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3篇 |
化学工业 | 34篇 |
机械仪表 | 4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100篇 |
无线电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目的]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红花多糖(safflower polysaccharides,SPS),并分析其结构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红花粗多糖经脱蛋白、DEAE-52纤维素和Sephadex G-200凝胶分离纯化后,得到SPS-A、SPS-B和SPS-C 3个组分,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分析,并考察SPS-A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SPS-A、SPS-B和SPS-C含量分别为89.75%,90.37%,90.22%,样品中不含蛋白质或核酸类物质,推测SPS-A、SPS-B、SPS-C为β-型吡喃环结构。SPS-A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0.35 mg/m L,Fe3+总抗氧化能力(FRAP)为411.58μmol/L FeSO4。[结论]木瓜蛋白酶-Sevag法对红花粗多糖的脱蛋白效果最佳;红花多糖可能含β-型吡喃环结构;红花多糖可作为一种新型抗氧化药物及食物开发。 相似文献
73.
以水酶法从红花籽中提取油脂和水解蛋白为目的,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的方法,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碱提温度为60 ℃,碱提时间为60 min,在水解蛋白酶Alcalase 2.4L、果胶酶和纤维素酶(1:1:1)共同作用下,酶解温度为55 ℃,酶解时间为3 h,料液比为1:5 (w/w),酶总添加量为4.5%,此时,红花籽游离油得率为58.21%,水解蛋白得率为41.32%。对于酶解后得到的乳状液选取最佳破乳方法为冷冻破乳,离心转速为8000 r/min,此时的破乳率为35.28%,总油得率为63.94%。 相似文献
74.
以红花籽油微胶囊为主要原料研制复合饮料,研究红花籽油微胶囊饮料对运动员代谢能力及运动成绩的影响。选择40名哈尔滨市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4周的实验。结果表明:初次饮用红花籽油微胶囊饮料可以短期内降低人体血液中BLA、TG、CK和TC代谢指标水平,提高人体代谢能力,但运动成绩提高不显著(P0.05);在长期饮用情况下,饮用红花籽油微胶囊饮料后运动员200 m冲刺跑运动后血清中BLA和CK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TG和TC水平降低不显著(P0.05),运动成绩提高不显著(P0.05);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运动员并未出现任何身体不适。因此,红花籽油微胶囊饮料对运动代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长期饮用可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75.
针对目前机械式采收红花破碎率高、采净率低的问题,提出在机械切割采收前增加气力梳理整形的采收方式。通过改变红花的采收姿态,实现切割喂入角度的准确定位,从而达到提高采净率、降低破碎率的目的。结合收获期红花的物理力学特性,利用空气动力学理论,建立红花在气流场作用下梳理整形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确定红花被梳理整形的临界条件。设计圆柱管和收缩管两种梳理整形装置,通过仿真试验、对比分析,确定了梳理整形装置气流通道截面形状对红花梳理整形效果的影响规律。经高速摄像试验验证收缩管型梳理整形结构效率高于圆柱管型结构;经台架试验验证增加梳理整形装置后,较未增加梳理整形装置的采收器红花破碎率下降了28.06%,采净率提高了11.36%。 相似文献
76.
H. E. Martinez-Flores M. C. Cruz S. A. Larios G. E. Jiménez J. D. C. Figueroa & C. A. Gómez-Aldap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2005,40(5):517-524
A puffed product was made by extruding corn flour supplemented with soybean and safflower pastes. Mixes with the following proportions of corn flour, soybean and safflower pastes: (i) 89:8:3, (ii) 83:11:6 and (iii) 80:17:3 were extruded. The corn flour, soybean and safflower pastes used had 6.6%, 45.9% and 32.9% protein content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soybean paste contained 11.78 units of inhibited trypsin/mg of sample, which means it was appropriate for human consumption. Sensory evaluation of extruded produc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lavour, crunchiness and acceptance in the case of products 1 and 3, when compared with samples made from corn flour alone. Product 2 had lower scores, as it had a bitter taste because of the greater amount of safflower paste used. Biological testing showed that all the products containing soybean and safflower pastes were superior to the 100% corn diet in terms of food conversion, growth rate and weight gain. 相似文献
77.
研究了红花油在密闭容器中微波辐射条件下,使用甲酸铵溶液作为载氢体、钯/碳作为催化剂的催化转移氢化(CTH)。与其他的催化转移氢化相比,该方法能比较好地将亚油酸完全转化成单不饱和脂肪酸,硬脂酸稍有增加。不用乳化剂或添加大量的水,使用微波CTH就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