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2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3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39篇
化学工业   400篇
金属工艺   16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45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6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TCA法、Sevag法、酶法、酶法-TCA法结合和酶法-Sevag法结合对玉米麸皮水溶性多糖进行除蛋白研究,以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指标。结果表明:酶法-TCA法结合除蛋白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5h,pH7.5,加酶量2%(以底物计),TCA终浓度为1%,其蛋白质脱除率为95.24%,多糖损失率为20.02%,优于其他四种方法。此方法可用于玉米麸皮水溶性多糖中蛋白质的去除。  相似文献   
72.
茶多糖是一种水溶性复合多糖,在保健食品和药品发展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试验利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茶多糖,先考察了不同料液比、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时间和超声温度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然后利用正交试验,优化茶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凤凰茶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0、超声波功率350W、超声时间20min、超声温度70℃.  相似文献   
73.
大豆种皮多糖在甘露聚糖酶修饰下力学行为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β-甘露聚糖酶限制性水解大豆种皮多糖,探讨不同水解时间对大豆种皮多糖流变性质及凝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β-甘露聚糖酶作用时间的延长,多糖粘度有下降趋势;酶修饰对胶凝行为的影响则更复杂,修饰作用表现出时间依赖性,在不同的处理时间,多糖的力学行为给予各自独特的响应,原因可能是酶处理时间不同,从多糖分子中游离出来的单糖及寡糖组分的区别造成了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对环境响应的差异,进而影响多糖分子的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74.
研究红阳猕猴桃果实多糖组分的分离纯化、单糖组成及其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水提取总多糖,层析法分离纯化多糖组分;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组分的纯度和分子质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糖纯组分的单糖组成;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FT-IR)光谱鉴定多糖纯组分的特征官能团;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测定多糖纯组分对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和结肠癌这5种癌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总多糖分离出ACP-1、ACP-2、ACP-3、ACP-4这4种单组分多糖;其中ACP-3纯度最高,分子质量为2 663 k D,主要含有L-鼠李糖(17.78%,物质的量分数,后同)、D-半乳糖醛酸(25.25%)、D-半乳糖(25.45%)、L-阿拉伯糖(20.51%)、D-葡萄糖(6.14%)、D-甘露糖(2.13%)、D-木糖(1.03%)、D-葡萄糖醛酸(0.97%)及少量D-岩藻糖(0.74%);其FT-IR光谱图有多糖特征官能团的吸收峰。ACP-3对5种癌细胞增殖的半数最大抑制浓度依次为0.646、0.310、0.642、0.281、0.575μmol/L,对癌细胞增殖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5.
螺旋藻多糖提取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提取螺旋藻多糖的传统工艺存在着流程长,操作复杂,有机溶剂消耗大等问题。采用三氯乙酸(TCA)法代替Sevag法去除蛋白质,使改进后的提取工艺中蛋白质去除率增加,多糖损失率降低,流程缩短。通过用DEAE-Speharose和Sephadex-G50柱的分离纯化得到2个多糖组分。经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r1=12600,Mr2=16600。组分1的单糖组成:D-葡萄糖、D-甘露糖、D-半乳糖和葡萄糖醛酸;组分2的单糖组成:D-葡萄糖、D-木糖、L-鼠李糖和葡萄糖醛酸。  相似文献   
76.
谷物β-葡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该文综述谷物β-葡聚糖结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测定方法、提取纯化及开发应用等方面研究进展,并对谷物β-葡聚糖研究存在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7.
目的:明确培养猴头菌菌丝体时不同碳、氮源对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碳、氮源液体培养基对猴头菌进行液体浅层静置培养,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菌丝体中的多糖含量。结果:从菌丝体多糖含量角度考虑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豆腐渣;在淀粉用量为4.0%、豆腐渣用量为1.5%时得到的猴头菌菌丝体多糖含量高达162.17mg/g。结论:淀粉和豆腐渣能比常用碳、氮源大幅度提高液体培养猴头菌菌丝体的多糖含量,而且价格低、来源广,在生产上有着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8.
以柠檬酸三钠-三氯化铁法合成水溶性大豆多糖-铁(Ⅲ)配合物,采用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得其含铁量为18.1%,表明Fe3+与水溶性大豆多糖基本形成了稳定的配合物,在pH值1~14内不沉淀。对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表明,水溶性大豆多糖与铁配合后,对羟基自由基、亚硝酸盐的清除活性及对脂质抗氧化的活性均比水溶性大豆多糖好。在浓度为10 mg/mL时,水溶性大豆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16.0%,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为53.9%,对脂质体氧化的抑制率为34.9%,而相同条件下水溶性大豆多糖-铁(Ⅲ)配合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29.6%,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为67.5%,对脂质体氧化的抑制率为77.9%。  相似文献   
79.
为了研究青钱柳多糖降血糖活性,从青钱柳水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青钱柳多糖,然后用其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进行灌胃,观察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及其体质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青钱柳多糖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血糖值有极显著性差异,青钱柳多糖可以显著提高小鼠对葡萄糖、淀粉的糖耐量,但对蔗糖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0.
Pectin is one of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primary cellular walls and middle lamella in plant tissues. In this study, water-soluble pectin (WSP) and acid-soluble pectin (ASP) fractions were isolated from pulp tissues of banana fruit at various ripening stages. Their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s, glycosyl linkages and molecular mass distributions were evaluated. As ripening progressed, fruit firmness decreased rapidly, which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WSP content and the decrease in the ASP content. Meanwhile, the molecular mass distributions of WSP and ASP fractions exhibited a downshift tendency, indicating the disassembly of pectin polysaccharides. Moreover, galactose and galacturonic acid as the major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s of pectin polysaccharides increased in WSP fraction but decreased in ASP fraction during fruit softening. GC–MS analysis further revealed that pectin polysaccharide had a 1,4-linked galactan/galacturonan backbone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branching and terminal linkages in WSP and ASP fractions. During banana fruit ripening, the amount of 1,4-linked Galp residues of ASP frac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reas 1,3,6-linked Galp, 1,2-linked Manp and 4-linked Araf residues disappeared, which was related to depolymerization of pectin polysaccharides. Overall,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modifications in polysaccharide compositions and glycosyl linkages, reduced molecular mass distributions and enhanced depolymerization of pectin fraction during banana ripening were responsible for fruit softe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