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34篇
化学工业   44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06篇
石油天然气   5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4篇
冶金工业   19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21.
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AIBN为引发剂,N-[(4-溴-3,5-二氟)苯基]马来酰亚胺(BDPM)和苯乙烯(St)为原料,通过溶液聚合合成了N-[(4-溴-3,5-二氟)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BDPM/St)二元共聚物,考察了单体投料比、单体总浓度、引发剂浓度和反应时间对共聚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1 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根据元素分析测定结果,计算得到共聚物中两种单体单元的摩尔配比接近1∶1,表明了BD-PM和St具有明显的交替共聚趋势。通过热重分析对BDPM/St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二元共聚物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GPC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Mn=2.17×105,MW=2.85×105,D=1.4),表明BD-PM/St聚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722.
抗高温苯基阳离子淀粉降滤失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鑫  解金库  张灵霞 《石油化工》2012,41(7):801-805
以环氧氯丙烷、苯基有机胺、羧甲基淀粉(CMS)钠盐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油田钻井液用抗160℃高温的苯基阳离子(PC)淀粉(PCS)降滤失剂。采用FTIR和DTA-TG方法研究了PCS的结构特征和热稳定性。表征结果显示,CMS钠盐的结构上引入了PC,PCS的热分解温度为230℃。考察了PCS的制备条件对PCS降滤失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PCS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m(PC)∶m(CMS)=1∶4,80℃,5 h。利用高温滚子加热炉和常温中压滤失仪等钻井液专用仪器研究了PCS的钻井液性能。在160℃高温滚动16 h后,PCS的常温中压滤失量未增大,仅为8.4 mL。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PCS在160℃高温下具有良好的耐热稳定性,适用于井底温度低于160℃的深井钻探。  相似文献   
723.
食品的风味是食品功能属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由气味和滋味组成的、带给人的嗅觉和味觉在香、味以及口感等方面的一个错综复杂的综合感受,它对食品的感官功能属性、食品的可接受消费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食品美妙滋味的合理组合和释放不再局限于由食品香料和香味添加物构成的食用香精来达到,而是涉及到更多食品风味配料的合理开发和使用。对食品风味配料的产品类别进行科学界定,可改变目前有关概念的混乱状况,为其正确使用和监管提供基础,也可为尽快制定食品风味配料卫生管理办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24.
研究了黑色食品的溶解方法,对不同的消解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并对高压消解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在H2SO4介质中,采用CTMAB-OP胶束增敏,锗-苯基荧光酮显色,并对最大吸收波长、显色时间、显色剂用量、酸用量、表面活性剂用量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在λmax=507 nm,0~20μg/50 mL内符合朗白比尔定律,ε=1.31×105L.mol-1.cm-1。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抗干扰性、重现性和稳定性,操作简单方便、无需分离,可直接用于黑色食品中痕量锗的测定。  相似文献   
725.
丁酸苯酯Fries重排制备o-羟基苯丁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丁酸苯酯为原料,探讨了丁酸苯酯Fries重排选择性制备o-羟基苯丁酮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3个因素对o-羟基苯丁酮收率影响的显著性,通过单因素实验进一步考察了上述因素对丁酸苯酯重排制备o-羟基苯丁酮收率的影响。反应物中o/p-羟基苯丁酮的质量分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n(催化剂)∶n(丁酸苯酯)=1∶(1—1.2),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2 h,丁酸苯酯转化完全,o-羟基苯丁酮收率为36%。在Zobarx SB-C18色谱柱(4.6 mm I.D.×150 mm,5μm)上,以V(甲醇)∶V(水)=75∶25混合溶剂为流动相,o/p-羟基苯丁酮达到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726.
以三桠苦的叶片为原料,采用常规提取法开发新型烟用香料。利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收集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认了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共鉴定出24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3,4,4α,5,6,8α-6H-2,5,5,8α-四甲基-2H-1-苯并吡喃(1.33%),2,6-二甲喹啉(2.49%),9-甲基-S-八氢蒽(0.95%),榄香素(0.55%),斯巴醇(0.67%),丁基化羟基甲苯(38.78%),2,4,6-三异丙基苯乙酮(2.16%),六乙苯(17.9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52%),2,4,6-三特丁基-苯酚(5.53%),植醇(0.71%)。并进行了卷烟加料试验,结果表明:该提取物具有增加烟气甜润感和细腻性、柔和烟气、提升烟气浓度和丰富性、谐调烟香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7.
不同工艺热反应风味香料的电子鼻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不同反应工艺对天然香料风味的影响,首先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以香菇提取液为基料,结合其它前体物质进行Maillard反应制备新型风味调料,再通过电子鼻PEN3系统动态采集9组不同香料芳香成分,得到电子鼻的响应值,采用PCA、LDA模式识别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基本配方条件下,添加赖氨酸、木糖和甘油,在110℃条件下热反应120min,可制得风味浓郁的新型风味调料,利用电子鼻能够无损检测并区分不同处理工艺的热反应香料。  相似文献   
728.
新型无卤阻燃共聚酰胺66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自制双(4-羧苯基)苯基氧化膦(BCPPO)、尼龙(PA)66盐为原料,通过两步共缩聚反应制得了无卤阻燃共聚酰胺66(FR-PA66)。以特性粘度为考察指标,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制备FR-PA66的最佳工艺条件:BCPPO与PA66盐初始混合物的pH为7.5,水溶液缩聚阶段反应温度为210℃,压力为1.75MPa,反应时间为90min;熔融缩聚阶段反应时间为25min。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法、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FR-PA66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R-PA66的热分解温度及残炭率均高于PA66;共聚单体BCPPO的引入提高了FR-PA66的热稳定性,且有一定的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729.
苏岩  陈永  曹明 《电镀与涂饰》2008,27(1):40-42
以苯甲醇为主溶剂,乙醇为助溶剂,羧甲基纤维素作增稠剂,制备了水溶性船舶用脱漆剂。讨论了不同用量的苯甲醇、复合促进剂对脱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用量,分别为:φ(苯甲醇)=40%,φ(促进剂)=13%。按国家标准将新型脱漆剂与传统脱漆剂对不同漆膜的脱漆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该脱漆剂的脱漆效果优于传统的醇醚型、热碱型脱漆剂,而与二氯甲烷型脱漆剂相当,在安全性方面则优于传统脱漆剂。  相似文献   
730.
Liquid crystalline elastomers (LCEs) have demonstrated tremendous potential in applications such as soft robotics, biomedical materials, electronics, sensors, and biomimetic systems.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LCE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gree of crosslinking, nature of the mesogens, and mesogen orientation in the LCE network structure. A wide range of dynamic covalent bonds (DCBs) capable of dynamic bond exchange reactions (DBERs) have been introduced into LCE structures to obtain intelligent materials in recent decades. In this review article, we discuss the molecular constitution, macrostructure, morphing mechanism, recent advances in LCEs with dynamic covalent bonds, the influence of DCBs on self-healing, reprogramming and reprocessing properties of LCE actuators, an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incorporating dynamic chemistry in the field of LCE actua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