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9篇
  免费   434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63篇
化学工业   567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16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4237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9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8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将新鲜叠鞘石斛汁与糯米糍的营养成分相结合,制作出含有石斛汁的糯米糍。在糯米粉、石斛汁、玉米粉及蜂蜜的添加量这四个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应用正交实验法对石斛糯米糍的制作工艺进行优化,并用感官评定的方法对其口感、色泽等方面进行评定,最后得出石斛糯米糍最佳制作工艺条件为:糯米粉100 g、石斛汁30 g、玉米粉15 g、蜂蜜20 g、蒸煮时间15 min,此条件下的感官品质得分为86.33分。成品水分含量25.03%,蛋白质含量3.18%,脂肪含量4.43%,多糖含量6.25%,卫生指标符合GB 7099-2015糕点、面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优化的石斛糯米糍制作工艺合理、可行,产品有浓郁的石斛香气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是一种老少皆宜的休闲食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52.
以大米粉为原料,采用挤压膨化法研究挤压膨化对大米粉糊化度及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分析了物料含水量、螺杆转速、第五区温度对大米粉糊化度及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的影响,分析得出挤压膨化大米粉的最佳参数为:物料含水量为18%,螺杆转速为190 r/min,第五区温度为190℃;在此实验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糊化度为90.72%,蛋白质体外消化率为82.80%,挤压膨化后大米粉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比未经挤压处理的大米粉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提高了10.31%。本研究为大米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pastorianus(FBY0095)在六种不同氮源组成麦汁(20°P)中生物量、表观发酵度、乙醇浓度以及游离氨基氮(FAN)消耗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20°P超高浓麦汁发酵中,麦汁氮源含量和组成对酵母发酵性能具有显著影响。随着麦汁中可同化氮量的提高,加速了酵母对糖的吸收利用,提高了酵母稳定期生物量和乙醇产量,发酵时间缩短了20%。当氮源匮乏(约为FAN=124.59 mg/L)时,补充适量大豆分离蛋白水解物(SPIH)于超高浓麦汁中,增加了麦汁氮源的多样性,使菌体增长量提高8.3%,乙醇产量提高4.43%,是酵母生长的有效氮源。   相似文献   
54.
首先对三种商用大豆分离蛋白粉的溶解性、氮溶解指数和二级结构进行了比较,选择大豆分离蛋白(样品1)作为后续优化实验的供试蛋白。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研究具有优良乳化活性的大豆蛋白水解产物的生产工艺参数。以胰蛋白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pH为影响因子,乳化活性为响应值,确定最优生产工艺条件为:胰蛋白酶添加量为2.72%,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12h,反应pH为8.85时,大豆分离蛋白水解产物的最大乳化活性为22.57m2/g。   相似文献   
55.
本论文研究不同p H(10、11、12)、不同加热温度(70、80、90℃)和不同甘油浓度(03.0 m L/100 m L)对浓度为6 g/100 m L大豆分离蛋白溶液及大豆分离蛋白-葡萄糖(w/w=1)美拉德反应溶液、大豆分离蛋白-木糖(w/w=1)美拉德反应溶液成膜条件的影响。通过测定大豆分离蛋白-葡萄糖/木糖溶液的色差值及吸光值来判断美拉德反应程度,通过肉眼和手感观察和评价膜的可揭性、颜色和表观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当大豆分离蛋白和糖浓度均为6 g/100 m L的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的成膜条件为甘油浓度:2.5 m L/100 m L、溶液p H11、80℃加热60 min;大豆分离蛋白与木糖美拉德反应产物成膜条件为甘油浓度:0.125 m L/100 m L、溶液p H11、80℃加热60 min;而大豆分离蛋白与葡萄糖在此条件下美拉德反应程度不明显,因此未对其进行膜的制备。   相似文献   
56.
4种通过不同加工处理得到的大豆蛋白,在低pH条件下90℃加热10h所形成的聚合物形态存在很大不同。利用硫磺素T(Th T)荧光强度、差量扫描仪(DSC)和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了来自不同原料大豆蛋白的聚合动力学和组成差异。结果表明,4种大豆原料因其加工工艺不同,蛋白质组成存在差异,在本实验的条件下,11S的存在尤其是碱性亚基会抑制纤维聚合物的形成。此外,离子强度也是纤维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7.
以磁性壳聚糖微球为固定化载体,对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对影响酵母细胞增殖的主要因素:温度、食盐含量、pH进行分析,以相同时间内还原糖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对反应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固定化酵母细胞最佳条件为温度28.5℃,食盐含量8%,pH6.57,还原糖含量为3.27g/mL。在最佳的发酵条件下应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结果表明其可以有效的增加酱油的香气,提高酱油品质。   相似文献   
58.
对小麦进行适度脱皮,既能去除粗纤维和表面污染物,还能较好的保留微量营养素.以高筋、中筋和低筋小麦为原料,研究4%脱皮率对不同筋力小麦粉及其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筋和低筋小麦脱皮后糊化参数均有所提高,而中筋小麦有所下降;脱皮后,高筋、中筋和低筋小麦粉破损淀粉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6.0%、2.6%和4.2%;高筋和低筋...  相似文献   
59.
为构建高盐稀态酱油二次沉淀预测模型,该研究对比分析了与酱油二次沉淀形成相关的理化指标,包括p H值及铁离子、亚铁离子、多酚、多糖、氯化钠、乙醇、谷氨酸和温度等指标。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酱油二次沉淀生成量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与二次沉淀相关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高盐稀态酱油二次沉淀生成量(Y,g/L)与pH值(X1)极显著相关(p<0.01)、与铁离子(X2,mg/L)、多酚(X4,g/100 mL)和氯化钠含量(X6,g/100 mL)均显著相关(p<0.05),并成功构建了它们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高盐稀态酱油二次沉淀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值与存放3个月后的实测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8517)。该预测模型有助于提前发现会产生严重二次沉淀的酱油,避免其流入市场和给企业造成经济和声誉损失,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该研究以膨化玉米粉为原料,分析磷酸化、酶处理、食用胶干热和复合处理对膨化粉吸水性指数、水溶性指数、分散时间、结块率、黏度、粒径和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化热处理对膨化粉黏度无显著影响;食用胶干热处理黏度增加;酶处理及其与磷酸化、食用胶干热复合处理吸水性指数和黏度显著降低,水溶性指数大于磷酸化和食用胶干热处理。α-淀粉酶处理粉的水溶性指数从30.4%增至80.98%,吸水性指数从4.96降至1.21。黄原胶α-淀粉酶、α-淀粉酶正磷酸钠复合处理膨化粉结块率分别为1.63%、1.46%,低于正磷酸钠、α-淀粉酶、中性蛋白酶、黄原胶干热处理粉结块率,分别为5.57%、5.60%、6.16%、5.58%,两种复合处理方式下黏度较稀,分别为83.33 mPa·s、100 mPa·s;正磷酸钠、黄原胶干热处理黏度分别为2243.33 mPa·s、306.33 mPa·s,正磷酸钠联合中性蛋白酶处理黏度、结块率分别为546.67 mPa·s、4.89%,黏度适中,结块率低于单一处理,此时分散时间、粒径分别为4.81 s、131.14μm,呈淡黄色。综合分析,正磷酸钠中性蛋白酶复合处理下膨化米粉冲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