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3篇
化学工业   5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491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使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品种山药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根据双波长法的测定原理,确定山药直链及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直链淀粉分别为624 nm和410 nm,支链淀粉分别为538 nm和758 nm。试验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标准曲线良好。直链淀粉在0~5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其碘复合物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R~2=0.999 7),支链淀粉在0~25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其碘复合物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R~2=0.998 4)。山药中直链淀粉含量为0.026 mg/mL,回收率在96.72%~98.73%之间;支链淀粉的含量为0.072 mg/mL,回收率在95.74%~97.87%之间,RSD均小于1.5%。  相似文献   
452.
研究栘叶多酚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并考察其纯化前后对胰淀粉酶的抑制作用。通过静态吸附解析实验筛选出吸附性能和解吸性能良好的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进一步研究其纯化多酚的工艺条件和技术参数。结果显示:上样溶液质量浓度为25 mg/m L,上样流速为1 m L/min,以10 BV进行上样,以50%的乙醇溶液为解析剂,洗脱流速为3 m L/min,洗脱体积为8 BV进行洗脱,栘叶浸膏中多酚的含量由原来的39.7%提高到91.89%。纯化后,栘叶多酚对胰淀粉酶的抑制率高于纯化前,且纯化前后对胰淀粉酶的抑制率均高于100 mg/m L大黄提取物对胰淀粉酶的抑制效果,说明栘叶多酚对胰淀粉酶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且纯化有利于提高栘叶多酚对胰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53.
解淀粉芽孢杆菌可用作多种食品工业酶的生产菌株,但其极低的转化效率影响了这类工业菌株的重组改造及优化。通过对1398解淀粉芽孢杆菌和一种地衣芽孢杆菌Jbac基因组的数据分析,发现这些微生物存在IV型DNA限制修饰系统。对这些微生物转化经甲基化和未经甲基化的质粒,证实外源DNA甲基化修饰会降低DNA的转化效率;利用将外源质粒进行相同类型甲基化的这种新转化策略,表达质粒pMK4E-dx被转入解淀粉芽孢杆菌LT中,发酵结果显示,其中重组菌株LT-J1/pMK4-dx和LT-J2/pMK4-dx分泌的中温淀粉酶活达到145.9和153.6 U/mL,分别为原菌株发酵淀粉酶活的3.65和3.84倍。  相似文献   
454.
为研究具有特异性结合淀粉活性乳酸菌的淀粉代谢能力,以副干酪乳杆菌L1为对象,研究其产酶性质及对生淀粉的利用能力,对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生淀粉酶分子质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碳水化合物和有机酸的产生及利用情况。结果表明,生淀粉酶存在于L1菌体细胞表面和上清液中,该酶对不同来源生淀粉均具有一定的水解能力,生淀粉对该酶具有诱导作用。在培养基初始pH 6.5、淀粉占碳源比例68%、碳源添加量2.03%条件下,表现出最高酶活力为(191.64±0.63)U/mL。碳水化合物水解产物麦芽低聚糖为中间产物,葡萄糖、麦芽糖为终产物;有机酸水解产物以乳酸为主要产物,柠檬酸为次级产物。本研究从代谢角度证实了L1结合生淀粉的同时,具有利用生淀粉的能力,对乳酸菌在淀粉类基质中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5.
为揭示Cl-及柑橘黄酮对胰淀粉酶活性和淀粉体外消化的影响,通过DNS法研究Cl-对胰淀粉酶酶学性质的影响,在有(或无)Cl-基础上研究柑橘黄酮对胰淀粉酶活性及淀粉消化的影响,并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Cl-及柑橘黄酮与胰淀粉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Cl-是胰淀粉酶的激活剂,并且激活呈现剂量效应,10 mmol/L Cl-(相当于食盐摄入量4.5 g/d)能充分激活胰淀粉酶;Cl-能提高胰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由37 ℃提升至47 ℃)和热稳定性(失活温度由47 ℃提升至57 ℃),改变胰淀粉酶的最适pH(由pH 6变为pH 7),而不改变其pH稳定性;无Cl-时,高质量浓度的黄酮对胰淀粉酶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最高为17.1%,然而10 mmol/L Cl-能解除这种抑制作用;10 mmol/L Cl-能大幅提高淀粉消化速率,终质量浓度0.056 mg/mL的柑橘黄酮不影响淀粉消化。荧光光谱试验结果表明:柑橘黄酮与胰淀粉酶结合使胰淀粉酶的荧光特性发生静态猝灭,10 mmol/L Cl-基本不影响柑橘黄酮和胰淀粉酶作用后的荧光光谱。本研究结果可为淀粉体外消化试验及柑橘黄酮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6.
以冻融稳定性、膨胀度和溶解度为指标,研究G4淀粉酶、β-淀粉酶处理对小麦淀粉老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4淀粉酶和β-淀粉酶对小麦淀粉老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两种酶的抗老化效果之间无显著差异,且二者复配无显著增效作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β-淀粉酶的酶解工艺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30min、酶解温度52.5℃、加酶量0.13%,在此条件下,与对照相比酶解处理小麦淀粉的析水率降低32.60%、溶解度升高10.54%、膨胀度升高44.45%。  相似文献   
457.
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是参与甘薯块根中淀粉酶水解最主要的酶,其活性变化对甘薯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不同甘薯品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以及糖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加热温度是影响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当温度高于60℃时,β-淀粉酶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当温度高于60℃时...  相似文献   
458.
本研究首先对玉米淀粉进行韧化处理,再通过淀粉酶解法制备表面施胶淀粉。探究了改性后淀粉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纸张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玉米原淀粉,韧化处理可有效调控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结晶结构,以水分含量75%、处理温度60 ℃、处理时间24 h韧化处理制备的表面施胶淀粉可有效提高纸张机械性能,横向环压指数最大提升约3.7%,横向抗张指数最大提升约10.5%,纵向抗张指数最大提升约3.4%,耐破指数最大提升约10%。本研究从表面施胶淀粉短程有序性角度诠释了其对纸张机械性能的增强机制,为韧化处理制备表面施胶淀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59.
为评估芽孢杆菌的致腐潜能异质性,本研究以从腐败低温香肠中分离出来的6 株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20 ℃(常温)和37 ℃(最适生长温度)条件下的致腐性能。试验分别测定了6株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产酸能力、产气能力、蛋白酶活力、脂肪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C)的产酸能力较强,在37 ℃条件下培养48 h,pH较空白组下降0.71;解淀粉芽孢杆菌(G)的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的能力更强,其蛋白酶活力高达7.17 U/mL,37 ℃条件下培养至5 d的淀粉分解圈面积为16.53 cm2;蜡样芽孢杆菌(C)的综合腐败能力最弱,具体表现为其蛋白酶活力为2.63 U/mL,37 ℃条件下培养5 d的淀粉分解圈面积为7.55 cm2。同时发现生长温度对菌株致腐性能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说明芽孢杆菌菌株的致腐性能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在探究其腐败特性时,应充分考虑菌株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460.
以分离自豆酱中的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HDF-C14为出发菌株,采用He-Ne激光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的方法获得高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的突变株HDF-C14-HN5,并将其应用到豆酱发酵中,测定酱曲发酵时蛋白酶和淀粉酶的酶活力。所得成曲中干基蛋白酶酶活力最高可达1572.64U/g,淀粉酶酶活力最高可达2815.23U/g。此生产性发酵实验可以为该菌株投入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