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3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54篇
化学工业   37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7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60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市场制度下,国家规定酱油出厂要作8项以上检验合格方准入市。按国家标准GB18186-2000准确检验头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占酱油出厂8项检验合格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与地位,特别是它与4项质量技术指标检验合格还具有纲举目张的连带关系。  相似文献   
62.
随着健康中国计划的推进,酱油的减盐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广式高盐稀态酱油发酵过程中盐分对不同发酵阶段的群落结构影响的基础研究仍较薄弱,难以支撑减盐酱油产品的普及。该研究基于Illumina HiSeq高通量基因序列分析及理化指标监测,研究不同盐分条件下不同发酵阶段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理化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盐组(120 g/L)pH值最低,发酵后快速积累总酸、氨基酸态氮和还原糖;在细菌菌群结构方面,随着盐浓度降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均在低盐酱醪中持续增长;在真菌群落构成方面,假丝酵母属(Candida)和米勒氏酵母属(Millerozyma)含量在低盐组酱醪中明显较高。低盐(120 g/L)酱醪发酵中乳酸菌含量及总酸明显比中盐(150 g/L)及高盐(170 g/L)组较高,并在发酵初期快速形成了更加适合酵母菌目生长的酸性环境,促进酵母菌目在发酵中期形成了明显的优势菌群。该研究结果为减盐发酵提供了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开发酱油低盐发酵微生物调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3.
孙燕  张红宇 《中国调味品》2005,(3):54-55,49
利用免疫亲和柱净化维康4系列荧光计检测酱油中黄曲霉毒素B1,添加回收率在90%以上。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定量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64.
该实验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不同发酵时期的鳀鱼鱼露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并结合感觉阈值评价了挥发性风味物质对总体风味的影响,通过聚类分析探讨发酵过程中的关键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共检测出17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酸类(2.99%~30.02%)、醇类(13.97%~41.77%)、醛类(8.67%~51.61%)总量明显高于其他类别的挥发性化合物;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逐渐增加。发酵0、3、6、9、12、15个月鱼露的主体风味物质分别有9、11、8、9、9和10种。发酵过程中筛选出9种关键性风味物质,包括丁酸、(Z)-4-庚烯醛、癸醛、壬醛、3-甲硫基丙醛、(E,Z)-2,6- 壬二烯醛、3-乙基苯酚、丁酸乙酯和苯酚。  相似文献   
65.
碘盐及发酵温度对低盐固态酱油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碘盐及发酵温度对低盐固态法酿造酱油的影响。试验分析表明微量碘对酱油的色泽有一定影响,使用碘盐的酱油色率略高于非碘盐的酱油,红色指数相近。而发酵温度按第1~7d,41~43℃;第8~18d,44~46℃;第19~20d,47~48℃模式控制,低盐固态酱油的色率及红色指数指标较好,氨态氮的生成率最高。  相似文献   
66.
以养殖缢蛏为原料,利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确定缢蛏液熏制品调味液的配方和液熏工艺条件,所得产品食用方便、滋味鲜美且具有特殊的烟熏香味。  相似文献   
67.
酵母味素在蚝油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蚝油的生产工艺及原辅料对蚝油品质的影响;通过试验表明酵母味素能明显改善蚝油风味,提高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68.
从四川豆豉、鸡精等着眼,论述了复合调味品的类型、特点、营养及开发、研制状况。认为复合调味品是生产企业新的竞争主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添加曲酒丢糟生产酱油大曲的效果研究,并对影响成曲质量和酱油品质的工艺条件(培曲时间、温度)进行了探讨。比较了改良曲与传统曲的性能优势及所产酱油的质量指标差异,确定了丢糟的最佳加入量为10%,培曲的时间24h,最适温度33℃。  相似文献   
70.
简析酱类食品中增稠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稠剂在食品工业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酱类食品中的应用报道较少。本文介绍了几种增稠剂对提高酱类食品质量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