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9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9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30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牡丹不同部位多酚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牡丹根、茎、叶、花为原料,用乙醇作为浸提剂,对牡丹多酚提取沉淀时铝用量及pH值进行了研究。以正交试验研究了多酚沉淀转溶的工艺参数,对牡丹根、茎、叶、花中多酚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lCl3法沉淀牡丹多酚的条件为:0.1mol/LAlCl3溶液用量2.5ml,pH5.3。牡丹多酚沉淀的最佳条件为:硫酸浓度1mol/L,料酸比1:1(V/V),温度55℃,时间5min。牡丹各部位多酚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根、叶、茎、花。  相似文献   
142.
丰富多彩的花卉是中国传统图案装饰与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牡丹作为花卉中的一个亮点,其雍容华贵的造型和鲜艳多样的色彩获得了众多艺术家的青睐;牡丹的装饰与设计不但形态各异,且具有深刻的文化与精神内涵,其人文价值对当今各种艺术设计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3.
不同产地‘凤丹’牡丹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我国不同产地牡丹种子的脂肪酸成分评价,对于筛选油用牡丹最佳种植地和研究其道地性具有重要意义。对7 个产地的牡丹品种‘凤丹’的籽油进行提取,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脂肪酸成分,并采用内标法对其主要脂肪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依次为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不同产地‘凤丹’籽的籽油中主要脂肪酸的总含量差异显著,主要脂肪酸总含量为77.33~97.38 g/100 g粗提油,彬县‘凤丹’籽油中主要脂肪酸的总含量最高;不同产地的‘凤丹’籽油中单体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显著,彬县和凤县‘凤丹’籽油中亚麻酸含量分别为38.25 g/100 g和37.50 g/100 g粗提油,显著高于铜陵等地区;而旬阳‘凤丹’籽油中亚油酸的含量(30.62 g/100 g粗提油)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主要脂肪酸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亚油酸含量与其他脂肪酸含量呈负相关,亚麻酸、油酸含量与总脂肪酸含量呈显著相关性。因此,在今后牡丹籽油的生产方面,要综合考虑不同地区之间的油品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4.
为改善低糖牡丹花脯食品的品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通过响应面回归分析优化牡丹花脯喷涂剂的配方。结果表明,牡丹花脯喷涂剂的最佳配方为:苹果果胶粉5 g/L、牡丹红色素4 g/L、木糖醇28.77 g/100 mL。在此基础上进行验证实验,测得经过优化配方喷涂的牡丹花脯总色差值为9.01,皱缩率为14.59%,与对照组相比花脯的品质显著提高,为牡丹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5.
通过研究牡丹籽油经不同温度(90、120、150、180、210、240 ℃)加热30 min后脂肪酸组成、含量以及 理化性质的变化,探究高温加热对牡丹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牡丹籽油在高温加热后会生成脂肪酸异构体、 环状脂肪酸以及中、短碳链脂肪酸,且温度越高种类越多。虽然上述高温加热后牡丹籽油各理化指标均符合食用油 标准,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牡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富含营养价值的α-亚麻酸含量在温度超过180 ℃时 迅速下降。可见,在理化指标上牡丹籽油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但是从营养角度其不适合用于高于180 ℃的高温煎 炸等烹调方式。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研究加工工艺对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理化性质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直接冷榨法、炒制+冷榨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制取牡丹籽油, 以出油率、优质品质、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能力为指标比较了不同工艺制备的牡丹籽油的品质。结果 直接冷榨的出油率(5.6%)远低于炒制+冷榨(8.3%)和超临界CO2萃取(8.2%), 直接冷榨制备的油脂品质和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与超临界CO2萃取无显著性差异(P>0.05), 炒制+冷榨则会造成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较大差别(P<0.05)。结论 冷榨可以较好地保留牡丹籽油的活性成分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7.
