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5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3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44篇
化学工业   419篇
金属工艺   16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747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6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倒卵叶五加多糖的提取分离工艺.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多糖提取分离工艺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所优化的倒卵叶五加多糖最佳提取分离工艺为用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h;醇沉分离工艺最佳条件为醇沉时乙醇体积分数859/6,料液比1:2(g/mL),静置14h.实验证明,该提取分离工艺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2.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桑叶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微波辅助技术进行桑叶多糖提取,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因素与水平,应用Box-Behnken设计3因素3水平的试验,依据回归分析确定最优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桑叶多糖的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88℃、时间11 min和液固比18∶1,提取的多糖含量为15.20 mg/g.微波辅助提取的多糖含量分别比传统水提法提取10 min和60 min高2.18倍和0.23倍.  相似文献   
23.
应用30和50μg A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菌苗,接种不同年龄组儿童和青少年、观察其全身和局部反应及大面积普种的异常反应。结果表明:接种30和50μg 菌苗后全身和局部反应轻微,两种剂量的接种反应无差别,仅有两个点接种两个不同年龄组时出现50μg 的全身及局部反应高于30μg。普种50多万人均未发生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24.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了多糖巨球,利用可见光光谱仪研究了多糖巨球对甲基橙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甲基橙初始质量浓度、pH值和温度对多糖巨球的吸附量影响明显。当多糖巨球投入量为1 g、pH为6.848、温度为20℃时,吸附率达99.4%。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多糖巨球等温吸附曲线进行了描述,实验结果符合Freundlich模型(R2=0.999)。  相似文献   
25.
为明确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玉米麸皮多糖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MTT、倒置显微镜观察、分裂指数、集落形成方法测定细胞活力.MTT实验结果表明,水提玉米麸皮多糖可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的生长,随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细胞抑制率增加,0.02 g/L的多糖处理48 h其抑制率可达60.62%.另外两种多糖对HT-29细胞无明显的抑制效果.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水提玉米麸皮多糖作用48 h,HT-29细胞有明显的形态学改变.同时,水提玉米麸皮多糖能够抑制HT-29细胞有丝分裂数和集落形成率,并呈时间和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26.
为优选并确立积雪草的最佳脱脂工艺,考察积雪草不同脱脂溶剂对多糖得率和脱脂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脱脂工艺进行优化.最佳脱脂工艺为:料液比(g/mL)1∶10,乙醚-乙醇溶液(V乙醚∶V乙醇=2∶3)在35℃下脱脂6h.在此脱脂方案下,积雪草多糖平均得率为2.69%(n=5),RSD为2.23%,脱脂率为15.87%(n=5).该脱脂方案稳定,可使多糖得率更高.  相似文献   
27.
以灯心草为研究对象,用多糖提取率作为衡量提取工艺的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星点设计原理,选取超声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四因素五水平进行响应面分析,建立灯心草多糖提取率的二次回归方程,得到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浸提时间对灯芯草多糖的提取率影响最为显著.当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25.9 min、浸提温度78.1℃、浸提时间2.05 h、液料比86.6 1 mL/g时,灯心草多糖理论提取率为0.607 4%,验证值为0.613 2%.  相似文献   
28.
植物多糖在药理、农业、食品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在药理方面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在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探讨了国内外植物多糖检测现状,并提出了规范性建议,为今后多糖检测标准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9.
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对牛蒡多糖提取液进行脱色和脱蛋白处理,后经超滤进一步分离纯化提高产品的纯度.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树脂脱色的工艺参数: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F为脱色树脂,用量30g,料液pH值4.5,吸附流速0.5mL/min,脱色率达92.68%,多糖保留率85.53%,蛋白质去除率90.27%.通过考察超滤膜分子质量大小、压力、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超滤的影响,优化确定了适宜的操作条件:膜截留分子质量1万,超滤温度25℃,压力0.10MPa,超滤时间10min,此时多糖截留率94.05%,膜通量2.59mL·cm^-2·min^-1,多糖纯度达到85.82%.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纯化牛蒡多糖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超滤能够有效避免成分损失,保持多糖的活性,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0.
Objective: This work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natural plant polysaccharide as pharmaceutical mucoadhesive excipients in delivery systems to reduce the clearance rate through nasal cavity.

Methods: Novel natural polysaccharide (Hibiscus rosasinensis)-based mucoadhesive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emulsion crosslinking method for the delivery of rizatriptan benzoate (RB) through nasal route. Mucoadhesive microspheres were characterized for different parameters and nasal clearance of technetium-99m (99mTc)-radiolabeled microspheres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gamma-scintigraphy.

Results: Their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drug was stable during preparation of microspheres. Aerodynamic diameter of microspheres was in the range 13.23?±?1.83–33.57?±?3.69?µm. Change in drug and polysaccharide ratio influenced the mucoadhesion,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and in-vitro release property. Scintigraphs taken at regular interval indicate that control solution was cleared rapidly from nasal cavity, whereas microspheres showed slower clearance (p?Conclusion: Natural polysaccharide-based microspheres achieved extended residence by minimizing effect of mucociliary clearance with opportunity of sustained delivery for longer du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