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84篇
  免费   2913篇
  国内免费   1592篇
电工技术   2507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1950篇
化学工业   1814篇
金属工艺   349篇
机械仪表   1715篇
建筑科学   952篇
矿业工程   333篇
能源动力   342篇
轻工业   4349篇
水利工程   298篇
石油天然气   1147篇
武器工业   241篇
无线电   184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76篇
冶金工业   406篇
原子能技术   158篇
自动化技术   5601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472篇
  2022年   912篇
  2021年   1118篇
  2020年   992篇
  2019年   862篇
  2018年   771篇
  2017年   924篇
  2016年   890篇
  2015年   1005篇
  2014年   1344篇
  2013年   1376篇
  2012年   1678篇
  2011年   1771篇
  2010年   1264篇
  2009年   1262篇
  2008年   1117篇
  2007年   1332篇
  2006年   1147篇
  2005年   890篇
  2004年   725篇
  2003年   626篇
  2002年   553篇
  2001年   395篇
  2000年   345篇
  1999年   271篇
  1998年   258篇
  1997年   222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9篇
  1961年   4篇
  195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pH中和系统辨识中的人工神经网络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H中和作为化工、生物、发电和污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具有极强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很难对其进行精确建模,因此,pH值的控制一直是工业过程控制中的一个难题。本文借鉴了计算机领域中神经网络(NN)在非线性系统建模中的显著作用,结合对pH中和过程机理的分析,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辨识模型,对典型的pH中和过程系统辨识进行了仿真研究,并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在pH中和过程辨识中具有较高的辨识精度,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采用机理建模方法对舵机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受到的限制比较多,如LVDT传感器、功放模块等非线性环节。采用实验建模的方法,利用试验测得的电动舵机的频率响应曲线来辨识出舵机系统的数学模型。经过仿真分析,比较得出采用的实验建模方法所建立的模型误差更小、更接近实际系统。  相似文献   
993.
994.
聚(D,L-乳酸)基仿生聚合物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一种新型聚乳酸基仿生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新方法.具体实验步骤是:利用聚乳酸上叔碳原子的自由基反应活性,在过氧化二苯甲酰的催化作用下,将马来酸酐引入聚乳酸侧链上,以此提供高反应活性的酸酐键;然后利用酸酐基团与-NH2发生N-酰化反应这一特点,将脂肪族二胺引入聚乳酸侧链上,从而克服聚乳酸降解产物的体液环境呈酸性的缺陷;再用碳二亚胺作缩合剂,在二胺改性聚乳酸材料中共价引入一种细胞粘附肽段Arg-Gly-Asp-Ser(RGDS),赋予材料生物活性和生物特异性,这样就制备了一种新型聚乳酸基仿生材料.采用MALLS、FTIR和XPS对仿生材料进行结构表征;采用罗丹明比色法、茚三酮显色法和氨基酸分析仪检测法对仿生材料中的马来酸酐、二胺和粘附肽RGDS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按文中所述之制备技术,在不改变聚乳酸材料主链结构的前提下,该仿生材料中粘附肽RGDS的含量是5.12μmol/g.这就形成了一种具有类似细胞外基质的新型仿生材料.  相似文献   
995.
郭超  韩伟  任菲  王超 《粮油食品科技》2021,29(6):231-237
为开发新型防霉剂,降低粮油食品储藏、运输、流通等过程中霉变对其品质和食用安全的影响,研究筛选获得具有强防霉活性的微生物。采用抑菌圈法,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为指示菌筛选具有防霉活性的菌株。利用形态学观察、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进行菌株鉴定;通过不同温度、pH和蛋白酶K处理对防霉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初筛获得33株对禾谷镰刀菌具有强抑制活性的菌株,复筛后选择的7株菌归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活性物质分析发现7株菌的活性物质均不耐高温和强酸碱,同时蛋白酶K处理对其防霉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初步推断为肽类;通过抑菌谱测定发现菌株ASAG 62对常见霉菌(产黄青霉Penicillium flav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e、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禾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96.
从吉林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絮凝铜离子的菌株,通过16S rDNA扩增和菌株鉴定.鉴定其为植生乌拉尔菌(Raoultella planticola),研究了生物絮凝剂对铜离子(0.2 ppm)的絮凝条件.结果表明,絮凝效率达到80%以上.影响絮凝效率的主要因素和变量为pH、絮凝时间.在pH=5、1.62 h...  相似文献   
997.
准噶尔盆地柴窝堡区块储层油气识别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了以岩心、录井及实验室分析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了岩心刻度测井分析技术,建立了岩性判别标准和储层物性及含油气性测井解释模型,结合测试成果资料,制定了油气层判别标准,并对柴窝堡地区储层物性及含油气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98.
为将2个细节点集高效而准确地配准,首先利用与细节点相关联的短脊线对细节点组合进行初选,然后采用局部特征结构匹配精选出5对细节点作为配准的候选对应点.在2个细节点集配准后的匹配中,针对采用弹性匹配算法经常出现的细节点错配的情况,提出根据匹配可信度对各匹配对的匹配分值进行加权处理,以降低其对匹配精度的影响.采用FVC2002公布的指纹库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匹配效率和准确性上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9.
简述了国内外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更新和进展.欧盟《塞维索法令》对重大危险源辨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根据恶性事故的发生及生产应用的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目前已更新至第三版.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起步较晚,与《塞维索法令》密切相关,随着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也更新至第三版.重大危险源辨识理论仍然需要不断地完善,以...  相似文献   
1000.
Non-viral gene delivery has become a popular approach in tissue engineering, as it permits the transient delivery of a therapeutic gene, in order to stimulate tissue repair. However, the efficacy of non-viral delivery vectors remains an issue. Our lab has created gene-activated scaffolds by incorporating various non-viral delivery vectors, including the glycosaminoglycan-binding enhanced transduction (GET) peptide into collagen-based scaffolds with proven osteogenic potential. A modification to the GET peptide (FLR) by substitution of arginine residues with histidine (FLH) has been designed to enhance plasmid DNA (pDNA) delivery. In this study, we complexed pDNA with combinations of FLR and FLH peptides, termed GET* nanoparticles. We sought to enhance our gene-activated scaffold platform by incorporating GET* nanoparticles into collagen–nanohydroxyapatite scaffolds with proven osteogenic capacity. GET* N/P 8 was shown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formulation for delivery to MSCs in 2D. Furthermore, GET* N/P 8 nanoparticles incorporated into collagen–nanohydroxyapatite (coll–nHA) scaffolds at a 1:1 ratio of collagen:nanohydroxyapatite was shown to be the optimal gene-activated scaffold. pDNA encoding stromal-derived factor 1α (pSDF-1α), an angiogenic chemokine which plays a role in BMP mediated differentiation of MSCs, was then delivered to MSCs using our optimised gene-activated scaffold platform, with the aim of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angiogenesis as an important precursor to bone repair. The GET* N/P 8 coll–nHA scaffolds successfully delivered pSDF-1α to MSCs, 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 sustained increase in SDF-1α protein production and an enhanced angiogenic effect, a key precursor in the early stages of bone repai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