甲醇(甲苯)法、三氟化硼-甲醇法、氢氧化钠-甲醇法、酸碱综合法和重氮甲烷法6种方法,对红花籽油、游离型共轭亚油酸和二者混合物分别进行甲酯化,通过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比较甲酯化效率。结果表明盐酸-甲醇(甲苯)法甲酯化程度高,且操作简便、安全、经济,是样品为甘油三酯和游离型脂肪酸混合物的最适甲酯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5.
本文研究了在超临界CO2状态下酶法酯化合成长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工艺条件,选用脂肪酶Lipozyme RM IM,以酯化率为参考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体系水分添加量、酶用量和底物摩尔比对酯化率的影响,再通过响应面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为:反应压力11MPa、反应温度56℃、反应时间15h、体系水分添加量2.5%、酶用量4%、底物摩尔比3:1。并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酯交换试验,测得产品的酯化率为65.3%,且此法制得的甘油三酯热量值较普通葵花油降低了大约50%。  相似文献   
116.
冷榨茶叶籽油甘三酯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茶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得出茶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0%以上,主要是以油酸的形式存在,含量为59.84%;采用胰脂酶水解法测定茶叶籽油的Sn-2位脂肪酸分布,并根据1,3-随机-2-随机分布学说计算出茶叶籽油甘三酯组成, 得出主要甘三酯是OOO、OOL、POO、PLO、LLO等,其中三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含量在53.5%以上,而三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含量仅为0.05%左右;由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得出茶叶籽油中的维生素E含量为0.18 mg/g;Rancimat仪测定茶叶籽油氧化稳定时间在110 ℃时为6.02 h。茶叶籽油具有很好的食用营养价值和储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7.
以花生油、菜籽油和葵花籽油的连续煎炸油条的试验为例,对煎炸过程极性组分(PC)、甘油三酯聚合物(TGP)及多环芳烃(PAHs)形成及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油脂中PC、TGP及PAHs含量均随煎炸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经过32 h的煎炸,花生油中PC、TGP与PAH16含量分别从未煎炸时的3.34%、0.43%、169.88μg/kg增至29.00%、16.92%、282.66μg/kg,菜籽油中PC、TGP与PAH16含量分别从4.02%、0.51%、18.85μg/kg增至25.80%、15.55%、42.92μg/kg,葵花籽油中PC、TGP与PAH16含量分别从2.43%、0.42%、21.49μg/kg增至34.19%、24.76%、51.95μg/kg;煎炸过程菜籽油PC增幅最小,至32 h煎炸结束,PC含量未超出国标限量(≤27%);煎炸过程中PC与TGP、PC与PAH4含量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根据相关性方程可以通过PC含量对煎炸油中TGP与PAH4含量进行预测。综合考虑煎炸在用油的安全性,除根据国标对PC含量进行检测和控制之外,还应关注TGP及PAHs在煎炸过程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8.
该研究通过酶法合成一种富含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和1,3-二亚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LPL)结构脂质(SL),并研究其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选取21只健康的C57BL/6J型实验小鼠均分为3组,喂食无脂纯合日粮,并以灌胃形式分别给予小鼠相同剂量的大豆油,InFat CC(一种富含OPO的产品)和SL(富含OPO、OPL和LPL)。喂养期间观察小鼠体重和摄食量的变化,并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中相关的脂质指标。实验表明,喂养富含OPO、OPL和LPL结构脂质(SL)的小鼠平均体重(24.97 g)低于大豆油(27.29 g)和InFat CC组(26.54 g)小鼠,SL组小鼠肝脏中的总胆固醇TC(0.05 mmol/g prot)、总甘油三酯TG(0.14 mmol/g prot)和脂肪酸合成酶(FAS)质量分数(0.13 mg/g肝脏)与大豆油和InFatCC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该研究表明SL能够通过促进肝脏脂质代谢来控制小鼠体重增加,为结构脂质的膳食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9.
初榨椰子油(VCO)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功能性油脂。随着VCO市场的增长,对VCO功效的报道也越来越多,然而近年来对椰子油的功效有一定的争议。为了正确认识椰子油,促进VCO在大健康领域的推广应用,介绍了VCO的加工工艺、感官特征、质量指标、脂肪酸组成及微量活性成分,并对VCO的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炎等健康功效及其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肥胖、肿瘤等疾病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VCO是一种具有一定健康功效的功能性油脂。  相似文献   
120.
复合型海藻膳食纤维功能食品的降血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霜  肖美添  叶静 《食品科学》2014,35(17):220-225
研究以海藻膳食纤维为主,传统降脂中药山楂、绞股蓝、泽泻为辅的功能食品的降血脂作用。参考卫生部保健食品辅助降血脂功能评价方法,以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灌胃给予含不同成分的复合物(海藻膳食纤维高、中、低剂量组,复合物Ⅰ、Ⅱ、Ⅲ组,辛伐他汀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4 周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水平,计算肝脏系数,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结果表明:海藻膳食纤维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及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且加入少量药食同源的中药(绞股蓝提取物和泽泻提取物)后的复合型海藻膳食纤维能使高脂小鼠血脂水平更接近正常值。说明复合型海藻膳食纤维功能食品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