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9篇 |
免费 | 87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1篇 |
化学工业 | 73篇 |
金属工艺 | 13篇 |
机械仪表 | 7篇 |
建筑科学 | 5篇 |
能源动力 | 3篇 |
轻工业 | 458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3篇 |
冶金工业 | 13篇 |
原子能技术 | 6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为了提高发酵芥菜的品质,本试验将新鲜芥菜洗净后,分别将含水量80%、84%、88%的芥菜添加11%、12%、13%、14%、15%的食盐进行腌制,研究原料含水量和食盐含量对发酵芥菜成品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含水量为80%~88%的芥菜,其原料含水量越高,成品挥发酯含量越高;亚硝酸盐含量和pH值越低;游离氨基酸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腌制盐分的升高,亚硝酸盐、挥发酯的含量下降,pH值上升,游离氨基酸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综合而言,选择腌制食盐含量11%,原料含水量88%为宜,此条件下亚硝酸盐含量为3.79 mg/kg,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为0.14 g/100 g,挥发酯含量为0.57 g/100 g,芥菜汁的pH值为4.86。 相似文献
103.
以腌制好的盐坯榨菜为原料,传统的脱盐处理方法作对照,研究三级逆流梯度脱盐工艺对榨菜脱盐处理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榨菜采用三级逆流梯度脱盐方法[总菜水比为1∶2(g/mL),三级浓度梯度菜水比1∶2(g/mL),3min;二级浓度梯度菜水比1∶1(g/mL),3 min;一级浓度梯度即清水处理组菜水比1∶1(g/mL),3min]处理后榨菜品质最好,处理后的榨菜含盐量为6.0%,总酸3.4g/kg,氨基酸总量664mg/100g,风味物质为53种;处理后的终极脱盐液中盐分3.2%,总酸1.76g/kg,氨基酸总量80.3mg/100g,可用于榨菜酱油的加工。该脱盐处理方法的脱盐效果好、对榨菜品质影响小、可减少脱盐过程中的用水量同时缓解污水处理压力。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107.
本文旨在研究以泡菜母水作引子的蔬菜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变化,并对泡菜质量控制和泡菜中功能性细菌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支持。采集发酵过程中不同发酵时间的样品,提取基因组,PCR扩增16S r RNA的V3+V4区并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发酵不同时间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以老坛水作引子的发酵过程中发酵启动时魏斯氏菌属可达到74.5%,而之后则在10%左右,取而代之成为优势菌的是乳杆菌属,含量达到80%85%。说明泡菜发酵中启动菌为魏斯氏菌属,发酵的关键菌为乳杆菌属,同时表明四川泡菜是优良的微生物资源,可用于魏斯氏菌属,乳杆菌属,乳球菌属,片球菌属和明串珠菌属等益生菌的分离和筛选。 相似文献
108.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对盐质量浓度5 g/100 mL和19 g/100 mL腌制麻竹笋的微生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DNA提取、巢式PCR、DGGE电泳和克隆测序后,从低盐质量浓度(5 g/100 mL)腌制笋中分离出4 条明显的亮带,经鉴定分别为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乳球菌属(Lactococcus sp.)、魏斯氏菌属(Weissella sp.)和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从高盐质量浓度(19 g/100 mL)腌制笋中分离出5 条明显的亮带,经鉴定分别为绿色气球菌(Aerococcus viridans)、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 sp.)、未得到培养的细菌(unculturedbacterium)、厌氧芽孢杆菌属(Anoxybacillus sp.)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低盐腌制笋的优势菌多为益生菌,而高盐腌制笋的优势菌则多为抗性较强的菌。基于16S rDNA的PCR-DGGE技术为分析腌制麻竹笋中微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一条可靠、快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建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同时快速检测酱腌菜中7种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脱氢乙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和2种甜味剂(糖精钠、安赛蜜)的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甲醇+ 0.02 mol/L乙酸铵溶液,梯度洗脱,在35℃柱温,0.20 ml/min流速下,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30、257 nm波长处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2种甜味剂和7种防腐剂15 min内完全分离,在10~250 mg/L范围内,峰面积和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以3组高、中、低浓度作为不同的添加水平,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5.1% ~98.8%,RSD为3.5%~8.5%(n=6),检出限(S/N=3)为0.2~ 1.0 mg/kg,定量限(S/N=10)为0.5~4.0 mg/kg.结论 本方法操作方便、分离效果好、线性范围宽,能满足酱腌菜中防腐剂和甜味剂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