牡丹籽油和亚麻籽油均属于亚麻酸型油脂。分析比较了牡丹籽油和亚麻籽油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组成、生育酚、角鲨烯以及甾醇等化学组成。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主要脂肪酸为亚麻酸(45.41%~45.92%),其次为亚油酸和油酸,分别占23.72%~26.34%、20.32%~23.20%;亚麻籽油主要脂肪酸为亚麻酸(54.93%)、油酸(19.92%)以及亚油酸(16.26%);牡丹籽油占主要组分的甘油三酯均为LLLn+OLn Ln、LLL+OLLn与LLn Ln,其含量分别为21.37%~21.67%、14.88%~15.44%以及13.56%~14.98%;Ln Ln Ln(23.10%)、LLLn+OLn Ln(18.44%)与LLn Ln(13.41%)是亚麻籽油的主要甘油三酯;牡丹籽油及亚麻籽油均以γ-生育酚为主;牡丹籽油γ-生育酚含量为823.61~963.17 mg/kg,而亚麻籽油的仅为487.75 mg/kg;牡丹籽油角鲨烯含量为28.60~62.66 mg/kg,而亚麻籽油的仅为18.00 mg/kg。安徽及山东产凤丹牡丹籽油甾醇总量最高,超过了4 600 mg/kg,而亚麻籽油甾醇总量为3 269.49 mg/kg;牡丹籽油主要甾醇组分为谷甾醇,占甾醇总量的55.50%~62.17%,其次为Δ5-燕麦甾烯醇(25.28%~28.01%);同样,谷甾醇是亚麻籽油中含量最高的甾醇组分,占甾醇总量的52.59%,其次为24-亚甲基胆甾醇+芸薹甾醇以及Δ5-燕麦甾烯醇。  相似文献   
148.
Herbaceous peony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is an emerging high-grade cut flower worldwide, which is usually used in wedding bouquets and known as the “wedding flower”. However, abundant lateral branches appear frequently in some excellent cultivars, and a lack of a method to remove Paeonia lactiflora lateral branches other than inefficient artificial methods is an obstacl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ts cut flowers. In this study, paclobutrazol (PBZ) application was found to inhibit the growth of lateral branches in Paeonia lactiflora for the first time, including 96.82% decreased lateral bud number per branch, 77.79% and 42.31% decreased length and diameter of lateral branches, respectively, declined cell wall materials and changed microstructures. Subsequently, isobaric tag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 (iTRAQ) technology was used for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analysis of lateral branches under PBZ application and contro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78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DEPs) successfully obtained, 98 DEPs were up-regulated and 80 DEPs were down-regulated. Thereafter, 34 candidate DEPs associated with the inhibited growth of lateral branches were screened according to their fun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These PBZ-stress responsive candidate DEPs were involved in eight biological processes, which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lateral branches together with the response to PBZ stress.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moving Paeonia lactiflora lateral branches using PBZ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49.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牡丹花中的花色苷类化合物,分离检测了五种花色苷,结合紫外吸收光谱和质谱信息分别鉴定为矢车菊-3,5-O-二葡萄糖苷,矢车菊-3-O-葡萄糖苷、芍药-3,5-O-二葡萄糖苷、芍药-3-O-葡萄糖苷和天竺葵-3,5-O-二葡萄糖苷;比较了六个牡丹品种的花色苷组成。  相似文献   
150.

为了分析热水浸泡和冷水浸泡牡丹花茶汤的滋味和风味特征,采用热水浸泡、冷水浸泡30 min、冷水浸泡1 h和冷水浸泡2 h制备4种茶汤,采用电子鼻对茶汤主体风味特征和相似度进行比较,采用电子舌对茶汤味觉特征进行量化分析,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仪对茶汤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热水浸泡茶汤与冷水浸泡1 h茶汤主体风味特征较为相似,不能通过主体风味特征对两者进行区分;冷水浸泡30 min和2 h茶汤与热水浸泡茶汤、冷水浸泡1 h茶汤均能够进行有效区分。不同制备方法获得茶汤之间除酸味值、涩味值和苦味回味值外,其它味觉特性没有显著差异;茶汤中醇类物质和酯类物质含量较多,随浸泡时间延长,冷水浸泡茶汤中酯类物质和醇类物质含量逐渐下降,烷烃类物质含量逐渐增加。结合主体风味特征和滋味特性,采用冷水浸泡1 h替代热水浸泡牡丹花茶,能够在具有相似风味的同时,提升茶汤的酸味、涩味和苦味回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